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06 页码9-1
一、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
1.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干热法、湿热法。
(2)辐射法消毒灭菌:紫外线、闵湎 (钴60)。
(3)清洁消毒。
(4)其他消毒法。
2.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杀死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为化学消毒法。
根据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分为三类:
(1)高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包括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
如甲醛、戊二醛、过氧化氢等。
(2)中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除菌芽细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等。
(3)低效化学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有的对真菌有一定效果,如新洁尔灭、来苏尔、石炭酸、洗必泰等。
二、医疗器物分类及灭菌、消毒方法的选择
医院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各种用具,按其导致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度分为高危、中危、
低危三类,根据医疗器物分类,选择正确、合适的灭菌方法,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基本原则。
1.高危物品的灭菌
(1)高危物品的范围
损伤皮肤、粘膜、进入无菌器官或深部组织的医疗器物属高危物品,如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动静脉置管、器官组织移植物、泌尿道插管、注射液体均属这一类。
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06 页码9-2
(2)灭菌措施
高危物品一旦被病原体污染,将会引起严重感染的可能,这一类物品必须采取严格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不能耐受高压的可采用干热灭菌、环氧乙烷气体及高效化学灭菌剂如2%戊二醛、6%过氧化氢等(但如有可能尽量避免使用)灭菌,灭菌后必须做灭菌效果监测。
2.中危物品的消毒
(1)中危物品的范围
指接触病人粘膜、皮肤的医疗物品,如呼吸机、麻醉机、口腔科器械、纤维鼻咽镜、喉镜(纤维、动态)、支气管镜、胃镜、阴道窥器、体温计等,损伤引起感染几率相对较低,但对免疫机能低下者,则导致感染危险度增加。
(2)消毒措施
此类物品必须采用高效消毒剂,其中金属器械(部分口腔科器械及内窥镜活检钳、镊子等)可耐高温、高压的采用压力蒸气消毒,或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体温表用0.5%过氧乙酸消毒。
3.低危物品消毒
(1)低危物品范围
指与完整皮肤接触或接触不密切的医疗器物。
如便盆、血压计、听诊器、床头柜、墙面、地板等。
(2)消毒措施
一般只需采用低效消毒剂或清洁剂擦洗、浸泡即可,只有明显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物才需高水平消毒,传染病人及需严格保护性隔离的病人使用的器材均须经过灭菌处理。
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06 页码9-3
三、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监测质量。
四、监测方法
1.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1)工艺监测法(程序检测)。
即按灭菌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判断灭菌有否按规定条件进行。
①检查设备完好情况:仪表(温度、压力)、自控设备有无故障,管道、夹层有无漏气。
②蒸气质量:不饱和蒸气、超热蒸气影响灭菌质量。
③检查物品包装规格、每锅装载容量。
④详细记录每锅的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操作者姓名或编号。
(2)化学监测法
①化学指示胶带: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②化学指示管(卡):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
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放入每一待灭菌的物品中央(下排气压力蒸气灭菌锅用121℃化学指示卡、管,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锅用132℃指示卡、管)。
经灭菌后,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极少数基层医院仍在使用已淘汰的硫磺、苯甲酸作为指示剂)。
实践验证,将上述指示剂与生物指示剂监测作对照,发现硫磺、苯甲酸漏查率达20%~25%。
③监测所用化学指示剂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化学指
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