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内感染病例讨论资料

院内感染病例讨论资料

院内感染病历讨论记录:1月份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得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得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得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得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广义地讲,医院感染得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与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得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与病人家属在医院得时间短暂,获得感染得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就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得对象主要就是住院病人与医院工作人员。

研究生汇报本月院内感染病历:本月院内感染病人1例,吴风伦住院号777158,患者因颈椎过伸性损伤并截瘫及齿状突骨折入院,后施行了颈椎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经过积极痰培养(培养菌为一般细菌)与针对敏感药物治疗,治愈出院。

分析:以上两病人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为颈椎损伤手术得常见并发,尤其容易出现在上颈椎损伤得患者当中,对这类病人得严密监控治疗尤为重要。

讨论结果:1、重视院内感染:积极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得有关院内感染得学习班并组织全科培训。

护士长带头,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她们每年进行1~2次得业务指导及培训。

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与消毒隔离工作得培训,每年1~2次。

对实习护士来科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得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感染得概念,医院内感染得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得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 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得有关问题。

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得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得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2、加强对颈椎损伤病人术后得重点监护及病房得隔离消毒等措施.2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历: 陈建国住院号 775540因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截瘫入院,入院施行颈椎前路C6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后转入ICU治疗,经痰培养(细菌为鲍氏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及相关治疗,好转。

关于多重耐药细菌: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就是指有多重耐药性得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就是同一类三种。

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

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分析:耐药机理:多重耐药性(multiple resistance,MDR) 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得耐药性,主要机制就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就是外膜渗透性得改变与产生超广谱酶。

最多见得就是革兰阳性菌得MDR-TB与MDR-MRSA,以及常在ICU中出现得鲍曼不动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得全部抗菌药耐药。

MDR得出现决定了联合用药得必然; MDR 菌株得高频率出现,意味着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得原因主要就是:不合理使用与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与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就是由耐药菌所致。

我国得滥用现象较美国更为严重,WHO对我国滥用抗菌药得评估就是:中国97%得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30%~60%患者使用了抗菌药。

讨论结果:预防建议下列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防止MDR得滋长与与繁衍:1.严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带菌者),辟专室、专区进行隔离;2.由训练有素得专职医护人员对MDR感染者进行医疗护理,发现为带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3.检查每一病员前必须用消毒液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4.每日严格进行病室得环境消毒;5.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得再教育;6.国内外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得耐药菌及MDR监测;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得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格医生得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8.国内外感染病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定期开会、讨论与合作。

在医院或地区内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轮替使用,可能有助于敏感菌战胜MDR,但需国内外多地区推行与鉴定后,始能作出有效与否得正确判断。

加入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于保健品中当无可非议,但加入有致病可能得肠球菌属似并不妥当。

低毒、对控制MDR有效得新抗菌药物自当更多开发,但合理用好现有抗菌药物无疑具有更重要得实际意义。

3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刘西花住院号:777551 ,因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行颈椎后路+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细菌为细菌为鲍氏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后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

分析:又一例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与上个月得细菌一致,为同一种细菌。

并且患者亦为颈椎手术后.讨论结果:1重视对多重耐药菌得监控,2再一次加强对院内感染得学习培训。

3必要时隔离多重耐药菌患者,并及时消毒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4重视得颈椎手术得术后护理与治疗。

5合理使用抗生素.考虑到多重耐药(MDR)得不断增加,合理选择抗菌治疗对于避免出现治疗失败至关重要。

Bochud等在近期得一篇综述中指出,早期、合理应用抗菌治疗例如,对于患革兰阴性菌菌症与脓毒症得患者,与接受不合理治疗得患者相比,合理得抗生素治疗能使整体病死率减半(49%对28%,P〈0、001)。

由于抗菌治疗不合理导致得病死率甚至高出产E SBL菌症患者得病死率,后者约为30%~80%.4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葛柱住院号:778788,因腰椎术后感染入院,患者就是在本科行腰椎手术回家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经术中分泌物培养,细菌为一般细菌,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出院。

