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六《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六《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写作(六)学写故事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掌握写故事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写故事,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运用写故事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写出完整的故事,并且让故事有趣,引人入胜。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

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

那么,我们如何把听到的或者自己讲过的故事写成完整而精彩的故事呢?
二、明确什么事是故事。

故事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

故事应该着重于笔下的人物在怎么说和怎么做,而不是怎么想。

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
事情节的发展。

语言富于生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

三、学写故事。

如何写出完整的故事,而且使故事深深地吸引读者呢?
(一)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

要想将故事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

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才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

是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
要对六要素逐一交代呢?这要视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

灵活交代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可以避免文章的呆板和平庸。

(二)写出故事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读好文章就像欣赏山景,不喜欢平缓而无变化。

怎样才
能写出有波澜的文章?
1.巧设悬念。

常用的制造“波澜”的方法之一就是巧设悬念,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和冲突时,利用读者关切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的心情,将后面要表现的重
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

令读者欲罢不忍,饶有兴味地读下去,非要把文章读完不可。

作者利用这种方法巧妙地带着读者寻幽探胜,渐入佳境,从而使文章吸引人。

比如蒲松龄的《狼》,篇幅不长,但写得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不妨再读一遍这篇
文章,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

2.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即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
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

由于这样大起大落地叙述,势必在读者心头引起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于是,便能达到形成“波澜”的目的。

(三)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好作文,都会把人物的性格特点隐藏在准确具体的描写之中。

1.传神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不仅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面貌长相,还能反映出人物年龄、身材、性格、经历、处境与思想感情。

2.逼真的行动描写。

即通过人物在故事中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最突出的
个性特征。

只有这样,我们笔下的人物才能鲜活起来。

3.真实的心理描写。

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都不足以展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
感时就应该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心理。

4.白描。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的写法。

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就会使文中刻画的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比如在《孙权劝学》中,吕蒙就是一个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

他由借口“军中多务”不肯读
书,到听了孙权的劝告“乃始就学”,到“非复吴下阿蒙”,乃至令人“刮目相看”,表现了他听从劝告、学有所成的进步过程,也体现出他志趣的发展变化。

(四)融入合理的想象。

作文离不开想象,尤其是虚构的故事作文。

写作中凭借想象虚构出奇特的生活情景,创造出新的形象,从而使作品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比如《卖炭翁》中,作者对卖炭老人的外貌和心理做了细致的描绘,加以合理想象,特别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将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刻画得如此
真切,催人泪下。

四、写作文题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

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以《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五、佳作欣赏
“百合花”的故事
我讨厌我的姐姐,因为她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让我更加自卑。

她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小巧的瓜子脸,精致的鼻子,弯弯的眉毛下面长长的睫毛衬着
一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还有红润柔嫩的唇,以及柔顺的长发,活脱脱一个真人版芭比娃娃。

而且她还拥有令人艳羡的好成绩。

相比之下,我就像一只丑陋的麻雀:卑微、平凡、毫不引
人注目,平庸得让自己都觉得讨厌。

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怨恨她,制造一些恶作剧,让她难堪,,可是她对于我的所作所为只是淡然一笑,让我自愧不如。

但是有一天,她终于爆发了,我毁掉了她最心爱的雕塑——一只百合花的雕塑。

我想找一本漫画书,不小心撞到了书架,放在书架上的“百合花”便从高高的书架上掉下来,碎成一片片的。

如同姐姐看到这情景时,从脸上溅落到地上的一滴滴伤心的眼泪。

可我非但没有道歉,反而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着风凉话。

姐姐实在忍无可忍,怒气犹如火山爆发一
样迅速席卷了她平日里如花的笑靥。

她扬起手掌,打在我的脸上,疼痛如火舌般在我的脸上
蔓延,我捂着脸,震惊、委屈、愤怒交织在一起,我不顾一切地跑进雨雾里,,第二天,当我从同学家回来的时候,却听到姐姐生病的消息。

原来,昨晚姐姐为了找我
淋了雨,受了寒,发起了高烧。

可昏睡中的姐姐依然叫着我的名字,喃喃地请求我的原谅,,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的愤怒和委屈顷刻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揪心的愧疚与不尽
的感动。

望着姐姐憔悴的面容,我满脑子都是过去的回忆,我想起了偷吃姐姐的糖果时,她
总是宠溺地笑着说:“你这只小馋猫!”我想起了故意弄脏姐姐最喜欢的花裙子时,她溺爱地摸摸我的头说:“你这个小调皮鬼!”我想起了姐姐为我收拾屋子时,嗔怪地说:“你这个小懒虫!”,,
我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说出了亏欠姐姐好久的话:“姐姐,对不起,,”
姐姐睁开疲惫的眼睛,苍白的脸上绽放出浅浅的微笑,我看到两行清泪从姐姐的眼角滚落,就像纯洁的百合花上滴落的晶莹露珠,晶莹剔透,折射着姐姐那颗善良的心,,
点评: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出了自己对姐姐从讨厌到释怀到谅解的过程。

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塑造丰满。

同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形象。

同时还
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写作顺序,使得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