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报告

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报告

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报告(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一、部门(单位)概况(一)机构组成。

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为市政府组成工作部门,内设7个机构,挂江油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办公室(市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下属4个参公管理事业单位,13个市级事业单位(根据江油市编办文件,江油市良种场已于2017年9月撤销),9个片区农机站,40个派驻乡镇畜牧兽医站。

(二)机构职能。

贯彻执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兽医、农垦、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迁建安置扶持等农业各领域工作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拟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贯彻涉农财税、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

负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和指导工作。

负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实施,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

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指导国有良(原)种场的改革与发展。

-1-指导粮油、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工作,组织落实促进粮油、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负责农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市级财政性资金安排、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工作,会同财政部门拟订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

实施农业开发规划,配合市级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有关项目。

参与组织实施种养业、农机、农民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指导农业和畜牧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订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负责畜禽定点屠宰管理;组织协调“菜篮子”工程有关工作。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依法开展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质量追溯,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组织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

负责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

承担农作物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农用膜、食用菌种、蚕种、兽药(渔药)、水产种苗、饲料和种畜禽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国家标准,参与农资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和农资打假工作;承担-2-渔政、渔港、渔船、渔机、网具的监督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承担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械并组织生产作业,指导农村机电提灌、机耕道建设,承担农业机械适用安全监管的职责。

负责组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治。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动植物防疫检疫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对市内动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并组织扑灭;组织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从境外引进动物的疫病、农作物种子(种苗)集中种植地病虫害的跟踪监测工作,牵头管理外来物种;负责动植物检疫工作;组织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药检工作。

负责农业和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监测、核查农业灾情,组织种子、化肥、兽药(渔药)、饲料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拨,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管理工作,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信息服务。

组织实施全市农业科研、农技推广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组织引进农业先进技术,组织实施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指导农技推广体-3-系改革与建设;负责动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督管理。

负责农业资源区划和资源保护工作。

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原、宜农滩涂、宜农湿地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负责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依法管理耕地质量,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负责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环境工作。

组织实施农业资源环境建设规划,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承担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负责移民安置帮扶工作。

管理和监督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迁建安置实施工作,组织移民安置验收、后期扶持和监督评估。

承担移民资金管理工作;负责三峡、瀑布沟、宝珠寺电站等外迁移民管理和后续实施工作,组织协调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工作。

组织实施全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指导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民教育和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农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等工作。

-4-(三)人员概况。

年末实有财政供养在职人数395人,其中:行政人员20人,事业参公人员39人,事业人员317人,工勤3人,其他人员16人。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一)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情况。

2017年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财政拨款收入合计16642.6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5370.62万元,占92.3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272万元,占7.64%。

(二)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2017年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支出合计13216.6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914.42万元,占37.18%;项目支出8302.25万元,占62.82%。

三、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一)预决算编制情况。

严格按照市财政局部门预算编制通知和有关要求,按时完成人员基数更新,做好基本支出预算测算工作。

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依据年度重点工作、行业专项规划,做好项目的遴选、细化、申报工作,加强项目库管理。

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预算编制全面、科学。

结余结转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按规定完成每年预决算编制工作及公开任务。

(二)执行管理情况。

6月、9月、11月、全年时点基本支出执行进度基本均衡,-5-项目支出根据项目完成进度结算,按要求开展中期评估。

(三)支出绩效情况。

1.部门支出绩效。

(1)行政运转保障。

2017年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好“四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农业名片,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坚持依法履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全年安排用于保证机关运转的财政拨款支出5002.26万元,其中:人员经费4331.96万元,主要用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奖励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公用经费582.46万元,主要用于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等。

项目(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支出87.84万元,用于保障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的专项业务支出。

-6-(2)机关厉行节约。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章制度要求,全年三公经费支出39.0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4.43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比2016年减少6.99万元,下降22.42%;公务接待费支出14.66万元,比2016年减少4.02万元,下降21.52%,全年公务接待标准、人次等均缴上年有所下降;无因公出国(境)费支出。

会议费支出6.2万元,较2016年增长5.1万元,主要是因为会议次数增加及去年基数较低。

(3)机关节能降耗。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节能型机关要求,在职工中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教育,倡导绿色环保意识,节约用水、用电,要求职工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闭用电设备。

集中采购办公用品、设备,加强办公设备、用品管理。

建好用好全局办公自动化平台,推行网络办公,提倡纸张双面打印及废纸再利用,减少纸张损耗。

实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

2.专项预算项目(待批复项目)支出绩效。

(1)资金绩效分配情况。

全年项目支出8302.25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5.63万元,主要用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乡镇畜牧站离岗待退人员、按企业标准退休人员事业补差支出等;节能环保支出3164.52万元,主要用于禁养区养殖户关停拆迁补偿支出,巩固退耕还林等支出;农林水支出4612.1万元,-7-主要用于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业救灾,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等支出。

(2)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为做好项目资金管理、推进项目实施,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省级专项牵头负责制》,上级专项均按资金下达文件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批,依据审定后的方案实施与报账,本级项目按照预算文件规定的范围使用等。

(3)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项目引领,一是农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形成了“路成网、田成方、树成林、渠相通”的生产格局。

目前,全市水利设施全面改善,农耕区“全域灌溉”稳步推进,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0%,高标准农田达到30%,蔬菜设施化率达20%。

二是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建成新安农业公园、九岭蔬菜、永胜粮油、贯山稻香渔村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2个,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27.5万亩,粮食总产30万吨;新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个,全市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达882个,年出栏生猪46.5万头。

三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落实。

在大堰、贯山建立稻鸭、稻渔(稻虾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1000亩以上。

关停拆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47家。

可收集秸秆资源31.7万吨,综合利用30.2万吨,利用率95.2%。

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及品牌农业奖补资金35.8-8-万元。

新增绿色产品3个、有机产品2个、无公害产品1个,全市“三品一标”达62个。

四是农业产业扶贫有序开展。

因地制宜改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2017年45个贫困村退出和3240名贫困人口依靠农业产业脱贫工作。

2017年,在贫困村发展林果4400余亩、蔬菜3300亩、中药材2400亩,建成脱贫奔康农旅融合示范点20个,林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示范园26个,农业产业园9个,生猪代养场14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