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论文
摘要:现实决定着人们的爱情观,书中角色面对爱情与死亡所作出的选择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这种爱情故事难道不是对那个高速发展中的强大国家的一个极大讽刺吗?在物质化的“美
国梦”不断幻灭后,我们期望建构一个精神上的“美国梦”来重新开创我们梦想的家园。
正如富兰克林精神让美国人获得了物质的丰收,我们更呼唤精神家园更大的丰裕。
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不正是美国人心中一直期许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格调和一种文化心理吗?
关键词:盖茨比;美国梦;破灭
一、美国梦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梦”一词是由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1878-1949,著有《美国历史词典》、《美国地图集》等)于1931年在其著作《美国历史文集》(The Epic of America)中首先使用的。
据传亚当斯当时特别喜欢“美国梦”这个短语,甚至想把它用作他的书名,但编辑没有答应他。
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之中,为了激发美国国民的信心,亚当斯想通过此书向成千上万的失去生活来源的美国人重申并再次确认美国人的希望和传统。
与罗马神话中修建的罗穆鲁斯和瑞摩斯一样,“美国梦”提供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和对自我传统的自豪感,尽管它是一个未来的神话。
卡尔·戴格勒指出,美国梦和美国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它代表了所崇拜和珍惜的思想,包括民主、自由、机会均等、崇拜金钱、崇拜成功、
劳动致富、“上帝的选民”等。
二、菲茨杰拉德和伟大的盖茨比简介
(一)菲茨杰拉德简介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年生于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保罗市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一生曾写过四部小说,分别是《人间天堂》、《美与丑》、《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除此之外,还有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等。
《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于1925年。
这本书里,菲兹杰拉德以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在道德和精神方面揭示了富人生活的丑恶面,以清醒的旁观者的眼光批判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和欺骗性,以盖茨比的死亡作为一外沉痛的教训,唤醒人们看清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后的虚假。
(二)伟大的盖茨比简介
一战后,“美国梦”不再是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得以实现,而是想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
这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爱情已有了很浓的金钱味,爱情成了对金钱的崇拜和道德沦丧的奴隶。
没有金钱和地位就根本没有爱情可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的背景正是这个时代,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爱情观。
主人公盖茨比这个人物,作者赋予了他典型的美国本土特征。
他是来自中西部地区,出身贫寒,却“脑子聪明而且抱负非凡”的农家子弟,他不甘于被社会边缘化,从小渴望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和他的“美国梦”。
后来盖茨比在驻守路易斯维尔做军官时遇到了黛西,她是盖茨比遇到的第一个“大家闺秀”,典型的贵族女子。
盖茨比终于找到了理想生活的目
标,为了和黛西喜结良缘,但战争归来,他发现一切都变了。
为了生存,他开始贩卖私酒;为了得到已经结婚的黛西,他开始置办酒会。
但是阶级本性决定黛西对盖茨比的爱只是空虚过后的一味调剂,她的本性决定她空虚的内心世界不可能体会盖茨比一厢情愿的浪漫和美好的爱情观。
所以造成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三、美国梦的破灭
(一)盖茨比金钱梦的破灭
从他年轻时,盖茨比坚持自我完善,相信的美国梦一定会成功,于是他模仿本杰明·富兰克林。
制定时间表,并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努力工作,就像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的那样:孜孜不倦、勤奋刻苦。
当然,盖茨比的梦就是得到成山的钱。
然而,一个穷小孩能够成为百万富翁是很不容易的。
在那个年代,通过辛勤的劳动得带数以百万计的钱甚至是不可能的。
后来,他遇到了科迪先生,一个通过淘金成为百万富翁的人。
在科迪先生的帮助有下,他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成为了富人。
在这段时间,没过禁止饮酒,而他正好抓住了时机。
事实上,盖茨比是二十世纪20年代典型的年轻人。
他的奋斗历程是一个历史悲剧。
这个梦是他自己创造的,他生活在这个甜蜜的梦中,清醒不过来。
菲茨杰拉德很多次提到灰堆,而灰堆是精神废墟的象征。
这反映了迷惘的一代对未来萎靡的精神和态度。
如果没有现实的支持,他们的梦想是虚幻的。
这也预示着美国梦的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真的很伟大。
然而,一方面,菲茨杰拉德暗示的盖茨比的追求是不值钱的;在另一方面,他赞扬他的毅力,总是充满希望。
在小说中,一个绿色的光被象征在盖茨比的人生目标。
可以看出,它总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这反映了许多的美国梦都是海市蜃楼。
许多人都有同等的权利获得快乐。
如果根据一个人钱的多少决定他的社会地位和快乐程度,也就是说钱多社会地位和快乐程度就高,相反,没有钱就不快乐没有社会地位。
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二)盖茨比爱情梦的破灭
一厢情愿的爱,总是投射出被人践踏的悲哀和辛酸。
(赵金凤2007)盖茨比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自己连同他那个传奇般的“美国梦”在“爵士时代”的狂热中,一同化为烟尘。
而他至死都沉浸在自己一厢情愿的浪漫中,守护着那份无法实现的爱恋。
黛西另嫁他人,和盖茨比重温旧梦,和丈夫共同策划盖茨比的死亡。
她感情的摇摆不定和最终的背叛都是历史的必然。
黛西和汤姆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尽管他们的世界并不和谐,两个人都有过“小小的胡闹”,但依然是同属一个阵营的伙伴,当他们的共同安全受到威胁时,依然会联起手来一致对外。
盖茨比直到临死的那刻,都没有读懂黛西脸上的那一抹嘲弄。
在他被无辜枪杀后,没有人去追究凶手。
而那些曾经在他的豪宅中夜夜笙歌的人中,竞有骂他是死有应得的。
此前的房客克利斯普林格打电话到盖茨比家却也不是为了盖茨比的丧事,而仅仅是为了留在那里的一双鞋。
这些人尽管“过去一来就是好几百”,可是在盖茨比惨遭不幸之后,竟不约而同地
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一个来参加他那可怜的葬礼。
而盖茨比爱情梦的主角黛西也“既无电报,连送朵花的表示也没有”,而是和他的丈夫汤姆踏上了欧洲的旅行。
四、小结
现实决定着人们的爱情观,书中角色面对爱情与死亡所作出的选择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这种爱情故事难道不是对那个高速发展中的强大国家的一个极大讽刺吗?在物质化的“美国梦”不断幻灭后,我们期望建构一个精神上的“美国梦”来重新开创我们梦想的家园。
正如富兰克林精神让美国人获得了物质的丰收,我们更呼唤精神家园更大的丰裕。
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不正是美国人心中一直期许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格调和一种文化心理吗?
参考文献
[1]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赵金凤.辛酸的浪漫,无法企及的永恒—试论盖茨比的悲剧性[M].2007,(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