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质量控制及质控规则

室内质量控制及质控规则

轻微摇晃混合。
冻干质控血清冰格保存后解冻方式

生化冻干质控血清冰格( - 20 ℃) 保存后,以置室温(24 ±2)
℃30min 解冻为宜。在时间紧急或室温条件难以控制的情况下, 亦可采用水浴(37 ±0. 5) ℃5min 迅速解冻。

出凝血冻干质控血清冰格( - 20 ℃) 保存后,以置室温(37 ±0. 5) ℃ 5-10min 迅速解冻为宜。
室内质量控制及质控规则
一、前言
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质控措施发现产生 误差的原因和程度,进而缩小误差幅度,使检验结果的误差限
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以便提供确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质量控制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内容
质量控制
1)质控品的种类

根据质控品物理性状不同分为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和混合
血清

根据有无测定值分为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
定值质控品的说明书有检验项目的均值和预期范围。但是在不同的
检测系统应有不同的均值和预期范围。用户不能以测得值接近均值来
判断自己的检测是准确的,反之有差异也不能判断说明用户的准确度 有问题(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是检测系统不一样造成)。非定值质控 品除了没有提供均值以外,其余性能指标均与定值质控品一样。且价 格要便宜。 无论定值或非定值,用户均应建立自己的均值和标准差。
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一)质控品
质控品:为质量控制目的而制备的样品。用来评价或验证测量精密度、
测量准确度、由于试剂或分析仪器的变化检测系统可能产生的分析
偏差等,可用于能力验证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不能用作校准。
校准品:仪器或试剂公司指定用来校正某一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法程序) 从而建立此系统测量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的参考物质。考虑到它具有基质 效应,人为赋予校准品的校准值。因此,校准品必须专门用于某一检测系 统。如先使用公认的参考方法检测病人样品,再以具有参考值的病人样品 去校准某检测系统。此时该检测系统在检测其他新鲜病人样品时,这些病 人样品结果的溯源性可上溯至公认的参考方法。也即用新鲜病人样品是校 准系统的最佳校准品。
5) 质控频度
规定:每一个分析批均要测定一次质控品。
分析批:指一段分析时间的区间,在这一分析时间里检测系统是
稳定的。 对于分析仪操作,一个开机关机范围为一个分析批。
对于手工操作,同时检测的一批标本为一个分析批。
CLIA88规定最大分析批时间: 临床化学 24小时,血液学 8小时,血气分析 2小时。
2) 质控品的特性

人血清基质,以减少基质效应; 无传染性;
添加物的数量应少而纯;
成分分布均匀,瓶间变异小; 稳定性:临床化学的质控品应该有1-2年的稳定期。到实验室至少
也应该有1年以上的保质期。全血质控品稳定期往往只有1个月。

冻干品复溶后成分稳定;(2-8 ℃ 时不少于24h ,-20℃时不少于 20 天)
室内质控(IQC)
室间质评(EQA)
评价精密度
评价准确度
从广义上来讲,在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涵盖于得出检验 结果的所有步骤,包括从临床医师选择项目产生医嘱,到标本收 集或采样、检测直至报告结果签发的整个检验过程。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
患者准备? 标本的采集?

结果审核
报告单发放? 检验危急值监控 检验结果周转时间(TAT)监控与分析 检验后标本的保存 临床反馈与检验咨询





二、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控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
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 是否可发出的过程。
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 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
标本的运送?
特殊标本运送时间控制? 标本的接收和核对? 标本的处理?
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检测系统的选择 检测仪器的校验 检测系统与分析性能评价及验证: 准确度、精密度、线
性范围、生物参考区间等
•检测系统间结果比对及偏差评估 质量控制: 室间质控、室内质控
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 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1)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 (2)冻干质控品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 (3)冻干质控品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 致性; (4)冻干质控品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 (5)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 控品; (6)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当改变了试剂、仪器进行较大的维护保养、重新校准等,均认为 是新的分析批。
(二)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
1、确定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实验室选用的质控方法(包括质控规则和质 控品测定的个数)所需达到的目标,可以用总允许误差和 CV%的形式表示。目前中国尚未确立各项目的总允许误,可 参考美国和欧洲提出的各项目可接受的允许误差范围。
2、设定靶值和控制限
实验室应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方法,测定新批号质控品各个 项目的靶值,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作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同时应确定新批号质控品的质控限。
质控限:判断质控品测定的允许范围的上、下限,用来判
断有无失控。通常是用质控品跟随常规标本重复测定并统计 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倍数来表示。
冻干质控品复溶举例
(1)从冰箱取出质控品,放置室温约10-15分钟。
(2)小心取下瓶塞,定量加入纯水,该纯水需平衡至室温。 (3)盖上瓶塞,将含水的质控品静止5分钟,不要颠倒瓶子。 (4)缓慢地晃动瓶子约30秒,然后温和地颠倒瓶子10次。 (5)将瓶子静置10分钟,再温和地颠倒瓶子10次。
(6)重复(5)步骤,直至质控品呈均一态。
另:血常规质控品从冰箱取出后,置室温15-20分钟平衡后,按
三个“8”原则充分混匀。
4) 质控品浓度水平的选择
应至少使用2个浓度水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
如果使用一个水平的质控品,那么只能控制这个水平点附近 范围的质量。
如果使用两个水平质控品(正常水平与异常水平),那么就
可以控制两点之间及附近范围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