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5. 填空题 6. 阅读理解8. 简答题9. 词语解释单项选择题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 )(2011年真题)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正确答案:A2.《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 )(2010年真题)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颖考叔正确答案:B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自下面哪部作品( )(201 1年真题) A.《春秋》B.《左传》C.《战国策》D.《论语》正确答案:D4.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2008年真题)A.王维B.孟浩然C.谢灵运D.陶渊明正确答案:D5.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2008年真题)A.高适与岑参B.李白与杜甫C.王维与孟浩然D.韩愈与孟郊正确答案:A6.下面哪个作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2010年真题) A.《长恨歌》B.《汉宫秋》C.《西厢记》D.《桃花扇》正确答案:A7.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2010年真题)A.闻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正确答案:C古文翻译题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固亲。
(2011年真题)正确答案: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统治者的作为合乎礼节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9.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2010年真题)正确答案:他当了齐国宰相,每顿吃饭时只吃一个肉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
10.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010年真题)正确答案: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1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011年真题)正确答案: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趁早给她安排个去处,不让她的势力滋长蔓延。
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1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2009年真题)正确答案: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了。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因此,泰山不拒绝土石,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拒绝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国君不拒绝民众,所以能使他德行昭著。
14.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008年真题)正确答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的做法。
填空题15.律诗的四联依次是首联、______、颈联和尾联。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颔联16.柳永是宋代______词派的代表作家。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婉约17.《采薇》:“昔我往矣,______。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006年真题)正确答案:杨柳依依18.《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
(2008年真题)正确答案:风、雅、颂19.《诗经》共收入自______至______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______篇。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西周初期春秋中叶30520.《采薇》这首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雨雪霏霏。
”(2009年真题)正确答案:今我来思2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
(2010年真题)正确答案:《诗经》22.“楚辞”是战国时代以______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屈原2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句中“沐”的意思是______。
(2009年真题)正确答案:洗头24.张若虚的诗作______是千载传诵的杰作。
(2006年真题)正确答案:《春江花月夜》25.《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的下句是______。
(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26.“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中“当”的意思是______。
(2010年真题)正确答案:对着2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______的文学主张。
(2006年真题)正确答案:白居易28.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的下句是______ 。
(2008年真题)正确答案:人比黄花瘦29.______被称为“雨巷诗人”。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戴望舒30.戴望舒在其诗作《______》中选择了雨中丁香作为人们愁心的象征。
(2009年真题)正确答案:雨巷31.1933年,艾青因发表______而驰名文坛。
(2006年真题)正确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32.茅盾的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实主义巨著。
(2008年真题)正确答案:《子夜》3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环境34.______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2006年真题)正确答案:《牡丹亭》35.汤显祖是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游园》选自他的剧作______ 。
(2008年真题)正确答案:《牡丹亭》3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狂人日记》37.《老人与海》的作者是______。
(2008年真题)正确答案:海明威38.赫克托耳是《荷马史诗》______中的英雄人物。
(2006年真题)正确答案:《伊利亚特》39.《哈姆莱特》的主人公哈姆莱特是______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2007年真题)正确答案:文艺复兴40.“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悲剧《______》中的名句。
(2009年真题)正确答案:哈姆莱特阅读理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日:“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日:“可矣,厚将得众。
”公日:“不义不昵,厚将崩。
”这是《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真题)4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正确答案:庄公的用心是:明知共叔段的野心,却纵其欲,养其恶,以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叛逆的道路,然后一举除之。
42.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正确答案: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残酷。
43.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正确答案: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对刻画郑庄公的性格起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阅读下面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真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夏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人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
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44.你认为第1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①新鲜生动的比喻,整齐匀称的对偶。
如:“想这样子的台北……黑白片子”用一个准确、简洁而奇妙的比喻,把作者对现实的真切的感受表露无遗。
“时而淋淋漓漓……也似乎把伞撑着。
”读来朗朗上口,有醉人的韵味。
②重重叠叠的字句,参差有致的韵语。
作者充分应用双声叠韵,讲究平仄,转换同音异字,创造了音乐美。
如:“惊蛰一过……走人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45.第2段中“这样想时,严寒里竞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正确答案:“这样”指代“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46.“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作者为什么说是“嘲弄”?又怎么说是“安慰”呢?并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①是厦门人,多年来却不能居住在厦门,想到台湾与大陆的不能统一,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嘲弄”。
②尽管不能住在厦门,但一想到厦门街,还是能感受到台湾与祖国丝丝缕缕的联系。
山山水水,隔断的是交通,割不断的是那浓浓的乡情,想到这,所以作者说“也算是安慰”。
47.作者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入文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1)创造了一种醉人的意境美;(2)使语言形象优美。
48.举出“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引用或化用的相关诗作。
正确答案:相关诗作:(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真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
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