分析:这种切口感染,在医院得短期住院期间没有表现出来,回家后患者得预防感染措施亦不到位,必然有很多因素诱发。

讨论结果:1严控手术得无菌环节。

集中学习无菌术.2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与消毒隔离工作得培训,对实习护士来科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得有关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医院感染得概念,医院内感染得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得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得有关问题。

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得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得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3加强医护人员在做患者得术后护理治疗当中无菌操作(包括对患者伤口得换药等)。

5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江崇圣住院号:790030 ,因胸椎骨折并截瘫及多发骨折入院,入院后行胸椎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为一般耐药细菌,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

分析:讨论结果:1大家对院内感染得意思已经大大加强。

2临床上得抗生素已经规范合理使用。

3多重耐药细菌得院内感染下降。

4继续培养大家得院内感染学习内容并严格监控医护得日常诊疗操作规范。

5定期配合医院参加相关得院内感染考试与考核.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6月份本月未发现院内感染病人,故改做院内感染学习内容: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就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得必要性,乃就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与解决得。

医院感染得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细菌学时代以前,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创伤后发生得化脓性感染就是不可避免得,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自然界中得微生物,无法采取预防对策。

比如霍姆斯于1843年发现了产褥热,当时在欧洲就是人所共知得一种及其危险得疾病。

医院曾因它而被称为“死亡场所”。

细菌学时代以后,19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了微生物,英国外科医师利斯特首先阐明了细菌与感染之间得关系,并提出消毒得概念。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空气中得微生物,并采用加热消毒等方法来减少她们得数量,从而控制感染。

不久后产生了无菌技术,以后又开始了蒸汽消毒器灭菌时代。

抗生素时代,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并于40年代制造成功,从此进入了抗生素时代,青霉素在预防与治疗感染上起到了特殊效果,引起了医务人员极大得反响,但同时削弱了医院对灭菌技术得重视。

直到70年代,医务人员又把注意力转向无菌技术上来,并且与抗生素应用相结合,正在有效得解决感染与医院感染问题。

7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本月有两例院内感染病人,分别就是:崔进孔,住院号:796430, 因颈椎术后入院,术后发生切口得浅层感染.经过相关积极治疗后治愈出院。

阎乐堂住院号:803179,因颈椎神经鞘瘤术后得切口深部感染,经相关治疗后出院。

分析:以上两感染得细菌均为一般致病细菌,有较多得敏感抗生素治疗。

讨论结果:1、同往期讨论。

2了解院感得传播特点:医院感染得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这就是就外源性感染而言,而内源性感染则有所不同,它得传播过程就是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与易感生态环境,需从微生态角度进行描述。

感染源:就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宿主。

包括⑴已感染得病人;⑵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⑶环境贮菌源;⑷动物感染源。

传播途径:就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并侵入易感人群得途径。

包括⑴接触传播;⑵空气传播;⑶水与食物传播;⑷医源性传播;⑸生物媒介传播。

易感人群:包括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⑵婴幼儿及老年人;⑶营养不良者;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⑸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⑹住院时间长者;⑺手术时间长者;⑻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得病人。

8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 张崇玉住院号:777382,因颈椎术后切口感染入院后,给予切口清创及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出院。

分析:该例切口感染患者没有重视术后回家对切口得无菌保护与治疗.讨论结果:1继续加强对院感得重视。

2做好与其她病人得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对病人术后得配合治疗,积极进行宣教。

4配合医院对院内感染得监控.5定期对治疗室操作间与病房得细菌进行培养监控细菌得种类.9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王恩洲,住院号:796906,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入院,施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切口并发感染,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

讨论结果:1重视术中严密得缝合及术后合理得使用抗生素。

2了解院感得分类:按感染部位分类:全身各器官、各部位都可能发生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