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讲解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 雷、电、社稷、先农之坛,五岳、四海之庙 等等。 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西有 华山、北有恒山、南有衡山、东有泰山、中 有嵩山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
三、现存著名坛庙
太庙和社稷坛 天、地等坛 文庙——曲阜孔庙,武庙——解州 关帝庙
1.太庙和社稷坛
太庙与社稷坛是按照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 城“左祖右社”的传统规制建造的。二者位于 天安门两侧,从而加重了皇城中轴线上天安门 的重要地位。 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表达了我 国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的思想观念。社稷坛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民以食 为天”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古代帝王乞求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思想。
第三节 坛庙建筑
一、坛庙建筑的起源
坛庙是祭祀性建筑物,它是遵从“礼” 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因此,也称礼制 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建 筑规模之大,建筑造型之精美,达到了相当 高的程度。同为祭祀建筑的坛和庙,在建筑 形式上有所不同,祭祀对象有区别,使用者 也有不同。 思考:坛和庙的区别?以及你所熟悉的坛庙建筑。
2.庙
庙,主要是用于供祀祖宗、圣贤、山 川的屋宇建筑,建制类似于宫殿,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源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中 国庙祠祭祀文化,包括皇家太庙祭祀、臣 民宗庙祖先祭祀和先圣神灵祠庙祭祀等。 如:太庙、文庙、武庙、各种家族祠 堂等。
二、坛庙建筑的分类
坛庙的分类主要有3种: 祭祀祖先的宗庙、 奉祀圣贤的庙 、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声音——回音建筑
回音壁:皇穹宇外围是一座圆形围墙,高约6米,半径 约32.5米。墙的弧度十分规则,表面极其光滑,对声波的折 射比较规则。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 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 秘气氛。 三音石: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 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 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 声回声 。 圜丘坛:站在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小声说话,却显得 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 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
天坛全景图
形象——天圆地方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 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象征着“天圆地方”。 天坛全部的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祈年殿建筑与台阶均为圆形,而其外院墙为方形。 皇穹宇的大殿与围墙都是圆形的。 圜丘坛的三层平台为圆形,而其外院墙是方形,象 征着天圆地方。
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 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中 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 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西 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布局:按使用性质分四组建筑:
在内墙内沿南北轴线,南部有祭天的圜丘坛; 中部有存放上天和诸神灵位的皇穹宇、回音壁; 北部有祈祷丰年的祈年殿; 内墙西门南侧是皇帝祭祀前斋宿的宫殿斋宫; 外墙西门以内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 员居住的神乐署。 其中圜丘坛和祈年殿是建筑群的主体,中间为400 米长砖砌的甬道,通称“丹陛桥”。
太庙
(2)社稷坛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坐 落在天安门的右侧,现改为中山公园。 主体建筑由社稷坛、拜殿与戟门三者组成,居于 全坛的中轴线上。拜殿,供帝王在祭祀时避风雨之 用。社稷坛,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坛为方形土 台以象征地方之说,边长15米,高出地面约1米,坛 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 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表示“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 行为万物之本。这种布置使祭社稷坛更具气势。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概况: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 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皇帝 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 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 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
(1)太庙 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这是皇权世袭神 圣不可侵犯的象征。位于天安门东侧,明清两 代皇帝祭祀祖先之所,1951年改为劳动人民文 化宫。 太庙坐北朝南,围墙两重。前殿为太庙正 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是三殿之主,重檐 庑殿顶,三层须弥座台基,前出宽阔月台,台 前御路,殿内金砖墁地。正殿是祭祀先祖列帝 之处。
1.祭祀祖先的宗庙
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称为太庙。庙制历代 不同,夏5庙,商周7庙。东汉以后只立一座 太庙,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太庙是等级最高 的建筑;贵族、显臣、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 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的方位,设于 宅第东侧,规模不一。 例如:广州的陈家祠堂是现存祠堂建筑 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极为精美 的世家宗祠,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回音壁
(3)地坛
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夏至”日祭祀地皇神祗的地 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坛之一。始建于公元1530年,命 名为方泽坛。公元1534年,改名为地坛。坛内总面积 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 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 “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现 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1.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 活动的台型建筑。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日、 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的 崇拜,同时它们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 福。由此而产生了专用的祭祀建筑。 如: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 (朝日坛)、月坛(夕月坛)、祈谷坛(祈年殿)、 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 先蚕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