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肝硬化护理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
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破坏,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成为肝硬化。
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
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一般的轻体力工作。
但应注意避免劳累、精神紧张,饮食规律,合理搭配营养,并定期随诊,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一、护理措施1、病人应卧床休息,有腹水时可协助安排舒适的半卧位。
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协助患者抬高下肢,以利水肿消退。
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因乏力或腹水量多而导致摔伤、碰伤。
2、饮食方面:对于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可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通饭或软饭,避免食用刺激性调味品及油腻食物。
每日4—5餐有利于提高营养摄人量;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饭或少渣软饭。
饮食一定要细软,避免粗糙坚硬、带刺带骨的食物。
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等为好;对腹水的病人应采用低盐饮食,“低盐”指膳食中禁用一切盐制食品,但允许在烹调或就餐时另加食盐,一般2—3s/d食盐或酱油10—15mVdo严禁饮酒。
对于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
3、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渣屑。
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活动不便者可协助会阴冲洗,并观察有无会阴部水肿。
男病人若有阴囊水肿,可用吊带将阴囊托起,以免与双腿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4、对于有黄疽及皮肤瘙痒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
经常用温水擦洗全身,不要挠抓及使用碱性肥皂,以免抓破感染和碱性肥皂进一步刺激皮肤。
5、认真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量。
应用利尿剂者尤其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6、肝硬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小量。
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将口服药研碎服,以防划破曲张变薄的静脉。
7、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则应实施隔离措施。
8、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剂、麻醉药及四环素类药。
9、密切观察神志及一般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尿、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10、如果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应按照肝性脑病护理常规处理。
11、如果患者出现呕血、便血或大便、呕吐物潜血阳性,应按照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处理.二、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
肝性脑病: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水、摄取含氮食物或饮酒、手术、用药不当等有关。
2、电解质紊乱:与腹水应用利尿剂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肝脏蛋白合成减少有关4、腹泻:与肠粘膜水肿、肠道吸收不良等有关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营养不良或大量腹水有关6、有感染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机体免疫能力减退、门体静脉间侧支循环建立有关第二节急性胰腺炎护理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
病变轻重不等,轻者胰腺以水肿为主,病情自限,数日后即可完全恢复。
重者胰腺出血坏死,易并发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死亡率高达25%-40%。
一、护理措施1、按消化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
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3、急性期禁食禁水,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以改善胃肠过度胀气。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胃肠外营养,并给予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待急性期过后可先进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汤,藕粉等。
若无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则可逐渐增加低脂饮食。
4、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清淀粉酶(正常值小于120U/L),观察腹痛、恶心呕吐、黄疽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5、胰腺炎患者的腹痛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上腹钝痛,能耐受;重者呈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常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
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部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及左上腹,并向腰背放射。
疼痛在弯腰或坐起前倾时可减轻。
出血坏死型可出现全腹痛,压痛和反跳痛。
止痛可用地西泮与哌替啶肌注。
一般止痛剂多菀效。
吗啡不宜应用。
6、准确记录全天的出入量,包括胃肠减压引流及呕吐量,并注意观察这些物质的性状。
若有出血等异常要及时通知值班医生。
7、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尤其注意血糖变化,因为有些重症胰腺炎由于B细胞遭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致少数患者出现永久性糖尿。
8、注意患者有无抽搐,因为急性胰腺炎者常可伴发低钙血症。
必要时给予静脉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
9、如果患者出现急腹症应及时通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积极手术治疗。
10、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有无消化道出血、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循环衰竭等情况,如有应及时对症处理。
11、护理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能配合治疗。
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卫生宜教。
