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蔬菜介绍一、黄秋葵1、品种介绍黄秋葵是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果的栽培种。
学名:Hibiscus esculentus L.。
别名秋葵、羊角豆。
原产非洲,约2000年前在埃及栽培,中国的《本草纲目》(1578)中有记载。
蒴果圆锥形,形如羊角,有5~6条棱,长10~20cm,横茎1~3cm,嫩果绿色或红色(南美红果黄秋葵)。
有“植物伟哥”之美誉。
2、食用价值:黄秋葵以嫩果供食,其肉质柔嫩质黏,多用于炒、煮、渍食或制罐,也可凉拌或油炸。
黄秋葵含有粘性的糖蛋白,能帮助消化,有保护肠胃、肝和皮肤、粘膜的作用,对胃炎、胃溃疡、肝脏等疾病均有功效。
3、药用价值:黄秋葵性味苦,平。
花、种子及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疖有疗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其种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脂肪,可作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
4、栽培情况:现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其中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福建栽培较多。
5、栽培要点:黄秋葵喜温暖,较耐热,不耐霜冻。
种子发芽温度25~30℃为宜。
在12℃以下发芽缓慢,植株生长发育以20~30℃为宜。
属于短日照作物,喜欢强光。
耐旱、耐湿、不耐涝。
对土质要求不严。
在广州地区3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播种,可先浸种12小时,在25~30℃下催芽,24h后有60%~70%种子露出胚根时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
株距30~40cm,行距50~70cm。
每穴播3~4粒种子,两次间苗,每穴留1株。
直播播种量10kg/hm2,育苗用种量约3kg/ hm2。
黄秋葵植株高大,结果多,应重施基肥,追肥依地力高低而行,一般是幼苗期每公颂追复合肥250kg,开花结果期每公颂追复合肥300kg,15天左右追肥一次。
应保持充足的水份,尤其开花结果期不能缺水。
基部的侧枝应及时摘除,生长中后期,可视情况摘除老叶。
病害主要有花叶病毒病。
全株受害,尤其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显,此病由蚜虫传播,放应及时防治蚜虫。
植株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500~8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5~7天一次,连喷3~4次。
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蚂蚁,其防治措施有轮作、清洁田园。
药剂防治可选用50%抗蚜威或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倍液喷雾。
植株有7~9片真叶时开始开花,谢花后4~7天果长7~10cm时要及时采收,嫩果品质佳,逾期采收产生纤维,失去食用价值,每天采收或隔2~4天采收。
采收用剪刀剪取,不要用手掰,以免损伤植株。
单株可收20个嫩果,亩产量1000kg左右。
一定要及时采收,否则老果耗费养分,影响后期结果。
采摘后即装袋入箱,并置0-5℃处预冷24h。
一般以立秋后结的果作种用,蒴果变为褐色时,摘下老熟果荚晒干脱粒后留种。
6、图片二、西兰苔1、品种介绍:又称小小西兰花、青花笋,芦笋型青花菜。
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与西兰花、中国芥兰同为甘蓝种的一个同变种。
西兰苔主要特征特性介于西兰花和芥兰之间,主要以肥嫩的花苔供食,故而得名。
其售价特别昂贵。
以美国超市为例,西兰苔的售价是一般普通西兰花的7~10倍,每500克高达7~10美元。
2、营养价值西兰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蛋白质含量高达4克/100克;维生素A、B、C、E的含量是甘蓝维生素的两倍,番茄的四倍,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花椰菜的100倍。
西兰苔还富含其他矿物质元素,如铁、钙、磷、。
另外,西兰苔的食用纤维和胡萝卜素含量也特别高。
西兰苔的脂肪类物质含量特别低。
3、药用价值:据初步研究发现西兰苔比普通西兰花的抗癌物质含量高出10倍。
4、栽培情况:西兰苔近些年已在欧美、澳洲、日本等西方国家开始流行,近年来广州市农科院成功引种并在广东、海南等地推广应用。
5、栽培要点西兰苔的生长习性与我国的芥兰类似,喜温暖潮湿,在气温10-30度范围内都能生长,具有较好的耐寒、耐热能力及抗病虫能力。
西兰苔的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度,生长适温为20度左右,但花苔发育适温为15度左右。
西兰苔与芥兰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主要收获产品器官为侧苔,而后者主要为主花苔。
因此,西兰苔栽培的一个特别技术要点是适时打顶摘心,以利侧苔的发生与生长。
一般在主花球3-5厘米,主花苔在10-15厘米时可进行打顶摘心。
特别注意,打顶是去除花蕾部分,尽量保留较多的花苔部分,以利于更多的侧苔从多个腋芽中同时发生生长,否则花苔部分去除过多,会影响侧苔的数量,难以高产。
这样有利于侧苔的发生与生长,提高产量与品质。
西兰苔分为早熟和晚熟两大类品种类型。
在南方地区,早熟品种可在6-8月份播种,9-12月份收获。
晚熟品种可在8-12月份播种,11-4月份收获。
在长江流域,西兰苔可在7-8月份播种,10-12月份收获。
同时,西兰苔可在保护大棚,人工控温温室进行栽种,因此,西兰苔可在北方地区推广种植。
一般育苗移植,苗期30-35天,待秧苗5-6片真叶即可移栽大田或大棚。
“西兰台”也可以大田直播,在美国主要采用这种方式栽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整地与施肥:深耕20-25厘米,施足基肥,每亩腐熟有机肥(鸡、猪、人粪)2000-3000公斤。
合理追肥,移栽成活后追施一次发根肥,以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
收获期间,每7-10天追施一次氮肥,可用尿素每亩15公斤,根据情况也可追施磷钾肥,每亩10公斤。
