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b =
式中
q屮F
Qs—
- ――雨水设计流量(L⑸
q -―设计暴雨强度,(L /s ?
ha) w—――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公顷)
其中
暴雨强度公式为:
3245*12(1 + 6 25EllgP) (…17.172)°^54
式中
t ---- 降雨历时(min)
P ---- 设计重现期(年)
(一)设计降雨历时
t = ti 阿
式中
t ---- 设计降雨历时(min)
「 --- 地面集水时间(min)
応一一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 n)
m ---- 折减系数
S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S值是比较
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日=5〜15mi 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 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囘值可取10〜15mi n。

m的确定:
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卜的确定:
式中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L――各管段的长度(m
v ---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
v的确定:
式中
v --- 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
n --- 粗糙系数
R确定:
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
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 n的确定:
(二)设计重现期(P)
P的确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
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W)
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
W的值也各异。

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 W =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W =
二、汇水面积的确定(F)
汇水面积指的是雨水流向同一山谷地面的受雨面积。

跨越河流、山谷修筑道路时,必须建桥梁和涵洞。

兴修水库必须筑坝拦水。

而桥梁涵洞孔径的大小、水坝的设计位置与坝高、水库的蓄水量等都要根据这个地区的降水量和汇水面积来确定。

计算方法
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
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和道路、堤坝连接而成。

由图看出,由山脊线与公路上的AB线段所围成的面积,就是这个山谷的汇水面积。

在图上作设计的道路(或桥涵)中心线与山脊线(分水线)的交点。

沿山脊及山顶点划分范围线(如图的虚线),该范围线及道路中心线AB所包围的区域就是雨水汇集范围。

汇水面积计算
具体方法:计算由山脊线围成的面积。

四、在此次试验中,已知的量有:
1 - tan? =2. 13 X 10 _ 3
n=
L=2m
m=1
P=3年
W =
卜=12min
五、计算过程(保留四位小数):
A=ah= . X O’孙X —v—V =m 2
3245.114 fl + 0- 25611gP)
Q (t * 17 lyZEv = L /s ? ha
F=X2X40X4 0 = 1 0 5 6 m. ' = ha '■:. j r = L /s =s
t = ti n 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