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相关问题

2016-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相关问题

2016-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相关问题作者:梁艳芬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第12期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6年世界经济低迷、风险交织,不稳定因素增多,整体呈现增长低、通胀低、就业低、贸易规模低、投资增速低、大宗产品价格低、负债高的“六低一高”局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将是全球GDP增速连续低于长期均值3.7%(1990-2007)的第五年。

发达经济体增长持续低迷引发的反贸易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情绪,对经济增长造成新的冲击,不仅影响短期增长,且对长期生产率提高和创新形成限制和阻碍。

英国投票退出欧盟引发持续动荡,对世界经济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IMF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仅将增长1.6%,低于上年2.1%的增速、低于1990-2007年的平均值近1个百分点,较7月1.8%的预测也有所下调。

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尚无新亮点,大部分国家增速放缓,巴西、俄罗斯经济甚至陷入衰退。

展望2017年,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仍将困难和复杂。

美国政府换届、经济政策连续性面临考验;英国脱欧影响将继续发酵,欧盟市场动荡在所难免;新兴经济体承载经济引擎压力,虽有重振机会,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还将高度依赖宏观政策的配合。

如果各国能充分有效利用好所有政策手段,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政策,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才可获得改善。

IMF预计,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到3.4%。

其中,新兴经济体增长4.6%,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达到1.8%。

2016年,缓慢而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继续对全球贸易形成拖累;国际金融动荡、反贸易、反全球化思潮蔓延、英国退欧等突发风险令贸易环境雪上加霜;经济疲弱、投资不振波及到贸易开放停滞、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成本增加。

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世界货物贸易量同比下降1.1%,跌幅超出预期;二季度仅微弱增长0.3%,低于预期;按照年率计算,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同比下降0.3%。

其中,一季度发展中国家进口下降3.2%、发达国家增长0.8%;二季度发展中国家进口增长1.5%,而发达国家则下降0.8%。

WTO7月份发布的世界贸易景气指数(WTOI2),显示最新全球贸易指数为99,低于荣枯线1个百分点,预示国际贸易增长呈现下行趋势。

9月27日,WTO将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测下调约一个百分点,预计增长率仅为1.7%,低于4月份的2.8%和一年前的3.9%的增长预期,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中,出口下调幅度最大的是亚洲,从4月份的3.4%修正为0.3%;北美地区从3.1%下调为0.7%。

展望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对国际贸易增速的恢复至关重要。

IMF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实际贸易增长下降的四分之三归因于全球经济增长疲软。

鉴于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加速增长的动力不足,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疲软仍将持续。

即使世界经济率先恢复,对国际贸易的带动还将有时滞。

WTO预计2017年贸易增幅为1.8%至3.1%。

这意味着即使最好情况,国际贸易增速也就是与世界经济增速持平;如果世界经济疲弱持续,全球贸易增速有可能低于1.8%。

2017年各国在消除贸易保护,抵制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拆除壁垒,减低贸易成本、贸易促进措施、实现贸易增长、启动新一轮全球价值链发展方面的任务仍然艰巨。

而贸易的倒退只会使世界经济不景气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国际投资方面,得益于企业间并购增多,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8%,达到1.76万亿美元,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重入低谷:撤标规模创纪录、美国涉外并购活动急剧下降、英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跌至20年低点;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的影响以及全球股权融资活动低迷,给考虑收购的公司投下阴影。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全球企业达成合并和收购的交易额同比下降22%。

其中,美国并购交易总价值同比下滑31%。

与此同时,全球有一系列交易半途夭折,撤标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920亿美元。

欧盟交易总价值同比下降19%,亚太地区同比下降20%。

汤森路透预计2016年全球并购交易将下滑至3年来最低水平。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减少10%-15%。

寄希望于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批准的“全球跨境投资指导原则”,能在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全球投资环境,引领各国对外国投资监管的一致性和简化,以及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包容发展,避免投资保护主义方面发挥作用,进而推动全球投资再度繁荣。

二、世界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英国退欧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复苏新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发达经济体需求不振、保护主义抬头、资本流动减少,令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更加困难和复杂;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相互拖累,各国政策配合更加重要。

(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增添政策压力和难度IMF预计2017年有可能是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长期均值的第六年。

持续的增长低迷令各国政策手段捉襟见肘,政策效果也在递减。

降息和更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副作用如膨胀的资产价值和金融体系的各种弱点随之出现。

如何重振经济增长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是短期刺激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二是从地域冲突转向经贸合作;三是提倡开放理念,避免或减少由经济问题带来社会问题,如对就业和收入停滞的担忧对全球化和贸易带来的抵触等。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稳步持久的经济增长可采取的政策措施。