如遇干旱施肥时,要配合浇水。
“西兰苔”叶丛生长旺盛,侧苔发达,株行距要求较大。
早熟品种一般畦面1.4米(深沟)种植2行(即行距约70厘米),株距30-40厘米,每亩2500-3000株,晚熟品种营养生长期较长,可以1.7米畦面(连沟)种植2行,株距40-50厘米,每亩2000-2300株。
当侧苔生长到20-30厘米时,小花球形成并未散开前及时采摘。
一般在打顶摘心后7-10天可以采收第一次,以后可每3-5天采收一次,并可连续采收8-10次。
每亩产量约600-800公斤。
西兰苔在4-5度,90-95%相对湿度条件可以保鲜30-35天,这有利于长途运输。
6、图片三、叶用辣椒1、品种介绍:叶用辣椒(Capsicum annumm L.)也称番椒、海椒、椒茄等,为茄科辣椒属品种,原产于墨西哥、秘鲁等地,生产上除专用品种外,彩椒的嫩茎叶也常常采摘上市。
叶用辣椒能忍耐较高及较低的温度,一般在华南地区适宜春秋两季种植和上市,在华南各地可顺利露地越夏,茎叶生长适温为22℃至25℃。
当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植株茎干木质化较完全,可忍耐35℃以上的高温及0℃的低温。
2、食用价值:辣椒叶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总含量高出辣椒果实近3倍,而矿物元素含量,除了镁的含量叶比果低外,铁、钙、锰、铜、锌含量均明显高于果实,其中有防癌作用的元素硒,叶也高于果近1倍。
辣椒叶还含丰富的胡萝卜素与多种维生素。
3、药用价值:味苦,性温。
有驱寒温胃、除湿健脾、养血、驱寒、补肝明目等功效,尤其对虚寒性胃痛有很好的作用。
4、栽培情况:90年代初,由广州市农科院从非洲引入栽培,并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之一。
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选育出叶用专用品种。
5、栽培要点:华南地区露地栽培播种期为2至5月和8至10月,在有保护设施的条件下全年均可生产。
播前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粪肥2500至3000公斤,耙匀,起条作畦。
叶用辣椒以直播为主,可撒播或条播。
温度适宜时不需浸种或催芽即可播种,为保证出苗整齐和培育壮苗,播种前先用55℃左右的热水烫种10分钟,然后置于温水中浸种3至4小时,洗去种子表面的黏液,捞出沥干水分播种为好。
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将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30℃至32℃的恒温箱内催芽,每日翻动种子或用清水洗1次,4至5天后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采用条播的先开浅沟,沟距10至12厘米,沟深2厘米,播种后覆土。
撒播的要均匀撒种,播后覆盖0.5至1厘米厚的细土或用黑色遮阳网覆盖,防止土壤表层板结。
播后要淋透水。
一般每亩用种量500至750克。
亩植8000株。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以便于种子吸水发芽。
种子开始破土时要及时揭去黑色遮阳网等覆盖物。
在适宜的条件下播种后7天左右齐苗,出苗后宜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预防猝倒病的发生。
苗期注意土壤湿度,以见干见湿为宜,避免猝倒病造成缺苗断垄。
当植株5至6厘米高时宜间苗,去除病苗、弱苗、劣苗,并结合追肥,促进根系的发育。
叶用辣椒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追肥宜用腐熟的粪肥加过磷酸钙、草木灰、硫酸铵或尿素等肥料,促进茎叶迅速生长。
从出苗至第1次采收需追肥3至4次。
苗期猝倒病可用25%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定期防治;疫病可用露克星、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防治;炭疽病可用40%灭病威悬浮剂800倍液等防治。
危害叶用辣椒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螨类等。
蚜虫可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防治;甜菜夜蛾可用2.5%菜喜乳油1000倍液等防治;斜纹夜蛾可用5%卡死克1000倍液等防治,螨类可用抗螨23的800倍液防治。
当植株第1门椒花孕蕾时为采收适期,嫩梢长度以15至18厘米为宜。
采收时在基部留4至6节位采收嫩茎叶及成长叶,去除已木质化的老茎,经清洗包装即可上市。
采收后需及时追肥和预防疫病,每茬可采收2至3次,亩产达1000至2000公斤。
6、图片四、抱子甘蓝1、品种介绍抱子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gemmifera Zenk,别名芽甘蓝、子持甘蓝,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二年生草本植物,由甘蓝进化而来,为甘蓝种中腋芽能形成小叶球的变种。
正如“子附母怀”,故称之。
目前所用品种均从国外引进。
2、食用价值:以小叶球供食用。
抱子甘蓝的小叶球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居甘蓝类蔬菜之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较高。
可炒食、凉拌、做汤、火锅等食用。
色、味、形俱佳。
3、药用价值:具壮筋骨、利脏器和清热止痛等功效。
4、栽培情况: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北美洲国家的重要蔬菜之一,中国台湾省有少量种植。
中国于20世纪末开始引进并种植,近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区逐渐引进种植,使之成为时兴的蔬菜。
5、栽培要点:抱子甘蓝喜冷凉,耐霜冻,不耐高温,生育期适温12-20℃,为节省种子,抱子甘蓝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在广州地区9月播种,苗龄大约40天左右,宜采用宽行定植,株行距为50-70cm×70cm。
亩植1500-1900株。
整地前施足基肥。
生育期内每亩追施氮肥约30kg,磷肥约20kg,钾肥约25kg。
定植缓苗后,浇水不宜过多,以防徒长。
抱子甘蓝植株高大,易倒伏,可采用篱竹固定,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