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实用)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实用)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重点实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教学设想
三教具准备:音频朗读图片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听歌曲《男儿当自强》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㈢疏通文意
1)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2.疏通文意
⑴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⑵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

(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㈣品读课文诵读,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大家齐读,谈谈你读后的印象生畅所欲言,师最后请学生总结:
⑵少年中国特别美;
⑶用了许多比喻句,写的形象生动;
⑷还有排比句,气势淋漓,充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自豪感。

○大家或毛遂自荐读或推荐咱们班的朗诵高手读,其余同学评价朗诵,再次体会。

者的强烈赞美和无限向往之情。

5、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6、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负?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及其依据。

(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品读法)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布置作业: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一.导入
"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
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
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
老年人思既往照例
少年人思将来破格
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
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
少年人如朝阳乳虎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
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
形象;
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4)"美哉…………与国无疆"
既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表明两者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