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毒理学概述
研究方法
1. 整体试验 2. 体外试验 3. 调查研究:以已有试验结果、已有知识为基
础,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
体内实验法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也称整体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
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一般的实验动物有: 狗
环境生态毒理学
核心为非人类 生物,扩展到 人类
环境毒理学
核心为环境污 染物对人的影 响,扩展到动 植物
生态毒理学
毒物:进入生物机体的外源性物质,累积到一定 程度后,可以达到干扰机体生理平衡,导致其 组织、器官或生理过程受到不良影响的程度。
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 :是一类“外来生 物活性物质”,又称外来化学物,以区别于代 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和中间产物——内源化学 物。
18世纪西班牙化学家和生理学家Bonaventura Orfila:现代毒理 学的奠基人。 -系统应用
毒理学在19世纪得到快速发展。
三、毒理学的分类
按工作任务范围分:
工作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生态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 临床毒理学。
按外源性化合物的类型分:
3 生物类:细菌、病毒等。
(二)环境污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 1、接触剂量小 2、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 3、多种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 4、接触人群的易感性差异较大
(三)环境污染物与机体的交互作用
编码功能蛋白:适应或代偿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
环境因子 信息传递通路 细胞基因组
错误应答:周期调控失常
生理学 病理学 生物化学 免疫学 遗传学 其它
职业毒理学 职业医学
四、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1.化学类:
环境类激素(内分秘干扰物)可分3类:外源性 雌激素、外源性雄激素、拟甲状腺激素。
2.物理类:医源电离辐射x、υ射线,CT等等; 环境电离辐射;环境中紫外线的强化;激光与电 磁辐射场等。
总学时:40
环
学分:2
境
考查
毒
理
学
资源环境学院
第一章 环境毒理学概述
第二章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环境有毒物的接触和暴露方式
第二节 环境有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讲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授
第四节 毒物代谢动力学 第五节 有毒物毒性作用的一般原理
内
第六节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评定方法
容
第三章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研究
卫生出版社,1995
农药环境毒理学研究,蔡道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第一章 环境毒理学概述
一、毒理学(Toxicology)
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 是化学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 理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 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 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第六章 毒理学实验基础
Toxicology—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Raymond, J. M. et.al CRC Press, 1999
参
《环境毒理学》,孟紫强,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考
《环境毒理学》,惠秀娟,化学
书
工业出版社,2003
籍
现代环境卫生学,蔡宏道,人民
二、毒理学发展简史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一些动植物的有毒作用就已有认识。 1550 BC已有文献记载。 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Paracelsus提出有毒物的剂量反应。
“Everything is a poison…it is only the dose that makes it not a poison”
方法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方法
第四章 环境毒理学的应用 第一节 环境有毒物的毒理学评价 第二节 在环境监测和人群健康影响研究 中的应用 第三节 在制定环境卫生基准中的应用
第五章 环境毒理学各论 第一节 环境有毒物的分类 第二节 环境农药污染 第三节 环境重金属污染
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一次或24小时; 亚急性毒性试验(subacute toxicity),15-30天;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oxicity),1-3个月; 慢性毒性试验(chronic toxicity),6个月-2年, 低剂量反复染毒
描述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
1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 于人。基本假设 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 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与体重 (或体表面积)相关。
2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 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3 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 人可能的暴露途径基本一致。
环境毒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环境有毒物的毒理学评价:毒性鉴定、危险度评估。 在环境监测和人群健康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在制定环境卫生基准中的应用 污染物处理
保护地球生物圈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 续发展
六、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试验材料:根据研究目的可选用植物、微生 物、非哺乳类动物及哺乳类动物。
五、环境毒理学的 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
研究对象: 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
环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污 染物,其中以环境化学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和任务:
①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对机体的损害及作用机理 ②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 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
小鼠
大鼠
家兔
豚鼠
仓鼠
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资料外推到人 群接触的安全性时的不确定性
1 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 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差别
2 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 3 小数量实验动物到大量人群外推的不确
定性 4 成年健康动物向年老体弱及患病个体外
推的不确定性
食品毒理学; 金属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放射毒理学。
按研究手段分:
分子毒理学; 细胞毒理学; 组织毒理学; 遗传毒理学;
免疫毒理学。
毒理学、环境毒理学与其它基础科学的联系 毒理学是典型的综合科学:
临床毒理学
营养毒理学
医药学 诊断化学 病理学
毒理学
营养学 食品学 分析化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 环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