微生物实验室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样本
1.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
1.1桌面消毒
1.1.1立即用清洁布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易撒的破碎物品。
1.1.2滴上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盖上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擦洗。
1.1.3用于清理的清洁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这些过程都应戴手套进行操作。
1.2缓冲区域、更衣室、实验室操作区及地面感染性物质的溢出的消毒
1.2.1将局部暴露部位用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者0.8%-1%的过氧乙酸的吸水性好的多层纱布或纸巾覆盖暴露表面,覆盖面积要超过25%
1.2.2覆盖15分钟后小心地将吸水性材料及被吸收的液体或覆盖的试验样品一起放入到事先准备好的耐高压污染物袋中。
1.3使用材料、试验仪器内外表面感染性物质的溢出的消毒
为使有机材料损害程度低,一般选择0.5%新洁尔灭小型喷雾器喷雾消毒。
2.潜在感染性物质
2.1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带有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2.1.1离心机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电源,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降。
2.1.2离心机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密闭使气溶胶沉降。
离心机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密闭30min。
2.1.3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及口罩(避免吸入气溶胶),必要时可在外面戴一次性手套。
2.1.4使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清理。
2.1.5破碎的离心管及离心桶、转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的消毒剂内浸泡破碎的离心管及离心桶、转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的消毒剂内浸泡60min以上。
2.1.6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适当浸泡,或用消毒剂彻底擦拭后回收。
2.1.7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擦拭被污染的表面。
2.1.8处理的溢洒物以及处理工具(包括收集锐器的镊子等)全部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内封好。
2.1.9用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可能被污染的区域,包括手
套和防护服前部。
2.1.10脱去个体防护装备,将暴露部位向内折,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封好。
2.1.11洗手。
2.1.12 所有处理用具及废物高压灭菌。
2.2 生物安全柜内
2.2.1.使生物安全柜保持开启状态。
2.2.2如果溢洒的量不足1 mL时,可直接用消毒剂浸湿的纸巾(或其它材料)擦拭。
2.2.3如溢洒量大或容器破碎,在溢洒物上覆盖浸有消毒剂的吸收材料,作用一定时间以发挥消毒作用。
(必要时,用消毒剂浸泡工作表面以及排水沟和接液槽)
2.2.4消毒后脱下手套。
如果防护服已被污染,脱掉污染的防护服后,洗手。
2.2.5穿好新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
2.2.6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吸收材料和溢洒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
2.2.7破碎的玻璃或其它锐器要用镊子或钳子处理。
2.2.8用消毒剂擦拭或喷洒安全柜内壁、工作表面以及前视窗的内侧,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洁净水擦去消毒剂。
2.2.9必要时,使用甲醛熏蒸。
2.3 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2.3.1人员必须立即配带上防毒面具。
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小组人员。
2.3.2为迅速减少污染浓度,在保证规定的负压值条件下,增加换气次数。
2.3.3现场人员要对污染空间进行消毒。
2.3.4在消毒后,所有现场人员立即有序撤离相关污染区域;进行体表消毒和淋浴;封闭实验室。
2.3.5任何现场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和隔离观察,并采取有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
2.3.6为了让气溶胶被排走和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1小时内不能有人进入房间。
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空调排风系统,需要推迟24小时后进入。
同时应当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
封闭24小时后,按规定进行善后处理。
2.3.7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事件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写出事故经过和危险评价报告报呈有关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