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的艺术和技巧
第二类开头是间接法。与开头见山法相比, 容易抓住授课对象的注意力,引起他们 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比如放一段录像, 而后从录像的内容中提出或引出问题。 创设悬念,启发思考。创设悬念是最容 易抓住听课者的。 故事引入,牵引思路。
(二)节奏 音乐讲究节奏,诗歌讲究节奏,一切艺术都讲 究节奏。讲课是一门艺术,因此讲课也要讲究 节奏。讲课节奏是指讲课内容安排整体和谐、 讲课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强弱、各种课堂 活动穿插配合等有规律,合乎美感的变化和运 动。把握好讲课节奏是提高讲课艺术性的重要 一环 。 快慢适度。这是指讲课的速度而言的。讲任何 一堂课,教师都要把讲课速度计划好,哪些该 快,哪些该慢,哪些声长,哪些声短,哪处多 停,哪处少歇,事先都要做好安排。
(四)动作
教师讲课不能只用语言而没有动作。作好教学
动作对于正确表达教学内容、沟通教学之间的 联系、引起听课者的注意、渲染情感气氛等, 都有语言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 动作被称为第二教学语言,或教学的副语言。 教学动作有各种各样,有助说话的手势,有板 书的动作,有操作实物的动作,有巡视情况的 动作,有表达情意的动作等等。如果从功用上 分类,可分为技能动作、助说动作和巡视动作 三类。
教案的格式
教案有扉页和续页。 扉页有以下几项内容:课程名称、任课 教师、授课班次、章节名称、课题排序、 讲授时间、审批权限、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授课类型、所需 教具(挂图、模型、小黑板及电化教学等)、 课外作业、教学程序与时间分配、板书 板图设计等。
教案编写方法
1、文字表达法。文字表达法就是教师编定教案 时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它的 优点是节约编写时间,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 教法、熟悉教材等。 2、列一览表法。列一览表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 要求,按照课时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一张“教案一 览表”。它具有言简意赅、一目了然的特点,有 利于教师熟记教学内容,避免产生教学失误。 3、卡片提示法。卡片提示法就是教师将教案纲 要、重点、难点和易忘记的内容,以及需要补充 的内容写在卡片上,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提示自己。 卡片提示特点是形式灵活、方便,便于教案的修 改和补充,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一份好教案符合规范的要求,设计科学,
条理清晰,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合理。
编写教案应参考一定数量的其他有关教材
和参考书籍,翻阅有关资料,以开阔教师 自身的知识视野,拓展和诱发编写教案时 的创新思路。
课后应对教案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对教
案的内容进行精加工。
三、讲稿
讲稿和教案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是有很大
上课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讲稿在语言的表述 上,要注重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 问题简单化。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授课 对象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如果他们连你的 基本表述都听不懂,哪就更谈不上理解了。 讲稿在语言表述上要尽量口语化(相对于书 面语言),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当然也要 具有专业性,尤其要注意尽量避免习惯的口 头语和无用的词语。 在问题的过渡上,要 自然衔接,顺理成章,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二、授课的过程
要上好课,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即备好课。 备课既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又是一门创造 性的艺术。 备课的目的,就是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课时授课 计划,即教案,并以此为蓝图去组织教学。 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学就有案可循,教师讲起 课来,就会有条不紊、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可使整堂课程的教学层 层渐进、循循诱导,有利教学双方的互动交流, 强化教学的效果。
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 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 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 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 认识问题。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 的局面。
二是减弱某种效果或抵消某件事物影响时 的动作。做时应平缓,语调要适中。 三是肯定或否定某件事物时所作的动作。 一般用点头和摇头表示,或用挥手与摆 手。其频度和强度要适当。 巡视动作 巡视动作是用以检查教学效果、取得信息 反馈时使用的。它分为动作巡视和目光 巡视两种。 动作巡视是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身边察看 情况。目光巡视是通过察看学生的面部 表情来获得学员学习情况进行的信而言的。 音乐只有高低强弱才能构成旋律,同样讲课语 音的起伏和强弱的变化,也是节奏的要求。这 种变化的节奏,可以引起听课者大脑的不同反 射,起到调节和唤起注意的作用。如果讲课声 调没有高低强弱变化,一个声调到底,哪岂不 成了催眠曲了? 跌宕有秩。文学作品有高潮,有起伏,有跌宕, 才能引人入胜,如果一味的平铺直叙,就很乏 味。讲课也要用这种节奏手法,把课讲活。主 要问题的解决也要有一些辅助的前提性问题的 解决,逐步发展到主要问题的解决。这就有了 起伏和跌宕。
讲述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 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 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 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在讲授法中可以运用多种讲授形式,如提 问式、启发式、直观演示法等。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 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 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
(二)在结构上,要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就是逻辑关系和层次 结构。
