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哲学综合(试题)马哲部分2003-2010

南京大学哲学综合(试题)马哲部分2003-2010

2003年哲学综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简述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

3、我们说,”意识并不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但它却在自然界有着自己深厚的基础和前提,这就是物质形态普遍的反映特性“。

请从物质形态普遍反映特性的角度简述人类意识的起源。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态,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试从认识的历史演化的角度说明“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试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2004年哲学综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是什么?
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3、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试用认识论基本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请你根据这段话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理解。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向工人阶级利益的价值指向性与其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2005哲学综合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与根本性质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
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第183页),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3、如何理解人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存在?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用“选择论”和“建构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请你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2、试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法国的感觉论、经验论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

2006年哲学综合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唯物辩证法是如何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
2、人类对事物的质的理解有一个从“实体质”向“关系质”的发展过程,
试述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理念的观点?
4、“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2卷,第95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第289页),试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阐述在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学理依据。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的理性渗透和理性认识的感性
渗透的观点?
2007年哲学综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共30分)
1、唯物辩证法是如何理解矛盾的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
2、马克思恩格斯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怎样。

因此,
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引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第286
页),试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认识论中的反映概念在历史上的演进经历了哪几个基本发展阶段。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理解历史发展
的规律与意义,这种物质生产的理论层面从表面上看与人类自由的理论层
面是不完全一致的,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表面上的不一致的?
2、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学理依据。

2008年哲学综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所有的唯心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直接面对自然对象或现实的社会存在,
但他们又坚持认为只有思维和精神才是世界的本体,这其中的逻辑环节是怎么过渡的?
2、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社会交往具有哪些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把实践指认为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种实践概
念尽管具有能动与受动性相统一的特点,但毕竟包含着主体能动性的内容。

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说,只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客观矛盾运动才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表面上的不完全一致的?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只应该研究认识论,而不应该研究本体论,本体论
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你对这种观点有何评论?
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
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结合起来”。

根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应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既然如此,似乎只需
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就可以了,经济基础一变,由它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就自然改变了。

你对上述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2009年哲学综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
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试分别说明实践的普遍性、时间的直接现实性的含义。

2、如何理解生产力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请运用有关哲学原理阐发这
句话的深刻内涵。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有人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今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文化软实
力的竞争,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最具有根本性意义。

你对此有何评论?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但是在当前现实的历史
条件下,要发展就要讲求效率,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开展竞争,这似乎又和“以人为本”的要求有一定矛盾。

请运用相关哲学理论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010年哲学综合(回忆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否定的涵义有哪几种?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何在?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异同。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生产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其活跃、革命的原因何在?
2、科学发展观中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理
论对此进行阐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