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注意点:把防疫仅寄托在疫苗上是不安全的!
3
二、猪免疫系统构成和发育
4
1、免疫器官
5
2、猪体常见淋巴结
图9-3 猪淋巴结分布模式图 1.颈浅淋巴结2.咽背淋巴结3.腮淋巴结4.下颅淋巴结 5.下颌副淋巴结6.颈浅 腹侧淋巴结 7.肾淋巴结 8.髂内淋巴结9.腹下淋巴结 10.腹股沟淋巴结11. 髂外淋巴结12.股前淋巴结 13.腘淋巴结 14.腹股沟浅淋巴结 15.肠淋巴结
2、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规划 3、传染病流行情况:当地传染病流行种类、强
度、特点、因素,以及年龄别发病危险性、 性别并发症危险性等
11
4、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
4、疫苗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要考虑疫苗的 免疫原性、反应性、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针 次、间隔时间、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几 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反应性、机体免疫系统发 育的完善程度及母体胎传抗体的消失时间等
制品纯度较高、副反 应小、但需要多次接 种
常用疫
ND、IB、IBD等弱毒 活疫苗
ND、ND-IB、ND-IBEDS以及ND-IB-IBD 等
17
10、免疫间隔
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 但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的 机会。 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作为 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
18
11、抗体产生规律
19
12、加强免疫制定的依据
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 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猪可能
21
四、疫苗
1、疫苗种类 灭活苗、弱毒苗和亚单位疫苗。
22
2、不同类型疫苗的优缺点
项目 活疫苗
抗原制 用减毒或五毒的全病原


免疫机 理
特 点
接种后病原体在体内有 一定的繁殖能力,相当 于隐性感染,能产生细 胞、体液和局部免疫反 应
接种次数少、反应小、 免疫时间长;稳定性、 安全性较差
灭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控制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9
3、制定猪场免疫程序需要考虑的因素
1、猪特定日龄发生疾病的可能性 2、猪特定日龄对疫苗的免疫原性 3、猪母源抗体的影响 4、猪特定日龄接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的
可能性 5、制定出的免疫程序执行的可行性
10
4、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
1、考虑因素: 疫苗特性、免疫原理、传染病流行特征和对 猪群健康的危害程度、接种后的利弊和效益, 以及国家或地方疾病控制规划等因素综合考 虑后确定的
5、实施的条件: 疫苗生产供应能力、接种后的 成本—效益、群众的承受能力,以及实施的 具体条件。
12
5、免疫程序的内容
1、初次免疫起始日龄 2、接种剂量 3、接种次数 4、接种间隔 5、加强免疫 6、联合免疫和几种疫苗同时接种
13
6、免疫程序修定
? 在某个猪群已经普遍得到免疫时 ? 某种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改变 ? 某个传染病已经消灭时 ? 病原发生变异 ? 新疫苗的研制成功
剂量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 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有保护水平的特异 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仅产生IgM,不产 生IgG。
免疫剂量:按说明书和抗体检测结果修定
16
9、接种次数
实验和现场观察证明: 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产生的
作用,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 和牢固的免疫。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 生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
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 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
次数和时间,需综合分析免疫持久性、 猪群免疫状况和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等因 素而定,并根据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
20
13、几种疫苗同时接种的规定
1、同时接种是根据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理特性, 1个T淋巴 细胞有很多不同抗原的“受体”,可以同时处理多种 不同的抗原,不存在抗原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
14
7、初始免疫日龄
考虑三个因素: 1. 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 2. 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 3. 母源抗体干扰
最佳: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日龄。 理想的起始月龄应当在受疾病威胁的初始月龄之前
15
8、免疫剂量
剂量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 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
6
2、猪免疫系统的发育
胎儿期 发育到出生后6---8周龄
猪胎在72天时可产生抗猪细小病毒抗体; 73天产生抗猪丹毒杆菌抗体; 80天产生抗某些沙门氏菌苗株的抗体; 70~ 80天期间,携带IgG 的循环细胞明显增加; 80~ 90天的胎儿.其外周血液的白细胞已能吞噬金黄色葡 萄球菌等异物颗粒,但缺乏杀菌能力;在妊娠100天时,杀 菌能力可以达到成猪水平;临近出生时.这些白细胞的吞噬 和杀菌能力由于胎儿体内糖皮质激素合成的增加而降低。
2、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 如未同时接种,如不间隔 4周,接 种可以产生干扰现象,先接种的活疫苗会干扰随后接 种的活疫苗;另外也会产生生物学干扰,即先接种活 疫苗进入机体后先复制,会干扰随后进入机体的活疫 苗的复制,故需要间隔开接种。
3、2种灭活疫苗或 1种灭活疫苗与 1种减毒活疫苗的同时 接种 — 可以在同一天在不同部位接种
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免疫失败 的原因分析
1
内容
一、免疫的目的 二、猪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发育 三、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 四、猪用疫苗的种类和选择 五、不同猪群的免疫程序 六、疫苗的接种技术 七、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2
一、免疫的目的 ? 预期目标----控制、净化 ? 保护力是相对的 ? 免疫不是唯一措施
用经过灭活处理的病能力,但保持了病原体的 免疫原性,接种后产生特 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一般要接种 2-3次、接种 剂量较大、反应大、维持 时间较短;稳定性、安全 性比较好
用化学的方法获得病 原体的某些具有免疫 原性的成分 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 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7
三、猪场免疫程序
概念 广义:
指某猪场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的先后次序 和接种要求 狭义:
指某种疫苗的初免日龄、免疫次数、两次接种间 隔(基础免疫时间及加强免疫的时间)
8
2、制定免疫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接种疫苗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2、制定的免疫程序科学合理 ? 最合适的初免年龄 ? 最少的接种次数 ? 最合理的接种间隔时间 ? 疫苗充分发挥应有的免疫效果,达到预防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