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纳税保证、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纳税保证、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
只适用于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仅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2.实施时
在法律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实施。
只能在责令当事人限期缴纳和法律规定的纳税期限届满后实施。
税收保全措施的第一道程序是税务机关有依据认定纳税人具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第二道程序是在规定的纳税期前责令纳税人限期缴纳税款,这一期限最长不超过15天,这一期限内如果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迹象的,税务机关应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此为第三道程序。如纳税人提供担保,税务机关不能使用税收保全措施,如纳税人不提供担保,经县级以上税务局长批准后,税务机关才能实施税收保全措施。
第二道程序是在规定的纳税期前责令纳税人限期缴纳税款这一期限最长不超过15天这一期限内如果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迹象的税务机关应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此为第三道程序
纳税保证、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区别
纳税保证(F37条)
税收保全(F38条)
强制执行(F40条)
当事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已经侵犯了国家税收权益,这是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前提条件。此种情形下,税务机关首先应责令限期纳税,这一期限最长不超过15天,对于逾期仍不纳税的,经县级以上税务局长批准后才能实施强制执行措施。
3.法定权限不同
没有权限设置,只有当当事人被扣押商品、货物后仍不缴纳税款,需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时,才需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4.执行方式不同
扣押
冻结或者扣押、查封。
扣缴或者拍卖、变卖
5.执行对象不同
商品、货物
存款或者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6.金额界定不同
仅以“应纳税款”金额为依据。
可以以“应纳税款和滞纳金”金额为依据。
7.法定程序不同
第一道程序:税务机关首先应核定当事人的应纳税款;第二道程序:责令缴纳(一般为责令立即缴纳),对于不缴纳税款的,即可采取纳税保证措施;第三道程序:对当事人自扣押之日起15日内仍未缴纳税款的,县级以上税务局长批准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