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地理复习计划(3篇)2023高考地理复习打算〔精选3篇〕2023高考地理复习打算篇1一、指导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仔细研读《2023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以培育同学力量为核心,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抱负成果。
二、同学现状分析本届同学基础较差,成果不太抱负,要使同学在高考中具备肯定的竞争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学问的把握和各方面力量的提高。
三、高考地理试题趋向分析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读和分析,高考的力量导向会连续保持不变。
在考核内容方面,空间位置、原理和规律仍会是考察的重点;试题难度调低,意味着适中题的比重上升;考试目标进一步注意考核信息提取、规律推理、学问运用力量。
四、主要复习策略1.整编专题试题,归纳考核方向(1)整合内容,归类专题打算在高考二轮复习中,设置如下专题,分为四大类:Ⅰ 主干学问系列专题一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专题二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专题三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Ⅱ 区域热点系列专题四中国主要热点问题Ⅲ 地理图表系列专题五地理信息分布图类专题六地理信息关联图类专题七地理统计图表类Ⅳ 考核目标系列专题八空间定位题型专题九地理计算题型专题十信息提取题型专题十一学问运用题型(2)分析试题,归纳考目仔细分析高考试题中考查某类专题的主要项目、主要角度、主要层次等,把握好复习的深度。
(3)选编习题,分层训练面对同学实际,选择适合习题,依据同学实际层次,编辑习题。
2.深析训练试题,探讨解题思路(1)理清题意,提取相关学问和思维,留意应变力量的培育(2)探讨题型,归类相关学问和思维,注意学问的迁移五、时间支配打算二轮复习在四月中下旬结束,各专题内容的复习,在复习中会依据实际状况及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2023高考地理复习打算篇2本学期是高中三年的最终一个学期,高三地理备课组在班级组领导下,仔细制定备考打算,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良备考方法,有打算、有步骤推动备考工作,全组老师团结协作、亲密协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争取能获得较好成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打算为根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打算。
二、本期工作重点:1、仔细学习和领悟考纲,扎实开展考纲讨论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仔细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同学解题力量。
三、二轮复习进度支配本期共14周左右的正常行课时间,但二轮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只有一个月多的复习时间,按要求在四月低或五月六日前完成二轮复习,内容多,任务紧。
详细教学进度打算如下:起止日期教学内容支配14月1日----4月7日专题一:地图专题二:等值线专题三:宇宙环境2、4月8日--4月15日专题四:大气环境专题五:陆地和海洋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难3、4月16日-----4月23日专题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专题八: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专题九: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专题十: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进展4、4月24日--5月1日专题十一:人口与环境专题十二: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专题十三: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5、5月2日----5月6日专题十四: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专题十五:热点问题6、5月7日-----5月31日查漏补缺,同学答题技巧培训,同学心理辅导四、工作措施1、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组活动中,仔细讨论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具体的复习打算,仔细讨论复习过程中消失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
常常性的互相沟通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动备考复习。
备课依据考纲要求,仔细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
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力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
为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协作章节和阶段性复习,应当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做到全收全改,注意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依据班级的统一部署,细心组织。
5、加强备考讨论。
仔细学习"考试说明',讨论近年高考试题,细心收集高考信息,分析考试命题走向,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亲密关注高考动向。
五、教学中应注意高考备考的基本方法的指导鉴于地理学科特点和近年高考的改变,针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将实行以下对策:1、根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考生复习。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根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根据,可使师生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仔细学习钻研《考试说明》,仔细讨论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
2、落实"双基',突出主干、核心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力量培育。
由于综合科考的是基础学问,主干、核心学问。
所以,必需弄清哪些是基础学问,哪些是主干、核心学问,并且要把它们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
夯实基础学问和培育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同学在深化理解本学科学问间的区分和联系的同时,能够运用多方面的学问解决现实问题,并能以学问为载体,以力量为中心,通过敏捷多样的形式来提高理解力量、推理力量,猎取学问的力量及其分析综合力量。
课本是各科学问的载体,如学科用语、概念、规律、原理等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
因此,重视课本,落实基础是备考复习中的首要任务。
3、立足本学科的特点和理论体系,突出力量和方法的综合。
综合科的复习要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力量立意为突破口,引导同学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涉及人类生存进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表达考试中国家意志考核的功能。
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信息、材料进行收集处理时,要突出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主干、核心学问的结合。
4、变"学问立意'为"力量立意',强调对信息处理力量的培育。
近年来,综合力量测试命题原则是学科内综合。
因此,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都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把学科学问与力量紧密结合起来。
到了高三,进行"讲练结合'式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使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敏捷应用。
同时注意训练、注意实效。
总之,复习要全面,讲解要精练,选题要精干。
提要有区分度,能够检测出同学的真实水平,又能提高学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的学习主动性,在高考中考出抱负的成果,上个抱负的高校。
2023高考地理复习打算篇3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许多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又分散掩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
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同学们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力量。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学问、基本力量、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密联系教材、稳固学问的同时,使力量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学问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殊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大;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进展等等。
对于这些主干学问,同学们要精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学问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学问点。
还要对重点学问进行系列整理,理清学问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学问体系框架,形成学问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
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力量。
图表是地理学的其次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试也常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学问,联系政治、历史。
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应能做到娴熟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娴熟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依据要求绘制简洁的地理图表。
第五、要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留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打算外,也要留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1、对自己没有精确定位,好高骛远。
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3、学习无打算,盲目跟从老师。
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
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
6、审题马虎,解题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向理科的学科,要求同学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力量,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力量。
因此,不少同学在学习地理时感到非常困惑,甚至头疼。
应当说好的方法是胜利的基础,在复习的地理的过程中肯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勤于分析、多加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