二、主要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急性胰腺炎组织坏死或感染有关2、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胰腺炎胃肠穿孔有关3、水电解质紊乱:与禁食水及恶心呕吐或胃肠减压有关4、休克:与低血压或呕吐丢失体液或消化道出血有关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患者禁食水,发热或腹痛等导致的体质虚弱有关第三节消化性溃疡护理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是一多发病、常见病。
一、护理措施1、向患者解释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应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这无论在溃疡活动期还是缓解期都很重要。
2、在溃疡病活动期症状较重时,需卧床休息几日甚至1—2周。
卧床期间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3、注意病人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及与饮食的关系等,以便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烟酒是刺激溃疡发病的因素,因此应该积极鼓励病人戒烟戒酒。
5、营养治疗对溃疡病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其原则是: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适量选用脂肪以抑制胃酶分泌(有高脂血症者慎用)。
碳水化合物对胃酸分泌没有影响,也可以选用,丰富的维生素C有利于溃疡愈合,因此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
尽量少吃或不食用巧克力、咖啡和可乐类饮料,以及刺激性调味晶如胡椒、辣椒、咖喱等,急性期更要避免。
并注意不要偏食,饮食不能过快,过烫.过冷,不能暴饮暴食。
6、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急食。
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
7、溃疡病人一般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如果需要请严格遵照医嘱,并同时观察有无溃疡病的发作或加重。
8、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9、病人及家属还要观察大便颜色,警惕因溃疡出血而引起的血便或黑便。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休克等失血表现,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10、在季节更换时尤其要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规律,劳逸结合,并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溃疡复发。
二、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溃疡病上腹痛有关2、潜在并发症:穿孔:与溃疡穿透胃肠壁有关3、焦虑:与溃疡病反复发作有关第四节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症状。
出血部位一般是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一)主要护理问题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与消化道出血引起体液丧失及摄入不足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失血后头晕、乏力、心悸有关。
4.排便异常——与消化道出血有关。
5.恐惧——与出血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肠道内积血有关。
7.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
8.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与消化道出血后氨中毒有关。
(二)护理措施1、安慰患者,使之卧床,尽量保持镇静。
呕血者抬高床头10-15°或保持患者头侧位,防止血液吸入呼吸道。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宜选择粗大血管,根据生命体征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在心率、血压基本平稳后可减慢速度,以免输液量大引起肺水肿或再次出血。
补液过程中注意晶体和胶体的搭配。
3、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神志,嘱其禁食禁水。
有条件者立即给与床旁心电、血压、血养监测。
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
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大便潜血结果,注意病人肠鸣音是否活跃。
4、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器、麻醉机、三腔两囊管等各种抢救仪器。
5、进一步明确是否消化道出血,需与鼻出血、吞咽血液、咯血及服用某些药物所致的大便发黑相区别。
6、初步估计出血量。
出血量>5-10ml时,大便隐血试验可为阳性;出血达50-70ml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为1000ml 时大便为鲜红色,潜血可持续1周阳性,一次出血后黑便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数,如每日排便一次,粪便色泽约在3天恢复正常。
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如超过1000mi,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7、遵医嘱正确使用止血药物及各种抢救用药,必要时输全血。
8、及时清理病人的呕吐物或黑便,以减少不良刺激。
随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床单位整洁。
9、如果需要做内镜下止血或下三腔两囊管或手术治疗,则应做好相应准备。
10、注意保暖,加盖棉被。
11、出血活动期应禁食禁水。
出血停止3-4日后,可先吃冷流食。
进食后未再出血可一步一步过度,忌饱餐、热饮,坚硬及刺激性食物。
溃疡病者遵循溃疡病饮食原则,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遵循静脉曲张饮食原则。
第五节消化道出血使用三腔二囊管护理三腔二囊管时用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时的紧急压迫止血治疗。
其外形与一般胃管相似,但有三个腔,一腔时通往胃内的通道,可经此抽吸胃内容物或给药;另一腔通向食管囊,可注入空气压迫食管粘膜起到止血作用;第三腔通向胃囊,可注入气体固定三腔气囊管,同时压迫出血的胃底静脉,起到止血作用。
一、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猝死: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2、出血性休克: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3、窒息:与胃囊脱出压迫气管或血液误吸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频繁血便及不能翻身有关5、恐惧: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6、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如厕、洗漱、更衣、改变体位):与出血及三腔两囊管使用有关。
二、护理措施1、若病人清醒应向病人说明下三腔两囊管的目的及方法,争取病人合作,并通知家属。
2、准备好隔离衣、手套、测好压的三腔两囊管,50ml 注射器、绷带、滑轮、1kg左右的沙袋、剪刀、石蜡油、血压计、听诊器、抢救车(备各种急救药品和用物)、心电监护仪等。
3、配合医生插管的同时应有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晶体胶体灌注,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必要时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