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烂漫最童真
摘要作文应提倡自由表达,提倡不做虚假人。
情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教师要认真、细致地体察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普遍性的动情点,适时地将它融入到生活的真情实感之中。
本文对作文的“写真”提供了内容上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童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真、善、美是每个作者追求的目标,把“真”列为三者之首,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使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或喜、或怒、或悲、或乐……究竟是什么使你这么情绪变化呢?这就是作文写真的材源。
写真作文的材源应是有积极意义的,“情求真挚、意取奇新”,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别人的真情实感。
教师的及时点拨,如“春雨润物”,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迸发出真情探索、激情创作的火花,充分体现学生的写作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所以,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要立足“求真”,开拓创新。
无论是想象故事、传说故事,还是童话故事,它们的灵感往往就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社会。
它们用人类或非人类(动物、植物、太空人……)的故事赞美歌颂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现实生活中暂不能实现的愿望,也能在其中予以寄托。
所以说,创新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创新激发了兴趣,而兴趣能鼓励学生对问题作出有创意的、不同寻
常的解答,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内心具有创意式的表达欲望。
1写真作文取材的“四个关心”
开展作文写真活动,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把握各种时机、各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一人一事,然后正确指导学生辨别自己所见所闻、自己所作所为的真、善、美,从而放手让学生去描摹自己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最后达到再现生活、再现情感的目的。
1.1关心生活写真事
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人和事犹如天上的点点繁星,数也数不清。
其中有他们喜闻乐见的趣事、黯然掉泪的伤感,也有他们百思不解的疑惑。
如: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我的爸爸》,文中写了家里的大理石地板滑,在给爸爸拿啤酒的时候,他摔了一跤,打破了啤酒瓶,被爸爸训了一顿。
妈妈心疼了,连忙自己去拿。
不料,也滑了一跤……他爸爸连忙跑过去,把他妈妈扶起来,还连连问道:“摔疼了没有?”。
“唉,爸爸……”结尾是学生困惑、无奈的呼唤:为什么同样打破了啤酒瓶,爸爸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呢?
1.2关心自我写真心
竞争的年代,小学生稚嫩的肩膀也有了重压,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的不如意也使学生过早地尝到了烦恼的滋味。
《放飞的风筝》中一个学生放假了还被家长关在家里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望着窗外那放飞的风筝,羡慕、感叹油然而生,“什么时候我能像放飞的风筝一样在大自然自由自在地翱翔呢?
1.3关心他人写真意
关心他人,育人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
学生习作《冬天里的一把火》真实地再现了作者春节去拜年,在公交车上晕车时的感受及素不相识的旅客的热情相助。
这使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他的心。
《课间》这篇习作,那个学生记叙了课间十分钟,大家像小鸟一样“飞”出课堂去玩“捉迷藏”的游戏,一个小朋友摸上台阶,险些儿摔倒,另一个小朋友连忙跑上去扶住了他,而被“捉”住了的喜悦心情,关心他人勇于助人的情调感人至深。
1.4关心祖国写真情
关心、热爱祖国,热爱老一辈革命家是作文写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所在。
学习了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后,学生们热泪盈眶,满怀激情写下了《周总理,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下雨了,同学们冒雨争着降下了校园上空雨中的那面国旗。
事后,写下了《雨中,那面国旗》,表达了自己对国旗的敬爱之情。
真情真意,溢于词间,令人感动。
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
2写真要让精神绽放在不经意间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给作文写作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为探索小学生个性写真作文的路子,打开一条通路。
2.1提倡写个性作文
还有个学生在《阿姨,我想对你说……》这篇文章中写道,他到一位阿姨开的面店去吃面,这位阿姨不但把面给了后来的叔叔,态度还很差。
“……我三口两口吃完了面,觉得这碗面苦苦的。
不!这不是您的面苦,这是我的心“苦”!为什么我们小孩子就得不到尊重?为什么您欺负了我还那么“理直气壮”的?……”充分表现了自我的个性。
2.2提倡写随机作文
说实话,学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虽是随处可见,但好比是“货”藏冷柜,藏着藏着就遗忘了,难怪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而“随机”作文却不然,现“炒”现“卖”,情感、言行历历在目;义愤(羞愧、欢乐……)涌动在胸——欲吐为快!这样,怎么会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不少学生发表的作文不是在课堂上刻意辅导出来的,而是在平时做有心人,“随机”辅(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导的,这才是真正的“写真”作文呢。
例文2:《三个奶奶比跳绳》(已发表)
大意:星期天,几个女孩子在家门口跳绳,三个老奶奶在一边看,引发了童心,也接过绳子跳起来:
比赛开始了,佳丹的奶奶先来。
“1个、2个、3个……”佳丹的奶奶一扭一扭地跳着,边跳边笑,我们在一边为她们“加油”。
……超遥的奶奶也卷高了裤腿跳了起来,两只脚跳得高高的,像趟水似的,看得我们只发笑,好不容易才跳了11个。
那婆婆更糟糕,穿着一双半高跟鞋,两只脚跳不起来,绳子甩一下,脚跨一步,又爱
笑,只跳了7个就笑得直不起腰来。
我正要排名次,那婆婆急忙说:“等一下,等一下,这次不算,我的鞋跟高……”我连忙说:“那您快去换一双。
”只一会儿,她就换了布鞋跑来了……
由此可见,“随机”辅导作文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写作欲望,易操作,见效快,不失为学生训练作文“写真”的好方法。
3指导“写真”要与教会创新同步
在一次放风筝的班队活动后,老师有意识地引发学生:风筝飞上天后,它看到了什么呢?你的风筝断了线,它会到什么地方去飘荡呢?你知道它想到哪儿去玩吗?……就这样,在一次实实在在的活动后,学生写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作文,一种是《放风筝》《放飞我们的理想》……属于写真事、叙真情类的写真作文;另一种是《小风筝旅游记》《小风筝的理想》《我和风筝打电话》……之类的创新思维作文。
优秀作文在班中朗读后,后一类作文更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教学了古诗、古典名著、童话故事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疑问:要是这些人生活在现代,他们该是怎样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思维“舞翩迁”,教室里群情激昂。
而后,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涌动而出。
学习了《神女峰的传说》《爆竹的由来》等传说故事,再结合我们家乡的“龙珠山”“竹林尖”等传说,学生兴奋地说:“这不就是‘特征+想象’吗?我们也会!”
小朋友都爱写童话故事,而童话故事的灵感往往就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社会。
他用非人类(动物、植物、太空人……)的故事赞美歌颂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现实生活中暂不能实现的愿望,它也能在童话世界里得到满足。
如《一只小鸟的哭诉》《游恐龙世界》《猫救老鼠的故事》。
以上那么多的例子,就是创新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创新激发了兴趣,而兴趣能鼓励学生对问题作出有创意的、不同寻常的解答,兴趣能激发学生内心具有创意式的表达欲望。
4探索实践后的反思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文写真训练活动,比常规的、狭隘的课本作文提高快、收效大,特别是开拓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关心意识,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促进较大。
“作文写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更能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与积极性。
“写真”与“发散”同步,能使文章更生动、活泼、有感染力。
实践说明,用写真来开拓学生的情感意识、用兴趣来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