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

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

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刘 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北京 100038) 摘要: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 il ing )技术在国外的运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在国外刑事侦查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对此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笔者从犯罪心理画像的涵义、原理、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应用目标、条件和方法,发挥犯罪心理画像在缩小侦查范围、确定犯罪动机、串并案件、审讯等刑事侦查活动中的作用的研究,建议对这一技术应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实现本土化,即: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本土化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档案信息系统和犯罪行为信息库;培养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刑事侦查;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本土化研究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27(2004)03-0043-05 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 ofiling )技术在国外的运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刑事侦查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对此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下面笔者就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内涵和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这一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的本土化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犯罪心理画像的涵义对“criminal pro filing ”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翻译方法,比如刑事画像、罪犯侧写、心理描绘等,而且境外学者对“criminal pro filing ”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它是指“通过收集犯罪现场的信息以及从已被定罪的犯罪人身上获得的信息来推断特定犯罪人最可能的特征的过程”[1];有的人认为是“根据犯罪特征来认定犯罪嫌疑人主要个性和行为特质的技术”[2];也有人认为是“建立在对犯罪现场的心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的过程,用以确定最可能的犯罪嫌疑人的一般特征”[3];还有人认为“是从物证和行为证据中对作案人特征进行推论[4]。

台湾学者杨士隆认为,“是运用社会及行为科学的资讯和策略对某一特定暴力犯罪类型进行犯罪心理痕迹检视、剖析的罪犯辨识技术”[5]。

从上述境外专家对criminalpr ofiling 的界定来看,criminal prof il ing 具有如下明显的几个特点:(1)是一种服务于侦查的技术手段;(2)运用心理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3)目的是确定犯罪人最可能的人格特征和行为。

由于cr im inal pro filing 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而且主要目的是勾勒犯罪人的心理特征,所以笔者主张将criminal prof iling 译为“犯罪心理画像”,并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是在对犯罪现场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侦查所获取的情况和信息,运用犯罪心理学理论和逻辑学、统计学等方法,分析、刻画最可能的犯罪人一般特征的犯罪人辨识技术。

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也就是发生在1886年的Jack t he Ripper 案件,一名叫做T hom as Bond 的外科大夫和司法专家成功地预测了犯罪人特征,成为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起点。

二战期间,美国战略研究机构邀请精神病学家Walt er L anger 对希特勒进行画像,L ang er 认为希特勒失败后最有可能的行为是自杀,这个预言成了现实。

20世纪最出名的犯罪心理画像是James Brussels (纽约的一名精神病医生)对“纽约疯狂爆炸者”的画像,犯罪人在八年内共实施了32起邮件爆炸事件,Brussels 对此人的画像结果与真实犯罪人惊人地相似。

对犯罪心理画像最具推动力的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F BI 的行为科学部(Behavioral Science Unit ),此部门目前隶属于美国全国暴力犯罪分析中心(NCAVC ),它由许多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士组成,并存贮各类犯罪人的特征、家庭、社会背景资料等,着重分析奇异的和屡次再犯的犯罪行为,尤其在分析强奸犯、纵火犯、系列杀人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并经常在案件破获中运用这种手段。

二、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原理简述心理支配行为而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犯收稿日期:2004-03-04作者简介:刘杰(1980-),男,山西介休市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

・43・2004年5月第3期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People 's Police College May ,2004N o .3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出发点。

人的行为受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行为和心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6]。

人格是支配人的行为的关键心理因素,可以从行为推知行为者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独特的,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特别是不同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格。

因此,从迥异的人格中可以推知形成人格的不同生存教育环境以及各自的特殊经历。

所以,从行为推知人格,从人格推知其社会性特征,即构成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思维过程。

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利用倒置的犯罪心理学原因论,在运用行为、心理、人格理论的基础上,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的一致性、互动性原理,从犯罪人的行为特征分析犯罪人的人格特征,进而描绘犯罪人的年龄、性别、种族、工作、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技能、生活习惯、生活经历等特征。

不同的犯罪类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就算是同一类型的犯罪,不同的犯罪人同样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J.L ow einstain指出,“一个犯罪现场显示出的犯罪行为各方面的特点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犯罪人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犯罪行为表现出的有序性和无序性”[7]。

