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方承运商评估管理制度

第三方承运商评估管理制度

第三方承运商评估管理制度
第三方承运商归口管理部门为运输部。

对第三方承运商的评估管理主要工作在于三个方面:事前的招标管理,事中的合作考核,事后的综合评价。

一、物流招标的程序和方法
(一)发布招标通告
第三方承运商的公开招标,可以在权威或专业性的刊物或网络上公布招标通告,也可以向调研了解过的意向单位定向发布。

第三方承运商的招标一般最少不得低于三家单位,对于运量较大的品种(大于50万吨)应不低于五家。

(二)资格预审
投标人要填写招标人编制的“资格预审表”,包括投票人的资质、经营规模、人员设施概况、承运记录等,并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和资料。

由招标人确认其是否具有投标能力。

(三)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伊始,招标人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招标书,说明要求的各项条件。

(四)投标的准备工作
投标人取得标书后应严格按照招标条件所要求的承运情况进行核算,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竞争态势,估计能否完全满足要求和能否提出竞争性的报价。

(五)编制投标书和落实担保
投标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招标重要任务的确认、各个项目的有关要求、投标人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总价和单价分析表。

招标人为防止投标人中标后拒不签约,通常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一般不总价的3%~10%;也可以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作保。

投标人应在投标前落实担保人。

(六)递送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包括投标书、投樯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关于投标单项说明的附件,以及其他必要文件。

投标文件应密封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指定地点,可以专人递交,也可以挂号邮寄。

(七)开标
招标人在预先公布的时间和地点,当众开启密封的投票文件,宣读内容,允许在场的投标人作记录或录音。

开标后投标人不得更改投标内容,不当场确定中标人。

(八)评标和决标
除价格条件外,所提供的服务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将影响投标的优劣。

招标人必须对投标进行审核、比较,然后择伏确定中标人选。

其主要工作如下:
1.审查投标文件。

看其内容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计算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等。

2.比较投标人的承运条件,可逐项打分或集体评议或投票表决,以确定中标人选。

初步确定的中标人选,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替补人
选。

3.对中标人选进行资格复审。

如果第一个中标人经复审合格即成为该次招标的中标人选。

否则依次复审真信实意中标人选。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招标人可宣布招标失败,重新组织第二轮招标:(1)参加投标人太少,缺乏竞争性;
(2)所有投标书和招标要求不符;
(3)投标价格均明显超过市场平均价格。

(九)中标签约
确定中标人合,招标人以书面通知中标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招标人所在地签订合同,并缴纳保证金或以银行保函作履约担保。

二、对承运商运输的考核指标
针对承运商不同的运输行为,为达到运输安全、准确、快捷的效果,公司公路、铁路、海运等方面的承运商制定了一系列业绩考核抬杆,例如接受指令到确认指令的时间、运输中的事故率、产品损坏率、数量短缺率、准时痤率、破包率、调车(船)及装车(船)的及时率、海运集港时效性和油品的损耗率等。

各个具体指标要求及考核频率,按照《KPI管理制度》中对运输的指标考核办法执行。

三、对承运商的例行综合评价
公司要在合作进行中的一定时间(半年)和到期前,在指定考核的基础上对承运商例行的综合评价,并将结果反馈。

以稳定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承运商的合作时间选择应满足一年的期限;但特殊情况下(如发生转大或恶性事故及矛盾难以调和
等)可以提前终止合作关系,并在终止前法律顾问共同评估经济风险。

四、对承运商的管理
(一)选择合适的承运商,要根据公司的运作模式、产品特点、企业文化、服务质量、成本控制等状况,确定合适的承运公司,承运商的资质、室迩人远硬件情况等都是选择的必备因素。

(二)经营资质是否合法
承运商是否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道路/航空/铁路运输许可证》、《组织结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货物运输营业税自开纳税人认定证书》等,且以上证件有效期内;另外根据货量大小还要考虑其注册资金等情况。

(三)关注软硬件情况
关注软硬件的要素包括:
1.成本:成本是否有单键力,与市场比较如何,控制成本的能力,企业赢利情况,企业财务状况,成本消化能力行装。

2.经验:跟哪些大客户运作,大客户运作的标准怎样,目前运作情况如何,特别是否有同行业类似的经验心脏发货规模等。

3.需求的满足程度:网络情况、车辆情况、售货员结构和素质、体制情况、服务模式和意识等。

4.重视度:自己公司业务量占其整体货量的比例,赢利情况,其公司的市场定位、与自己公司的合作意愿或出发点等。

5.服务质量:承运商跟其他客房在安全、信息、乳香、准时、回单的运作记录,以及对外的承诺和具体措施保证等。

6.技术:IT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使用什么软件系统,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和使用程度,技术控制手段等。

7.管理: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否有良好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是否有闭环的监控体系等。

(四)服务掌控
定期对承运商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可涉及业务、管理、服务等这方面定期召开承运商仁义,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对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出改进措施,并定期走访承运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