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事变课件

西安事变课件


谁人不识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这 是后人对张学良将军的高度评价,也在侧 面表现出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当我们现 在回想起那场七十多年前爆发的古城枪声 时,我们会有一阵爱国热血涌上心头,铭 记西安事变,因为它的内涵已不仅仅是一 场简单的战争了 ,它是中华民族的神。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这是我们作为新 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做的,让我们把它传承 下去。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号
我的总结
西安事变是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杨虎 城两位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发动 兵变,逼蒋抗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地形成,实现了中华民族空前统一 的大团结。 然而这样伟大的事件却随着战火纷飞岁 月的远去而在人们心中渐渐被淡忘,商业 化的潮流冲击着一切,将人们关于历史的 记忆侵蚀地千疮百孔,这不能不说是历史 的一种悲哀 。
端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 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革命,后来又成 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为张作霖 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 是蒋中正的好友。
二、中国共产党主张
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 介石。 中共考虑到当时局势动荡不安,处死蒋介 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群雄 割据的局面,日本便有机可乘。 如果放了蒋介石,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 可能接受抗日主张。为了民族的利益,中 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
三、国民党的努力
• 既有张杨二将军与蒋介石相互妥协、达成一致, 国 民党主和派面对现实、多方斡旋, 这诸多方面的因 素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结果以及影响
蒋介石被放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 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 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酝酿了许久, 现在已经揭开七八天了。我们为什么发动 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 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 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 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 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 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 · · · ·
西安事变
讲课小组人员:白增垚 周君晨 吴春晓 马伟超 周鹏
2012.10.29
•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 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 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 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民族危机进 一步加深
一二· 九运动:
•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 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 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 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 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 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 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 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 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蒋 介 石 剿 共 心 不 死
我要救 国ຫໍສະໝຸດ 张 学 良 爱 过 心 坚 决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时间 地点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逼迫蒋介石抗日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 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发动者
目的 经过
当年蒋介石被关之地
杀蒋?
西安事变后各方的态度 国民党
中共 国际势力
• 一、国际势力的态度
• 首先是苏联,他在国民党与 共产党之间来回沟通,促成 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 次,在于瑞纳的帮助,他为 蒋介石带去宋美龄的信,给 以蒋精神动力。再加上英美 等国受法西斯的侵略也希望 中国能和平解决问题并快点 参战。
问题 • 为什么张学良不愿剿共 • 为什么张学良要去南京 • 为什么张学良没被处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