犯罪个体的行为特征是犯罪人人格特征在犯罪情境中的显露,犯罪人的人格特征必然会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并在犯罪现场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就是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构成了犯罪活动与犯罪人之间的必然联系。

通过对犯罪行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可以推测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勾勒犯罪人独特的个性特征,描绘犯罪人的社会性特征,为缩小侦查范围、甄别犯罪人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一)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目标Graham和Dav id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的目标是尽可能地缩小嫌疑范围,以帮助侦查人员认定和逮捕犯罪人[8]。

Wrig ht sman和H olmes认为目标在于缩小对具有特定行为人与特定人格特征的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而促使执法人员在侦查中做出正确判断,不致徒劳无功[9]。

Ro nald Ho lmes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的目标主要有:(1)评估犯罪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特征,如种族、年龄、职业、宗教、婚姻状态、教育程度等,预测犯罪人未来的犯罪行为和犯罪的地点。

(2)对犯罪人的占有物进行心理学评估,比如通过分析犯罪人持有的纪念品、照片、色情书刊、色情录像、喜好的物品等来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为审讯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10]。

Eric和Jean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的目标主要有:(1)心理画像能对犯罪人进行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评估,因此能帮助预测犯罪人的人格特征和身份(年龄、性别、种族、工作、社会地位、宗教和教育程度),而且帮助认定是哪类犯罪人实施了这起犯罪行为。

(2)为讯问提供有益的帮助,帮助警方对嫌疑人采取最好的讯问方式和最佳的态度。

(3)减少嫌疑人数量,帮助制定侦查和预防犯罪的措施[11]。

笔者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的目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及社会性特征(如种族、年龄、职业、宗教、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和心理特征(兴趣、智商、性格、气质、心理健康等),确定侦查范围,及早破获案件。

第二,从犯罪现场提取犯罪人的“行为证据”(如犯罪惯技、犯罪标记等),为串并案件和犯罪现场重建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三,掌握犯罪人心理特征,为审讯提供心理学对策。

(二)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侦查中应用的条件任何一门技术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犯罪心理画像这一刚刚起步的技术也是如此,如果控制不好应用的范围和条件,往往会走向歧路甚至夭折。

笔者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应用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1.案件类型条件。

犯罪心理画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案件类型。

Graham 和Dav id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大部分是关于谋杀和强奸的案件,近年来也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暴力抢劫、绑架、勒索、恐怖活动和夜盗行为[12]。

Ronal d Bl ackburn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焦点一直是在系列犯罪和性侵害方面。

90%的犯罪心理画像都涉及谋杀或强奸[13]。

Geber th与Holmes认为下列八种犯罪适合进行犯罪心理画像:虐待、折磨的性攻击行为;摘出内脏的凶杀案件;对死者深砍与肢解行为;缺乏动机的纵火案件;色欲及切断手足的谋杀案件;仪式主义的犯罪;强奸案件;恋童癖[14]。

结合我国的犯罪现象和司法实践,笔者认为,系列的和有变态倾向的杀人、伤害、性侵犯、爆炸、纵火等案件特别适合运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2.侦查基础条件。

犯罪心理画像不能离开侦查,离开了侦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H.Paul Jef fers指出,“犯罪心理画像不可能代替彻底的和精心计划的侦查工作,也根本离不开老练的、受过高度・44・训练的和掌握高超技能的侦查员”[15]。

犯罪心理画像不仅需要基本的侦查结论如死亡的时间、犯罪现场的变动情况、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而且需要大量的犯罪细节信息如犯罪行为的顺序、现场的位置、犯罪惯技(犯罪的一贯手法和行为方式)、犯罪标记(反映犯罪人情感需要的多余动作)等。

因此,犯罪心理画像的前提是侦查工作必须扎实、确切、细致,如果连基本的侦查结论都模糊,就根本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画像结论。

3.画像主体条件。

犯罪心理画像对画像主体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为犯罪心理画像是诸多相关学科的宏大论证,需要画像者掌握诸如心理学、生理学、侦查学、物证技术学、法医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并具备较长时间的侦查实践经验。

T urco指出,画像者最起码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1)掌握犯罪现场遗留的全部信息;(2)了解罪犯的反常行为与言论;(3)具有积极的思维,熟悉个体特点;(4)拥有罪犯人数的统计资料。

[16](三)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方法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方法,国外目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