从目前看,为使经济走出泥潭,尽管在生产率增长减缓、人口老龄化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不足以恢复经济活力,但IMF仍建议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不能放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是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水平”;二是国债收益率低意味着债务利息负担轻;三是目前各国政府债务成本基本处于历史低位,政府仍存有借债空间。

展望2017年,尽管全球发债量不断创新高,IMF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13个国家的债务水平为152万亿美元,达到全球GDP的2.25倍,其中私营部门负债占债务总额的2/3。

但低利率使政府和企业仍有可能不断借债,同时推出新的财政安排。

IMF建议推出政府主导的债务重组计划和税收减免,以说服债权人延长债务偿还期限。

从目前看,日本政府已推出新的财政预算安排,继续推迟上调消费税,并扩大财政预算,刺激经济;英国政府为减少退欧冲击,已表示将重新审视中期财政整顿计划,增加公共基础实施投资,并软化削减社会福利支出的立场;德国预计继续适度财政扩张来投资基础设施和应对难民问题;加拿大政府已出台增加公共投资的新举措。

(二)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净化贸易环境重振增长乏力的国际贸易、摒弃保护主义任务艰巨。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

《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位居各国之首,是德国、英国等国家的两倍多。

美国保护主义措施包括提高进口关税,国家扶持本地企业,制定反倾销条款,制定公司必须购买本国产品等。

近年来,美国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大多数G20国家都收紧了贸易政策。

IMF警告说,全球性保护主义倾向和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全球贸易自2012年以来明显放缓,进一步放弃贸易自由化可能抑制国际商品贸易,进而拖累经济发展并延长全球经济放缓的时间。

另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5年秋季以来各国采取的贸易制裁措施数量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6年前8个月,中国共遭受来自20个国家(地区)发起的8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03亿美元,案件数量上升49%,涉案金额上升94%。

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成本,撤销临时贸易壁垒是各国为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应采取的措施。

(三)英国脱欧影响蔓延,不可小视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出乎市场和大部分人的预期。

当日英镑直线下滑9%、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国际机构纷纷下调英国经济增长。

IMF下调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率至1.8%,对2017年增长率的预期从脱欧前的2.2%下调至1.1%,均低于2015年2.2%的增长水平。

同时IMF预计英国退欧会拖累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0.1个百分点、拖累欧元区0.2个百分点。

10月5日,英国公布退欧方案,确定2017年3月正式开启退欧谈判,同时表示英国退出欧盟后将结束欧盟法律的一切约束。

其中《废除条例草案》将废止1972年的欧盟共同体法案,在英国正式退欧后,将所有由该法案掌管的欧盟法律转换为英国法律,让英国成为真正的独立主权国家。

在上述方案公布后,英镑随即对美元跌至31年来最低点,对欧元创下五年来新低。

英国退欧不仅将自身推向风口浪尖,也令世界经济增添新的不确定性、进而损害市场信心和投资,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更加复杂。

此举无论是对全球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还是欧盟经济及其一体化进程都是重要事件和重大变化。

一是英国与欧盟之间形成新的关系之前的谈判历程,最短两年,不排除更长时间的可能,目前较为悲观的预期是,英国退欧进程需要六年以上时间。

其间,英国经济和社会、英镑汇率、欧盟、国际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动荡加剧在所难免。

二是退出欧盟后,英国与欧盟过往签署的大量协议、规定和法律依据将无法实施并需重新签署,包括金融业在内的英国支柱产业面临衰退压力。

除经济增长遭受直接损失外,信用评级也将被下调,穆迪评级机构在英国公投后的次日,即2016年6月24日立刻将英国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英国退欧可能让英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减少3200美元。

三是鉴于公投结果的出乎意料,接踵而来的退欧谈判更令各方措手不及。

无论是英国还是欧盟实际上都还没有做好退欧的准备。

无论实施何种退欧方案,英国与欧盟关系未来必将发生改变。

英国均面临与欧盟的关系调整以及新协议的签署,这将使得英国与欧盟关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也将影响英国宏观政策特别是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实施。

四是从程序上看,退欧公投后,英国首先将经过国会审批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与欧盟进行退欧谈判。

在此期间,英国仍是欧盟成员国,有义务执行欧盟的法律,但不能参加关于欧盟新政策的讨论及决定。

(四)美新任总统特朗普经济政策摇摆,增加宏观环境不确定性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任总统,出乎预期,成为本年度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从长期看,特朗普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和局势都带来不明朗因素,特别是他对世界及美国自身经济政策的态度、立场摇摆不定和前后矛盾,将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造成动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