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描述报告基本组成要素,指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
列出拟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项目委托者、开发者和预期用户,说明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等。
1.3 定义
列出报告中所使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 参考资料
列出本文档需要引用的参考资料的来源。
包括:已被批准的项目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批文,与项目有关的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需要采用的标准或规范。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基本要求
列出项目的各项基本要求,涉及功能、性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处理流程、安全保密要求、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完成期限等。
2.2 基本目标
涉及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处理速度、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信息管理服务的改进,自动决策功能的改进等。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涉及拟开发系统运行寿命的最小值,项目经费来源与限制,政策和法规方面的限制,硬件、软件、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方面的条件与限制,可以利用的相关资源,拟开发系统要求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等。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系统模型
可使用系统方框图、系统流程图说明现有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基本处理流程。
3.2 工作负荷
列出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与工作量。
3.3 费用支出
涉及现有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和材料等各项支出。
3.4 局限性
指出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开发新系统或改造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4. 对拟开发系统的分析
4.1 拟开发系统的体系结构
可使用系统方框图对拟开发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概要描述。
4.2 拟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型
可使用系统流程图说明拟开发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4.3 拟开发系统的优越性
将拟开发系统与现有系统进行对比,并在诸如提高处理能力、减轻工作负荷、增强系统灵活性和保证数据安全等方面,说明拟开发系统所具有的优越性。
4.4 拟开发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涉及拟开发系统将对硬件设备、软件配置和用户操作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5. 对拟开发系统的可行性评价
5.1 技术可行性评价
说明拟开发系统在技术方面具备的可行性,例如,在当前技术允许的条件下,该系统的功能目标能否达到;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该系统的开发能否按期完工。
5.2 经济可行性评价
说明拟开发系统所需的开发费用和可以预期的经济收益,并由此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5.3 社会因素的可行性评价
从法律法规、用户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价,例如项目合同中责任是否明确,拟开发系统是否存在著作侵权,是否侵犯了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拟开发系统是否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组织管理结构、工作流程、人员素质诸多方面的因素等。
6. 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扼要说明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并说明未被选取的理由。
7. 可行性分析结论
几种可能的结论:
(1) 该项目各项条件已经具备,建议立即着手组织实施。
(2) 建议等待项目需要的有关条件成熟后,例如人力、设备和资金等到位之后,才开始组织实施。
(3) 该项目基本条件不够成熟,例如关键技术难以突破,资金缺口太大,经济上不合算,因此项目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