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温变色粉

感温变色粉

感温变色粉一、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1、感温变色基本颜色:2、感温变色基本温度:-5℃、0℃、5℃、10℃、16℃、21℃、31℃、33℃、38℃、43℃、45℃、5 0℃、65℃、70℃、78℃。

3、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

(以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

4、感温变色内含微胶囊变色颗粒,粒径在1~10UM之间,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等胶囊所改变的特性。

5、感温变色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的系列产品,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

二、感温变色粉应用:1、感温变色粉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2、本品可用于聚丙烯(PP)、软聚氯乙烯(S-PVC)、AS 、ABS和硅胶等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的注塑、挤塑成型。

也可混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浇铸、模压、固化成型合适之油墨基材。

3、用于注塑、挤塑加工或浇铸、模压、固化成型时,变色颜料的用量为塑料量的0.4~3.0% ,通常为0.6 ~2.0% 。

变色颜料与塑料粒子要充分混和均匀(混合时可使用少量白油)。

如果是普通颜料与变色颜料拼色,则普通颜料(或染料)的用量大约为变色颜料的0.5-2.5% 。

4、色母料:在大批量生产时可先将变色颜料加入聚乙烯蜡或聚苯乙烯蜡中制成颜料含量为10%的色母料,然后再与塑料粒子混合使用。

这样可使变色颜料分散的更均匀。

色母料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

5、温度: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最高不要超过230℃,并尽量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

(高温,长时间加热将损害颜料的变色性能)。

6、注意事项:A : 注塑和挤出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塑料中不应再同时使用其它填充料或普通颜料(例如: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碳黑等),否则将会屏蔽变色效果。

B: 浇铸、模压、固化成型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应先将变色颜料加入不饱和聚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内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再加入引发剂或固化剂开始聚合或交联反应。

因为在予聚后体系粘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入变色颜料会使大量颜料颗粒包裹在一起,难于分散均匀。

另外,此时的搅拌操作也会使体系中残留大量气泡。

C: 慎重选择交联剂或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固化过程中,其内部有时会产生强大的收缩应力,导致变色颜料微胶囊外壳破裂,其它化学物质进入颜料内部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这种情况在环氧树脂固化厚度大于0.2毫米并且使用多胺类固化剂时经常会发生。

D: 不能使用密炼机、捏和机、高速分散机,双螺杆挤出机等高剪切设备进行塑料粒子与变色颜料的预混合。

这些设备会严重破坏变色颜料表面的保护层,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另外,在制备色母料时应避免变色颜料经受反复的挤出造粒操作。

E: 在PVC树脂的配方中应避免使用含磷的稳定剂和增塑剂,否则会使变色注塑制品在消色状态时产生严重的残留色。

三、储存方法: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本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稳定就难于变化),所以其耐光,耐热,耐老化等性能远不及普通颜料,在使用中应加以注意。

1、耐光性:感温变色颜料的耐光性较差,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下会很快褪色失效,因此其只适合在室内使用。

应避免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这样有利于延长变色颜料的使用寿命。

2、耐热性:感温变色颜料在短时间内可耐230℃高温(10分钟左右),可应用于注塑和高温固化。

但变色颜料在发色状态和消色状态时的热稳定性不同,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另外当温度高于80℃时,构成变色体系的有机物也会开始降解。

因此变色颜料应避免长期在高于75℃温度下工作。

感温粉用于油墨说明一、标准15色:标准温度22℃、31℃、43℃,亦可指定其他温度区间。

(红色、玫瑰红、桃红色、朱红色、橘色、黄色、黄绿色、草绿色、绿色、天空蓝、土耳其蓝、蓝色、深蓝色、紫罗兰、黑色)二、变色形式:低温有色,高温无色,可反复改变颜色。

三、调色方式:各色可相互混合,亦可添加其他染料调色。

温度选择-15℃到70℃皆可。

四、感温变色材料的型态和应用:感温粉适用于油性油墨、涂料,水性油墨、涂料,塑胶射出、押出。

感温水乳剂适用于水性油墨、涂料,不适用于油性油墨、涂料和塑胶射出、押出。

感温色母粒适用于塑胶射出、押出,不适用于油性油墨、涂料和水性油墨、涂料。

五、感温变色产品的使用比例:微胶囊粉使用于油性油墨、涂料5%-30% W/W微胶囊粉使用于水性油墨、涂料5%-30% W/W微胶囊粉使用于塑胶射出、押出0.5%-5% W/W水乳剂使用于水性油墨、涂料5%-40% W/W共用级别塑胶色母粒使用于树胶射出、押出3%-8% W/W感温变色产品可以有非常多的用途涂料:适合个类塑胶产品的表面涂覆,包括ABS、PE、PP、PS、PVC、PVA及任何其他塑材等。

