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即指成本、业务量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即指成本、业务量

医院效益那点儿事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即指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医院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技术,即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对医疗成本、医疗业务量和收益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寻求医院某项或全部医疗服务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规划目标收益,进行医疗服务分析,降低医院大额投资决策风险。

1、盈亏平衡分析中的成本习性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习性。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其特点是: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其特点是:总额不变,单位成本随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

可用公式表示为:C=F+vQ,其中:C—总成本,F—固定成本,v—单位变动成本,Q—业务量。

2、盈亏平衡分析中的本-量-利数学理论模型
利润 =业务收入-总成本=业务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当利润等于 0 时的业务量为保本服务量,即盈亏平衡点,保本服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可用公式表示为:EBIT=S- C=S-V-F= pQ-vQ-F=(p-v)Q-F
保本服务量Q =F/(p-v)
其中: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一般来说医院单位贡献毛益率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较之单位贡献毛益率较低的医疗服务项目,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保本,是指医院或科室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相等、损益平衡、不盈不亏、结余为零。

当医院或科室处于这种特殊情况时,将达到保本状态。

即在该服务量水平上,医院或科室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则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稍微增加一点服务量,就有收益;反之,稍微减少一点服
务量就会导致亏损发生。

所以保本点即为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分析是研究医院或科室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是确定医疗服务安全程度和进行保本分析的基础,见图1。

图1_ 盈亏平衡分析中的本量利分析
3、举例说明
3.1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见表1)
通过表1 数据可见:
(1)项目A、B 实际业务量都大于保本量,为盈利项目;项目C 实际业务量小于保本量,为亏损项目;项目 D 单位变动成本大于单价,为亏损项目。

(2)相对而言,项目 B 单位贡献毛益及单位贡献毛益率都大于项目 A,说明项目 B 每单位业务量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医院应更重视项目 B 的管理与投入。

(3)项目C、项目D 虽然都呈亏损状态,但性质完全不同:项目 D 因为单位变
动成本大于单价,即每收一个病人,其收入连变动成本都无法弥补,该项目无法通过增加业务量来转亏为盈;而项目 C 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单价,可以通过提高业务量转亏为盈,而且项目 C 单位贡献毛益率为 30%,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经营的项目,应加大投入力度。

3.2 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盈亏平衡分析
通过诊次、床日盈亏平衡分析图(图2、图3)可见:
(1)住院床日低于盈亏平衡点,门诊量高于盈亏平衡点;
(2)在 2007 年,医院实际开放床日数远低于保本点的住院床日数;
(3)床日的固定成本较高,但床日的贡献毛益率也较高;相反,诊次固定成本
较低,其贡献毛益率也较低;
(4)因床日贡献毛益率较诊次贡献毛益率高,每床日比每门诊量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4、结论
以上分析揭示了两方面的问题:
(1)目前医院是以门诊养住院;
(2)实际开放床日数处于低水平,根据医院的发展态势,医院应当扩大住院规模,积极收治病人,以求获得较高收益。

盈亏平衡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用解析几何模型,直观地把静态的、表象的数据,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本—量—利”相互依存关系,具有计算简便,成本不高而使用起来又很方便的优点。

通过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及成本预测,医院可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服务产品的最佳项目结构和最低成本发生额,正确进行效益评估,合理比较成本,通过成本核算能够使各科室、同病种或同项目之间比较收益和成本,更好地评价医院经营管理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