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1/3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2分)▪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与父母对立▪C、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D、心理上的紧张(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
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
(2分)▪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3/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2分)▪A、阶级性▪B、自然约束性▪C、客观现实性▪D、社会制约性(4/3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2分)▪A、严复▪B、陈千秋▪C、康有为▪D、梁启操(5/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 (2分)▪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B、血缘关系▪C、家庭关系▪D、地缘关系(6/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2分)▪A、社会发展▪B、人的需要▪C、个人发展▪D、组织生存(7/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分)▪A、需要层次论▪B、宏观需求理论▪C、激励理论▪D、社会需求理论(8/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2分)▪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9/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2分)▪A、语言▪B、直立行走▪C、思维▪D、劳动(10/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
(2分)▪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1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2分)▪A、冲突▪B、顺应▪C、竞争▪D、合作(12/32)、()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2分)▪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B、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C、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D、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13/32)、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是()。
(2分)▪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重新社会化(14/3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 (2分)▪A、角色扮演▪B、角色失败▪C、角色中断▪D、角色冲突(15/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2分)▪A、角色扮演▪B、角色失败▪C、角色冲突▪D、角色中断(16/32)、“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 (2分)▪A、安全的▪B、自我实现的▪C、归属与爱的▪D、自尊的(17/3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2分)▪A、米德▪B、托马斯▪C、库利▪D、布卢默(18/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
(2分)▪A、物质需求▪B、生存需要▪C、生理需求▪D、规则需求(19/32)、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2分)▪A、赶时髦▪B、球迷闹事▪C、抢购▪D、春游(20/3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 (2分)▪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方法的规则》▪C、《社会学原理》▪D、《实践哲学教程》(21/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2分)▪A、经济交往▪B、国际交往▪C、政治交往▪D、人际交往(22/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
(2分)▪A、数量规模的体现▪B、个人关系的总和▪C、结构的总和▪D、关系的集合(23/32)、文化是指()。
(2分)▪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24/32)、人从出生到一岁至二岁左右的阶段。
此阶段是靠感官、知觉的活动来了解外界、适应外界,以取得个人的生存目的,是()。
(2分)▪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25/3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 (2分)▪A、朋友谈心▪B、乘客之间前拥后挤▪C、观众看电影▪D、顾客的摩肩擦背(26/3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2分)▪A、弗洛伊德▪B、马斯洛▪C、莱格▪D、米德(27/32)、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2分)▪A、复式角色▪B、角色丛▪C、自致角色▪D、实际角色(28/32)、理论社会学又称()。
(2分)▪A、纯粹社会学▪B、教育社会学▪C、经验社会学▪D、应用社会学(29/32)、()被公认为开创社会学的鼻祖。
(2分)▪A、韦伯▪B、严复▪C、迪尔凯姆▪D、孔德(30/32)、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2分)▪A、形式运算▪B、前运算▪C、具体运算▪D、感知运算(31/32)、社会需要是在一定情景下,人们对()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分)▪A、物质欲望▪B、客观事物▪C、精神欲望▪D、情感(32/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分)▪A、康有为▪B、严复▪C、吴文藻▪D、费孝通(1/6)、马克思认为,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3分)▪A、正确▪B、错误(2/6)、特殊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3分)▪A、正确▪B、错误(3/6)、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3分)▪A、正确▪B、错误(4/6)、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3分)▪A、正确▪B、错误(5/6)、个性具有稳定性,并排斥可变性。
(3分)▪A、正确▪B、错误(6/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分)▪A、正确▪B、错误(1/6)、社会交往是指()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3分)▪A、团体与团体▪B、个人与个人▪C、单位与单位▪D、个人与团体(2/6)、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等级的,包括()。
(3分)▪A、安全需要(防备损伤、疾病、意外,工作安定、有保障)和生理需要(食、穿、住、喝、性的需要等)▪B、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工作)▪C、自尊的需要(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D、归属与爱的需要(希望在团体中得到别人的爱,并给予别人爱)(3/6)、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
(3分)▪A、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B、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C、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D、人有语言能力(4/6)、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3分)▪A、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B、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C、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D、发展自己的社会性(5/6)、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的权威学说。
(3分)▪A、学习能力▪B、角色扮演▪C、动作表达▪D、人类学习活动(6/6)、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3分)▪A、提供角色人选▪B、传授生活技能▪C、教导社会规范▪D、指点生活目标(1/32)、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2分)▪A、古典管理理论▪B、家长制▪C、当代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32)、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 (2分)▪A、法约尔▪B、泰罗▪C、梅奥▪D、麦格雷戈(3/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
这种划分方法是()。
(2分)▪A、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B、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C、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D、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4/32)、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2分)▪A、法约尔▪B、泰罗▪C、梅奥▪D、麦格雷戈(5/32)、()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2分)▪A、邻里▪B、儿童游戏群体▪C、家庭▪D、社会群体(6/3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2分)▪A、社会声望的高低▪B、专业化的程度▪C、报酬的高低▪D、职务(7/32)、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
(2分)▪A、等级▪B、阶层▪C、阶级▪D、种姓(8/32)、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2分)▪A、缩小城乡差别▪B、城乡对立▪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发展为城市(9/32)、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
(2分)▪A、血缘关系和业缘关系▪B、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C、地缘关系和人缘关系▪D、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10/32)、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
(2分)▪A、少投入▪B、低成本▪C、高效率▪D、好管理(11/3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2分)▪A、帕森斯▪B、迪尔凯姆▪C、吴文藻▪D、韦伯(12/32)、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2分)▪A、古典管理理论▪B、家长制▪C、当代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3/32)、社会组织的类型按功能划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等 (2分)▪A、教育组织▪B、文化组织▪C、军事组织▪D、宗教组织(14/32)、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
(2分)▪A、超城市化▪B、过度城市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15/32)、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
(2分)▪A、等级▪B、阶级▪C、阶层▪D、种姓(16/32)、初级群体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来维持关系。
(2分)▪A、互动关系▪B、血缘关系▪C、个人的自觉性▪D、沟通理解(17/32)、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 (2分)▪A、军人▪B、同事▪C、儿童游戏群体▪D、师生(18/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 ) (2分)▪A、斯宾塞▪B、帕森斯▪C、丁伯根▪D、库利(19/32)、阶级的本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