油墨:使用于印刷各式材料,像织物、纸张、合成膜、玻璃、陶瓷和木材等。

塑胶:使用于各类塑胶材质的射出、押出成形,包括PE、PP、ABS、PS、PVC、PU、TPU、TPR、E VA等塑材。

六、注意事项:油墨基材选择以PH值7-9最为适用,塑胶基材选择以MI值大于25较为适用,MI值越大,变色效果越好。

感温水乳液中若有凝集情况产生,可以将其搅拌并水浴加热重分散后再使用。

感温变色材料不含对人体有害之物质,符合安全玩具和食品包装之规格。

感温变色油墨一、产品简介:1、基本温度:-5℃、0℃、5℃、10℃、16℃、21℃、31℃、33℃、38℃、43℃、45℃、50℃、65℃、70℃、78℃。

2、感温变色油墨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

(以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

3、感温变色油墨可应用于丝网印刷,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的系列产品,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

二、油墨应用:1、干燥方式:(自干、烤干、UV固化),使用时可用相应的稀释剂稀释。

(也可定制水性油墨,并用水稀释)印刷背景建议使用白色或浅白色系,可提高颜色变化的差异度。

2、网版选择:网目大小选择在150目~200目之间。

3、适用底材:丝印\胶印\转印\移印\喷涂等,(纸张\布料\金属\玻璃\陶瓷\塑料)。

三、注意事项:储存:感温变色油墨应密封储存于密闭、干燥、阴暗处,避免阳光直射。

毒性与安全性:感温变色油墨对皮肤用呼吸道有轻微刺激性,搬运时应密闭,印刷操作时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

油墨完全干燥后,不会有任何异味或刺激性,符合安全玩具和食品包装规格基准。

感温变色材料感温变色材料:一、标准15色:亦可指定其他颜色,低温有色------高温无色,循环。

标准温度22、31、43度,亦可指定其他温度区间。

二、变色形式:感温变色是一种随温度上升、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颜料。

三、应用参考颜色:各颜色可相互混合,亦可添加其他染料或颜料调色。

范例温度,可自行调整,温度从-15----70度皆可。

四、变色温度区间设定:可变化温度区间为-15——71度,可因各种产品应用的不同需求,而设定不同的温变临界温度,一般变色温度设定间隔2——10度,色浓度从低温到高温逐渐递减,直到接近透明。

常用的温变温度有:冷饮食品使用的8度、15度,人体接触使用的31、33、38度,热饮食品标示使用的45度、65度。

五、感温变色材料的形态和特性:A:感温变色微胶囊粉的粒径为1-10微米,耐温度最高为280度,同时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和分散性。

B:感温变色水乳剂的粒径为1-6微米,是一种含有微胶囊的水性分散液,固含量约为48%,可以应用在水性的网版印刷、涂料、油墨、染色等。

C:感温变色的共用级塑胶色母粒含有约12-18%的微胶囊,使用在塑胶射出、押出产品。

六、感温变色材料的应用与用途:1、涂料:适合各类塑胶制品的表面涂覆。

包括ABS\PE\PP\PVC\EVA及其它塑胶材料等。

2、油墨:适用于各类印刷,包括网版、凹版印刷,可印刷与各式材料,包括织物、纸张、合成膜、玻璃、陶瓷和木材等。

3、塑胶:高色浓度的共用级塑胶色母粒可以混入PE,PP,PS,PVC,EVA,PET及NYLON中一起射出、押出成型。

七、注意事项:A:基材选择以PH值5-7的材质最为适用。

B:感温变色材料应保持在室温中,并保持干燥及不受紫外光(NV)|阳光照射的环境下,产品的保存期限为2年。

C:感温水乳液中若有凝结情况产生,可将其水浴加热并搅拌,待其分散后再使用。

D:感温变色材料不含危害人体的有害物质,符合安全玩具和食品包装的规格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