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级精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的建设与成效.doc

省级精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的建设与成效.doc

省级精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的建设与成效作者:汪世杰赵毅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1期[摘要]文章论述了九江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其中理工科讲授C程序设计,文科讲授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的建议。

课程组在课程原建设的基础上,历经三年,对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建设,逐步完善和实现了教学规范化、教材自产化、助教多媒体化、助学网络化、试题生成自动化,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自编教材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作者简介]汪世杰(1964- ),男,江西瑞昌人,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赵毅(1965- ),男,江西永修人,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

(江西九江 332005)[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西省高校教学研究省级课题“非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优质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JXJG-07-17-71)[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127-02人类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催生了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不断繁衍与发展,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过程语言FORTRAN,再到高级语言BASIC和C,一路成长,一路精彩,最光芒四射的是靠BASIC起家的比尔·盖茨,其巨大的成功激发了世人学习程序设计技术的热情。

九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1985年开始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当时仅仅面向计算机专业,语言是BASIC。

从1994年起至今,我院面对所有理工科学生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先讲授BASIC语言、QBASIC语言,再讲授C语言。

随着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突破文理界限,2003年我们在文科学生中开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

2008年在部分班级中还进行了双语教学实践。

虽然课程组教师不断替换,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从未停止,2006年该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

但是,与省级精品课程要求存在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环节的规范性有待加强;没有自己编写的针对性强的特色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尚未研制;试题数据库管理系统尚未开发;网上教学系统不够完善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重组优化了教师队伍,制定了建设计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历经三年,集中力量开展了多项教学研究,攻克课程建设中不少难关,产生了一些成果,受到了有关方面专家的好评。

2007年获得学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2008年在“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高教理科组二等奖,2009年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该课程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本科精品课程。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学规范、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和试题库五个方面。

一、采取先进教育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探讨和修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实现教学规范化教学规范是指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纲要文件,即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授课计划。

课程组从教学三个方面因素,即学生特质、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发展入手,分别探讨了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C程序设计”和面向文科学生开设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并且作了有益修改:遴选难点、重点内容,对此适度增加课时;增加占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比例较大的课时;调换个别处授课内容顺序;修改实验项目名称使其更加科学与规范;增加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增加本课程优秀教学网站网址和教研期刊目录。

修订了四份大纲,分别是“C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

教学大纲含“课程说明”“讲授大纲”等四个部分内容。

实验大纲含“实验课性质和任务”“实验课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等七个部分内容。

修订后的大纲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前瞻性。

“C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于2008~2009年分别在全校理工科和文科班级教学中使用,反映良好,大纲更具有指导性。

二、紧扣教学大纲,进行对接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知识—解答”为主线编写教材,突出特色,实现教材自产化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之一是建设一流的教材,作为地方高校课程组目前还不敢妄想,只试图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实用的教材,课程组选择文科开设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材作为建设的突破口。

因此,当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教学模式确定后,建设的关键、重点、难点则取决于教材使用者的特质。

本教材是以文科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相比之下,文科生更具有形象、活泼和浪漫等特质,鉴于此,采用“问题—知识—解答”为主线进行编写。

每章、每节开篇处都提出问题,接着介绍知识,最后解决问题。

建设关键是如何提炼每节知识服务的问题,然后将同类同性的各节问题归纳与融合为整体问题,即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建设重点是,全书自成一体,独具风格。

为此,课程组研读各类程序设计书籍,以求得开阔视野,吸收精华,运筹帷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表达尽量清晰、形象、流畅、精练;分解编写任务,编写人之间相互配合,做到内容无缝衔接,一脉相承。

建设难点是,遴选趣味案例(问题)。

兴趣是学习向导,通篇例题与习题尽量采用文科学生遇到的有趣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因此,收集文科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各种有趣问题,充分考虑普遍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兼顾Visual Basic处理能力,进行筛选,这是各章各节问题提出过程中要面对的难点。

我们所编教材取名为《大学文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全书共有65节,分成13章,内容分别为“Visual basic 感性认识”“程序设计原料”“顺序结构”等。

