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知识
内蒙古农业大学树木学教学课件
总论
第一章 树木学及树木分类概述
娜日苏 生态环境学院植物教研室
第一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木学简介
第二节 树木分类概述
第三节 树木学学习方法
第一节 树木学简介
树木学是林学专业的基础课,为林业生产的生 物学基础。 树木学是植物分类学的分枝,即树木的分类学
,包括树木的命名鉴定及分类,系统发育;林
第三节 树木学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多记忆。树木学的 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 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 名难记。兴趣是学习树木学的最佳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树木学》是植物学的分支 学科,也是林学的分支学科。需要具备植物 、林学专业学科的知识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的 知识。如植物学。
第一章
(三)自然分类系统时期
以植物的相似性来确定亲缘关系,包括:
裕苏叔侄三人,法国植物学家,自然分
类系统的奠基人,1789出版了《植物属志》, 主要观点为:植物分为无子叶,单子叶,双 子叶植物;多心皮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而 无花类处与次生地位。不足之处在于把裸子
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中间。
第一章
6.五桠果亚纲有明显花被,多为离瓣花,多侧膜胎座或中轴胎座。
7.菊亚纲包含合瓣花类,雄蕊少于花瓣裂片,为本纲中最进化。 8.百合纲可能起源于现代睡莲目,泽泻亚纲为水生植物,离心皮,
可能接近睡莲目。
第一章
三、树木分类的依据
树木的繁殖器官 树木的营养器官 花粉 染色体 化学成分
第一章
叶植物又分为离瓣花类、合瓣花类和单瓣花 类。
A.W. Eichler将植物界分为隐花植物和显花 植物两大类,显花植物又分裸子植物、被子
植物两类,被子植物划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
叶植物。
第一章
此后,对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者,可分为两 大学派:
真花学派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由已绝
灭了的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成的。 多心皮类是原始的。以哈钦松为代表。 假花学派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由单性孢 子叶球演化而来的。有单性花的柔荑花絮类
实体,也是进化的实体。 2.属、科的概念 属:形态相似, 亲缘关系密切的种集合在一 起,构成属。
科:集形态相似, 亲缘关系相近的属为科。
第一章
3.种下的分类等级 亚种:形态特征与原种有较大差异,且占据
一定的分布区域。如中国沙棘,树木分类中
用的少。 变种:形态特征与原种有一定的变异,如樟 子松为欧洲赤松的变种。 变型:形态上与原种变化小, 但特征稳定的
业生态建设;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树种分布 研究;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第一章
第二节 树木分类概述
一、植物分类的发展时期
二、主要分类系统简介
三、树木分类的依据
四、树木分类的等级
五、植物命名
六、检索表
第一章
一、植物分类的发展时期
(一)本草时期
(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三)自然分类系统时期 (四)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
1.果为开裂的骨突果,心皮3-5个,离生,无托叶„„绣线菊亚科 1.果实不开裂,有托叶。 2.子房上位,同位花。 3.心皮多数,复叶,瘦果或小核果„„„„„„„蔷薇亚科 3.心皮1个,单叶„„„„„„„„„„„„„„„李亚科 2.子房下位,心皮2-5个,与杯状花托内壁愈合,梨果„„„„ „„„„„„„„„„„„„„„ „„„„„„„梨亚科
第一章
六、检索表
(一)编制的原理 运用植物形态比较方法,按照科,属,种 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区分特征,编
号,将植物分成两类。然后从每类中再选出
一对相对特征分成两类,依次类推,直至分 出科、属、种,这是二歧分类法。 (二)类型 等距式和平行式两种
第一章
等距式:每一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距离处,下一 次比上一级向右移一定的距离,相同对立特征排 在同等距离处。优点是对比清晰、使用方便、适 用于科属检索表。例如:
依据形状演化趋势分类,1895年, 英国
博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生