要讲清一个理论观点,往往要讲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是讲内容, “为什么”是讲原因,“怎么办”是讲方法。 在讲“是什么”的时候,还要按概念、内容、 特点的顺序展开。
(三)在表述上,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的区别的。
教案是整个课程教学的方案,而讲稿是教
师在贯彻教案基础上形成的某个具体章节内 容讲课稿。
讲稿十分具体,它几乎记录了教师在课堂
中要向授课对象所要表述的所有语言信息。
撰写讲稿应注意:
(一)在内容上,要依据教材,突出重点 教师的授课技巧再好,如果内容不准确,重点不
突出,那么这样的课上的再精彩也是失败的。 授课的内容并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 教材中重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授课中教师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对一些重点、难 点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分析和解释。 还要增加相关知识信息量,拓展授课对象的知识 面,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一)备课的前提
1、备大纲。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
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基
本要求,掌握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分析
大纲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以教学 大纲作为本门课程教学的依据。该课程 教学成功与否,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 教学要求进行检查和评定。
2、备内容。常言道:“课本课本,讲授之 本”,就是对教材本质作用的概括。因此,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分 析、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问题,并进一步安排教学过程和组织 教学内容。对操作课,应规范自己的示范动 作或操作演示,以及巡回指导中如何突出重 点,分散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普遍规律:
1、坚持小课堂(两个小班)的教学形式,便于老师和学 生进行课堂交流; 2、坚持板书授课与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 手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 3、注重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研最新进展及积累的工程 实例和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认真组织实验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5、提供辅助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供学生课外练习。
教学语言有哪些独特之处:
确切性。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教学语言必须合乎语 法规则和逻辑要求。教师讲话句子要完整、流畅,修 辞得当。说话时条理清楚,因果关系恰当。其二是把 要说明的问题十分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遣词造句 精当,语气肯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简明性。说话简明是对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这也有 两层意思:其一,教学语言要“少而精”。不堆砌词 汇;不拖泥带水,罗嗦冗长;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不大肆发挥,漫无边际。其二,讲话要流畅。不要磕 磕吧吧,不要“哼”、“哈”不断,或是不管重要不 重要,一句话重复好几遍。 生动性。所谓生动性,就是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 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四、讲述
(一)开头
第一类开头是直接法。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 接提出问题,然后迅速展开,包括: 指向法。教师宣布教学目的后,很快导入新课。 宣布教学目的就是使学员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 学习此课的价值,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 直入法。有些课的题目很直接很醒目,题目能 概括所讲的内容。 搭桥连接法。这种方法很像电视剧在新的一集 开头,先把上一集结尾重复一下,然后展开下 集的情节。
(二)教案
教案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的简称,是备 课的结果,是教学的书面指导文件。编写教案 可以促使教师在课前更充分地做好准备,上课 时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又可积累资料,还可使 课后总结有据可查。写教案可将讲课步骤事先 设计好,包括如何联系旧课,引入新课;如何 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采取什么样 的教学方法,举什么样的例子,用什么样的比 喻,向授课对象提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教具如何 运用等,以利掌握时间,把整个课堂组成一个 生动活泼的有机整体,避免离题、拖堂和冷场 等情况的发生。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 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 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 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 在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 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 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 成人教学中采用。讨论结束时,教师应 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 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三)语言
教学语言与其他行业语言一样,是在民族语言的 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特殊需求形成的。这些特 殊需求是: 1、传授性要求。就是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用简 捷、明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完整系统的传 授给对方。 2、专业性要求。教任何专业都与专业相应的术 语。 3、情感性要求。教学中少不了情感的交流,而 语言是这种交流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