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 (一)时代背景: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 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境危机 (二)理论源泉:1 帕累托最优 2 外部性理论 (三 )实践背景:一方面 工业正在大量制造 过剩的私人物品,另一方面公共物品变得稀缺。 牺牲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也促进了人 们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五、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关系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值和信息传 递是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系统的四大功能,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资 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发展。其中物流、能量 流是物质基础,价值流体现了物质与能量 流动的有效性,并使系统变化和发展。人 们通过信息流控制和调节速度、流量和方 式。
•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一)重视经济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融合 • (二)重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双重 属性特征 • 1、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 • 2、人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形成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 (三)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的研究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一、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 • 1.人口要素 • 在环境经济系统中,人口要素居于主体地 位。环境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 前提;同时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 人口存在,环境经济系统同样不能发展。 •
2.环境要素 (1)物理系统 (2)生物系统 (3)社会经济系统 3.科技与信息要素 技术通过人化和物化的形式在环境系统 和经济系统的结合中对其中的物质、能量和 信息的交换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信息的充 分和流动,可以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 间相互关联达到协同运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内容结构
第四层次 土地资源经济 林业资源经济 矿产资源经济 环境经济 第三层次 资源环境税 资源环境投融资 资源环境贸易 循环经济 第二层次 资源环境产权理论 资源环境价值理 论与方法 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一层次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资源环境经济思想 • 1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 2 马尔萨斯:绝对稀缺论 • 3 李嘉图:资源相对稀缺论 • 4 穆勒:静态经济
• 一 传统经济系统 (图一)
商品市场
家庭 要素市场
厂商
•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系统抽象为 家庭、厂商两个基本部门和商品、要素两个 基本市场。家庭部门是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作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作为要素提供者,追求收入最大化。厂商部 门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生产要素使用者,追求 利益最大化。 • 传统的经济系统的两特征:一、稀缺性 • 二、经济型为主体的自利性和整体协调性
(二)基于效用价值论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效用价值论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人对物品 效用的主观感受。效用价值论认为一切生产 都在创造效用,但人们获取效用却不一定要 通过生产,效用还可由大自然获取。资源环 境是具有价值的。但是效用价值论存在两方 面的问题:第一,价值的量难以确定,效用 本身是由人的主观心理确定的。第二,效用 无法解决长期或代际资源环境利用的问题, 他衡量资源环境价值是基于当代人的。
• 二、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 •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多种资源环境 经济要素按照特定的环境经济关系,组成资 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方式。它的结构基础是生 态环境,而它的主体是经济系统。生态环境 系统和经济系统虽然有着各自的运动过程, 但通过社会再生产,耦合为共同的运动过程。 这种耦合机制包含: • 1.人类的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原动力 • 2.生产活动是基础 • 3.科学技术是手段
第三章 资源产权理论
第一节 一般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起源 (一)道格拉斯~诺思——人口增长说 (二)哈罗德~德姆塞茨——资源稀缺说 (三)伊夫~西蒙和亨利~迪蒙塞尔——交易 费用说
二、产权理论的界定 (1)产权是广义的所有权,其主体可以是 国家,集体,自然人和法人,客体是财产。 (2)以法律的形式表现 (3)权利的集合,有层次性 (4)内涵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5)帮助人们合理的交易 (6)产权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基于存在价值论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存在价值论把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 价值,主要包括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 价值部分以及物品自身存在的价值,他认为 非使用价值独立于人们对物品的现期利用, 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存在价值是为计量价值 量划分出来的,没有一个客观的价值标准。
(四)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估中不能完全依靠市 场 一种资源只有满足以下10个条件才能被有 效配置: (1)存在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市场 (2)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3)不存在外部性 (4)所有商品和服务都是私人物品 (5)产权明确
第二节 资源产权基本理论
一、资源产权束理论 资源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所有权, 使用权,受益权等。 (一)资源的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 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我国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 (二) 资源的使用权
