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时刻将学生所需求放在首位,注意以学定教;2.语文的大阅读观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3.语文就是生活重视结合课堂内外重视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4.架构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我和老师们交流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些想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一课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平凡事迹着手,写出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决心。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情感。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进行学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
5.詹天佑【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人物传记。
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即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情怀贯穿全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
2.品读重点段落,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詹天佑的一段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读(课件)你知道说这番话的人是谁?——板书课题通过你之前的自学,你能否理解他这番话的含义?交流学生搜集到的詹天佑的资料: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
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再读课题2、反馈自学情况⑴生字:蔑塑(查找象形字典:了解“蔑”这个字的字源,根据意思记忆)词语:阻挠要挟控制轻蔑嘲笑讥笑藐视艰巨毅然勘测勉励开凿隧道塑像(两组写詹天佑帝国主义)⑵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什么事?(提示:在……情况下,詹天佑带领……完成了……让帝国主义列强……,向世界证明……)方法:围绕人物事件串联法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评价一下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关键词:杰出爱国)⑷质疑问难:课文通过哪些描写,写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二、自学指导1、标画文中能表现詹天佑杰出和爱国的语句组内进行交流。
2、交流预习情况,教师进行小组学习指导三、学生互议,教师重点提升,指导朗读(一)感受詹天佑的杰出1、学生汇报: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在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他的创新设计,他的巧妙构思?学生交流。
2、课件随机适时引导: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些词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工作态度?②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③介绍一下居庸关和八达岭的特点。
画一画示意图居庸关八达岭④让我们惊叹得还远远不止这些,人字形线路:这种人字形成线路怎样使火车爬上陡坡?也请画一画示意图,指名边演示边解说。
3、创设情境说话练习:一位老工人看到这样的设计,翘起大拇指,赞叹道?(生说)一位刚从工程院校毕业的年轻工程师看到这样的设计,兴奋地说?(生说)一位一直在关注京张铁路修建的外国工程师说?(生说)四、补充拓展,升华情感1、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2、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呀?资料补充,感悟文本。
(出示资料:慈禧太后)3、看完了这几段让人痛心的文字,想想詹天佑当时的处境,再我们读这段话的时候,一定有别样的触动。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五、1、回顾写作方法:课文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中心句,通过具体事例把内容写具体,他的杰出是通过他的创新设计表现出来,也就是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件事,他的爱国思想表现在他不怕困难,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和阻挠,完成京张铁路的建设。
我们在写人物时也应该围绕中心句,选择具体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六、课外延伸1、《林则徐虎门销烟》对比阅读2、推荐阅读《我要比洋人强》杨振宁的故事《我是中国人》吉鸿昌的故事《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的故事课后综合性学习(交流搜集的爱国人士小故事完成读后感或搜集爱国诗句篇章等。
)6.怀念母亲【教材分析】《怀念母亲》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的作品。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赋得永久的悔》《寻梦》等相关文字资料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走近季羡林;【教学过程】一、美文导入,简介作者1、莫言文章《母亲》导入孩子们,在我们的以上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
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里,更酣畅淋漓地体现着对母亲的爱意和敬意!板书课题:怀念母亲3、结合预习作业交流作者资料季羡林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他生于1911年,1935年到德国哥廷根留学,1945年回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被誉为“国学大师”。
(特别介绍留学经历和时间,为后文学习做铺垫)课件出示:季羡林季老的成长经历资料,让孩子们阅读,初步了解大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①课件出示文中词语,检查预习。
弃养朦胧凄凉寝不安席食不下咽灵魂不全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可见一斑②指名读词,相应理解。
3、借助关键词语填空,把握主要内容。
方法总结: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关键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既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又能帮助我们体会相应情感。
4、梳理预习中的质疑:课文和我们平时所读“母亲”的文章有所不同,提到两位母亲,从哪里直接可以了解文中所提到的这两位母亲分别指的是谁?(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很好回答,但为什么“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补充资料,以读促思,重点提升。
(一)品读感悟怀念生母之情1、原文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
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2、出示文中《寻梦》节选,并补充《赋得永久的悔》三段和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感受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这种悔恨之情。
3预言渲染,升华情感。
是啊!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无论她身体是否健全,无论她是否一字不识,也无论她长得多么丑陋,她们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永远地爱和牵挂着孩子。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千千万万首歌颂母亲的歌曲,配乐《母亲》,再次深情朗诵这一段。
(二)品读感悟思国之情1、在学生深刻领悟季老对生身母亲的怀念后,出示“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季老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吗?2、出示相同句式: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探究文本,感悟内涵学生自己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读读最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课件:设计想象说话,感悟文本:朗读《季羡林散文集》中一段可能感悟更深。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三)回顾首尾,学习写法1、配乐诵读课文。
明确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另外,对作者引用日记、散文片段的这种抒情方式给予点拨。
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欣赏《我的中国心》——黄霑2、推荐阅读7.彩色的翅膀【教材分析】《彩色的翅膀》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
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
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
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
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归课题,并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