物进化”的观点,为植物界树立了系统发育
的观点,从而使植物分类系统的发展进入系 统发育系统时期。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很多。
第一章
二、主要分类系统 简介
Bentham & Hooker的系统将植物分为双子叶
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3大类,双子
第一章
(一)本草时期
以习性及用途分类,对植物分类的研究可
追溯的公元前三百多年,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中国公元前二世纪《神农本草经》,明朝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古希腊Theophastus的《植物的历史》, 除了依据形状外,采取了“子房上,下位”,
“花瓣合生分离”及果实类型等。
第一章
(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第一章
平行式:每一相对特征相连,写在最左边,在每 一行描述后都有数字和名称。优点为直观、易于比 较、节省篇幅、适用于种类多的检索表。
1.果为开裂的骨突果,心皮3-5个,离生,无托叶„„„绣线菊亚科 1.果实不开裂,有托叶„„„„„„„„„„„„„„„„„„ 2 2.子房上位,同位花„„„„„„„„„„„„„„„„„„„ 3 2.子房下位,心皮2-5个,与杯状花托内壁愈合,梨果 „„梨亚科 3.心皮多数,复叶,瘦果或小核果 „„„„„„„„„„蔷薇亚科 3.心皮1个,单叶„„„„„„„„„„„„„„„„„„„李亚科
思考题
1. 植物分类学发展大致经过哪4个时期,各 时期有什么特点? 2. 克朗奎斯特系统将木兰纲分为6个亚纲, 主要依据哪些性状?
3. 简述树木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性状有哪些?
4. 物种是怎样定义的?种下分类单位有哪些?
5. 解释名词:学名、双名法
第一章
四、树木分类的等级
(一)分类等级
基本分类等级有7个:界、门、纲、目、科、 属、种。在这些等级下还可设一级辅助等级, 如亚科、亚种。 (二)种、属、科的概念
1.种的概念
是物种的简称,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
物种的含义:
(1)自然存在的单个有机体的集合,构成进化
的基本单位。
(2)是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阶元。是一个分类
称,由两个单词构成。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第一章
种下等级有亚种、变种、变型,其命名方法为三 名法,规定如下: 属名+种加词+种下等级的缩写+种下加词+定名人 亚种,在种加词后加ssp.或subsp.如中国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sinensis Rousi 变种,在种加词后加var.表示,如樟子松 : Pinus sylvestris Linn. var. mongolica Litv. 变型,用 f. 表示。如银荆: Certis chinensis Bunge f. alba Hsu
植物相似性分类,特点是以植物一个或几个 形状为分类依据,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国人伊・雷1682年的《植物新方法》;
瑞典的林奈分别于1735年《植物自然系统》、
1753年《植物种志》、1764年《植物属志》中记 录了植物 68科,1105属,7700种, 并吸收了 “双名法”的概念,被誉为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A.P.德坎多,瑞士植物学家,1813发
表了《植物学基本原理》,补充修改欲苏系
统,并增加维管束排列的内容。
由于受当时历条件,前三个时期学者受
着“物种不变”的思想, 所以他们所提出的 观点不可能真正地反映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演化趋势, 所以前三个时期有统称为 “不变论分类系统时期”。
花色不同。
第一章
五、植物命名
1753年, 林奈在“植物种志”中提出植物的命
名法,后发展成为国际命名法规。
双名法:每种植物名称由两个拉丁文词组成. 第一个是植物属名, 名词, 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多为形容词;再加上定名 人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名称。
学名:用国际命名法规的双名法命名的植物名
是最原始的。以恩格勒为代表。
第一章
本教材使用克朗奎斯特系统,主要观点:
1.有花植物起源于一类已经灭绝的种子蕨。
2.木兰亚纲是有花植物基础的复合群或成为毛茛复合群,木兰目是 现存原始有花植物类群。
3.金缕梅亚纲是简化的风媒传粉类群,无花瓣,花被小,多为柔荑
花序(杨柳科除外)。 4.石竹亚纲通常为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多含甜菜碱。 5.蔷薇亚纲多为离瓣花,具花盘和蜜腺,多为中轴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