指使用权人在依法取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批准后所拥有的对自然资源使用收益的权利。 对于集体所有资源,成员通过承包获得使用 权。国家所有资源,先由集体组织取得使用 权,再由成员承包 (三)资源的受益权 指所有权主体拥有的对物的受益权。
自留、自用 资源使用决策 资源使用权出让 资源需求者
资源使用权转让
对资源产权的交易和管理
第四章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
第一节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 一、资源环境的价值观 (一)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 或物化”。现今世界,人类日益广泛的生产 生活行为所制造的废弃物无不影响着生态环 境,甚至会超出环境所能容纳的极限。为了 防止资源的衰竭,人类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 财力来保护环境。环境是有价值的。
长期最优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内容及方法
•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资源与环境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 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 学科,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 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实质就 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喝工具来分析如何 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 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
一、资源使用权分类和使用期限设定的目的 资源使用权分类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资 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科学合理确定资源使 用权量化指标;二是有利于资源的调度与 检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资源使用期限设定的目的:一是体现国 家所有权;二是有利于国家宏观控制;三 是有利于资源产权交易。
第三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
• 一、物质循环 (一)自然物流向经济物流的转化 1.在采掘业和捕捞业中的转化:从自然界直 接获取生活资料的转化方法 2.在农业中的转化 (基础产业) 3.在工业和采掘业中的转化 (二)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 1.农业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 (1)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善转化为自然物质 力量 (2)经济、技术力量通过自然规律发挥作用 (3)经济技术投入参与了自然物质循环 2.工业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3.生产和生活消费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
生产
废弃物接收器
消费
原材料
土地
环境公共消费品
太阳
•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公共消费品(空 气),同时也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作为 生产活动投入的自然资源。人们生产和消费 的废弃物也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 • 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作为典型的公共品 可以无偿使用,在经济活动中没有考虑对地 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长期影响。然而地球资源 是有限的,环境使用的无偿性必导致资源数 量的下降,这将反过来制约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产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
二、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框架 我国资源性资产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基本模式。 矿藏和水源全部是国家所有的资源,而森林、草 地等其他资源除了国家所有还有集体所有。对于 国有资源性资产,国家作为出资者,在经营单位 中按照清晰的产权关系依法取得经营管理权,受 益权等,应该按照市场运营规律来运营其资产。
三、我国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模式 1、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对森林进行经济核算和评估后,使其证券化,筹 集的资金用于其他行业 2、水资源资产化管理 将水分为必需用水和非必需用水,对于非必需用水 完全推向市场,由市场决定相关交易行为 3、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 (1)明确和强化产权,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 (2)建立矿产产权交易市场,由市场合理配置
自然存在的自身价值 自然对人类的价值 天然价值 附加的人类劳动价值 对人类的影响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非生命系统的影响 “间接市场”价值 “非市场”价值
二、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基本思路 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第一个层次是资源在 中央和地方行政区域上的分配,在这一层次 要考虑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社会经济对资源 的要求;第二层次是地方各级行政区域通过 资源使用许可制度向各类机构配置资源,在 这一层次要重点考虑资源的功能,利用特点 和经济属性等,按资源的使用功能实行差异 化管理
二、资源产权的性质 (一)资源产权的价值性 (二)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 (三)资源产权的历史延续性 (四)资源产权的国际分配性 (五)资源产权的经济性
第三节 资源产权基本模式
一、设置资源产权制度的原则 1、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 2、必须考虑到国家宏观方面的情况 3、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需要清晰界定 4、选择产权制度必须结合资源本身的特点 5、单纯的公、私有产权都应当避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产权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6)交易者拥有完全的信息 (7)所有厂商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个人 都追求效益最大化 (8)长期平均成本非递减 (9)交易成本为零 (10)所有相关函数满足凸性条件 由于资源环境的外部性,资源环境是不 能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