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情感论文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事物是情感的源泉,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中介。
随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产生不同的态度。
从而是人产生不同的情感。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有一首歌叫《把根留住》,我引申为“把情留住”,因为人世间确有真情在。
我们应该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去细心地去珍惜它、体验它、享受它,同时留住它、浇灌它,使情感之花开得更饱满芬香,因为我们只有极其短暂的人生旅途。
人的情感是由一定刺激情景引起的主观体验;1.引起情绪的刺激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有时是可见的,有时是隐而不见的。
2.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
3、情感的产生。
主要字眼:
情感大学生情感特点正确价值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情感的两极性在量上表现为强烈和微弱、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等等。
1、情感的强烈和微弱是情感强度的两极。
在强弱之间具有强度等级的变化,形成不同状态的情感,如怒可分为愤怒、大怒、暴怒、狂怒等等,喜可分为欣喜、欢喜、大喜、狂喜等。
2、情感的紧张和轻松是情感紧张度的两极。
情感的紧张程度取决于活动的性质、意义和认的主观准备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必要的知识、技能。
3、情感的激动和平静是情感兴奋度的两极。
激动的情感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体验,常在事件对人具有重要意义或出乎意料之外、超出意志控制能力的情况下产生,如激情、狂喜、绝望等。
情感的两极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满意,就无所谓不满意;没有爱,就无所谓恨;没有紧张,就无所谓轻松。
情极的两极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大学生,自他们跨进大学课堂的第一天开始,便成了父母的骄傲,家庭的荣耀,同辈人的楷模,便成了社会瞩目、国家期盼的未来精英。
大学生活,对暂时还没有机会进人大学的青年朋友而言,是憧憬、是钦羡、是想像,既像水月镜花一般朦胧,也像清风白云一般浪漫。
对正在就读的青
年朋友而言,则是追求,是思考,是历练,既有夏雨冬雪的挑战,也有春花秋实的慰藉。
而对已经毕业离校的朋友而言,则是经历,是回忆,是动力,既是成长成熟成材的过程,更是人生理想开始扬帆起航的港湾。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的需要。
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马斯洛和心理学家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这些情感阐述都可以做为大学生心里健康的感情准则。
大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前提,那么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抵达成功之路的钥匙。
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他在和别人一起的起跑线上提前到达彼岸。
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新时期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赖于社会实践。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
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
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
总之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争取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所有人民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编
人民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