全篇贯彻了由问题激发学习知识,由知识成就解决问题的理念。

2008~2009年,在我院商学院、文传院等本科文科专业开设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课程组将自编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使用,反映较好。

并且,根据使用中反馈意见,课程组还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完善,争取在近期出版发行。

三、以先进教学理念,用流行软件研制多媒体课件,突出功能,呈现图文和动画场景,实现助教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直观材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课程组采用较流行、较先进的Authorware7.0软件研制“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课件,共有“课程介绍”“课程学习”和“相关资源”等六个模块,具有如下特点:首先,课件内容结构完整:13章具体内容、课后习题、等级考试题库(笔试、机试的历年真题和模拟考题)、教学方法、电子版教学文件(教案首页、授课计划、实验指导书等)、Flash动画、上机环境、在线答疑、使用帮助等。

自成体系,适应教学需要。

其次,C程序的运行过程抽象、部分算法难以理解。

为此,本课件专门为重点、难点提供了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能够帮助理解、激发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再次,“考试题库”收录了近几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和部分模拟题,题量大,点评详细,方便对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反馈。

笔试部分采用数据库技术,能随机抽题、自动评分。

最后,在教学中,要经常使用Turbo C和Visual basic 6.0或其他软件来调试程序,教师要在课件与软件间频繁切换。

而本课件嵌入了上机环境Turbo C 2.0和Visual basic 6.0,可在课件中直接调用,使用非常方便。

自2007年以来,课程组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讲解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信息量大,能重复启迪学生思考、联想及创新,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实现了教学功能,教学效果优良。

四、博采众长,亮点纷呈,原件扫描,技术先进,构建教学网站,延长了教学链,实现了助学网络化为了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上网参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按照自己的计划灵活地安排学习、复习并可进行自我测试,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课堂主学和网上助学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课程组采用流媒体、等技术,设计研制网上教学系统。

在设计之前,课程组浏览了许多优秀教学网站,比较优劣,吸收长处,结合助学目的和本课程建设重点内容,构建模块,如下图:教学网站创意新颖,既展示学校和地域特色,又使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首页背景取自庐山,寓意攀登科学高峰无限风光在险峰,标题背景取自飞跨长江的九江大桥,寓意通往美好未来路在学习;次页呈现校园风光寓意网站如学校。

内容真实可信,以图文并茂、图片优先方式表现教学与研究成果,业绩尽量采取原件扫描展示。

新增“教学研究”模块,充分展示课程组围绕本课程所开展的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动态与成果。

自2007年至今,上网流量达7000多人次,答疑解惑上千条,取得了自主学习和答疑预期效果,延伸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统一命题,建立试题库,研制试题库管理系统,电脑组卷,实现试题生成自动化为考试公平、成绩真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提高出卷效率,课程组用Visual Basic 和Access软件,设计出能把各种题型的试题放在题库里,对题库内容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根据考试要求和每一道大题选取的难易程度和分数分配的不同,自动生成试卷;能身份验证、安全保密;以Microsoft 公司的Word作为试卷的终端输出的试题库管理系统。

试题构建。

首先,成立课程考试命题小组。

小组成员是由长期担任本课程教学且教学效果好的一线骨干教师,兼顾职称高中低和年龄老中青。

其次,制定命题标准。

学习参考其他国家精品课程做法,结合本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学状况,制定知识点权重与题型及分值等标准。

最后,单人单章命题,相互评审,集体定稿,统一录入,输出校对。

系统研制。

首先,功能设计。

经过考察与论证,课程组最终决定按照不同的题型建立不同的表,针对数据库中不同的表来展开基本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这样不仅简化能够编程,而且也简化了数据库的设计。

在展示的系统界面上按照题型打开不同的窗口进行操作,可针对数据库的不同表单进行记录的相应操作。

其次,前后台的连接。

前台基本界面的生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先利用MDI窗体设置系统的主界面,在其中按照设定的题型添加不同的窗体作为MDI 子窗体用以完成各类题目的增加、删除、修改及查询操作。

如Data Source控件与数据库对象的绑定利用代码实现是比较普遍的;通过command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完成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当然命令按钮数目比较多,并不需要每一个都去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只需利用其中的查询、删除、保存的命令按钮需要访问数据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