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州史记山城有几座,那一座是古上洛((咏诗游州:九探失踪的岛中王国——古上洛二))

商州史记山城有几座,那一座是古上洛((咏诗游州:九探失踪的岛中王国——古上洛二))

商州史记山城有几座,那一座是古上洛
(咏诗游州:九探失踪的岛中王国——古上洛)
作者:福凸zenmax
(接探一)
探二、商州史记山城有几座,那一座是古上洛
老者他说:上洛“这一岛城就睡在雕崖洞前的丹江河里……”。

雕崖洞在离商州城四、五十里的地方。

这地方有座“王陵古城”,沟口就是丹江,莫非王陵古城连着上洛城,而上洛城真的沉到丹江河地下去了,还是老者只是说了一个传说而已。

查一下辞海、字典和地方志不就真相大白了
吗。

查字典、地方现志、地方介绍时,“商洛市”“商州”和“上洛”,都解释为同一城池下的三个名字。

位置在现商洛市东龙山和西凤山间;龟山前、丹江北岸的商州区。

并引用古志进行加注为证。

如:
《康熙续修商志》载:“上洛县:至于上洛。

是也。

”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载:“汉,上洛:《通鉴》注上洛:“元鼎四年置。

居洛水上,因以得名。


1998年版《商州市志》的“上洛”是:“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析置商县(今丹凤。

国伟注)西部,并废华阳县制,合设上洛县于今商州……泰始二年(266),上洛郡成立于上洛县治,领上洛、商县、丰阳三县。

”“合设上洛县于今商州”
是说商州城从丹凤(商县)一步到位于今商州城址。

《百科全书·商洛市》、《商洛介绍》等等,把古州志关于“上洛”注解为:“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载:"汉,上洛:《通鉴》注:元鼎四年(前113)置(于今商州区城设'上洛县')。

居洛水上,因以得名。

"同样说元鼎四年(前113)置(于今商州区城设'上洛县')。

同上。

《中国地级历史地理区》“商州区,266年设上洛郡.治今商州城.578年设商州.1913年废.”
……有关上洛的注解大都认为在今商州北岸的商州城
就是老上洛城。

也就是说“商州”“上洛”是一个“城”。

那麽,汉代是在此地商州城开始建筑城池的吗?
查阅资料和考古资料,在商州城并没有找到汉代留下的建筑文物证据。

也许年代太长。

资料显示:1956年文物普查时,对旧城东西城楼进行考察,按其建筑特征,考古认为该成是宋代建筑。

……
笔者发觉,现商州城在丹江的北岸,并不是在洛水的上游。

也没有在水中或水上的特点,可以说商州城在丹江边、水边而已。

难道古人把“丹水”和“洛水”混为一谈?还是“丹水”就是“洛水”呢。

国家地理资料显示洛水不是丹水啊。

疑点一:上洛县至于上洛是上洛这个地方,还是在“洛水”有关的地方?
疑点二:居洛水上是洛水的上游还是“洛城”地的“水”上?
疑点三:现在的商州城特点好像不是古志《康熙续修商志》《直隶商州总志》上洛的描述。

笔者查阅史记商州,除其它县外,现商州境内有记录的是四座城池。

把四座城池拉在一块做一详细比较看一下那一座最接近《康熙续修商志》《直隶商州总志》上洛的特点:
第一座城池的名称是《商洛市志》中的商洛市商州城,简称“州城”。

就是位于现商州丹江北岸的古城池。

它一边紧连丹江。

(文革前后毁)1956年文物普查时,对旧城东西城楼进行考察,按其建筑特征,为宋代建筑。

元代,安西路判官督义兵万户寡骨里柘修葺城池。

城周五里,墙高二丈五尺,池深两丈,楼阁高耸,南对龟山,望如鹤翔,故有“龟山鹤城”之称。

明成化十八年(1482),以青砖砌封城墙外表。

旧城范围为:原地区文化局址系旧城西北角,由此向东至城关中学处,为北城墙旧基;由城关中学折而向南,至市民政局,为东城墙旧基;由民政局复折而西,至莲湖西南角,为南城墙旧基;西城墙走向,则由莲湖西墙向北至原地区文化局。

第二座城池的名称是《商州志》中距州城四十一里的商州西南杨斜秦王城;杨斜秦王城:明代《水经注疏》“《商州志》亦云,今州西南四十里军领下,地名秦王城”北城子遗址在杨斜军岭以东、南秦河北岸之北城子村。

传明代遗址。

其地广有陶器残片。

如是明代时间地点和汉代的时间特点太远,所以都不接近古商州志上洛的特点。

第三座城池的名称是《史记》《正义》《括地志》所说的汉相王陵在秦末静观刘邦项羽争斗当“渔翁”,入武关却留一手,在商州(上洛)丹江南岸屯兵所建的山城:王陵古城。

也叫“王陵故城”。

王陵故城:秦代末建。

离“上洛县南三十一里”。

《史记》《正义》说明不是上洛城,上洛城是在王陵古城的三十一里处。

哪北边五十里是现商州城;东北边三十一里刚好是高桥村和孝义戴街的古城。

那里是上洛吗。

没结论。

王陵古城,秦代末建筑。

在夜村襄王沟。

城门城貌保持完好,城堡前几座烽火台小寨尚存。

前寨古道及用水设施保留完好。

沟上有城,城前有寨。

被历朝军事所用。

虽年代靠近汉代,但其城池是纯军事用途,虽城在狭长的沟内,沟有前寨,但必竟是座城堡。

第四座城池的名称是商州夜村镇高桥村旁孝义戴街的古城,也是《陕西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中的商州夜村“孝义古城”,当地人也叫“高桥古城”。

2012年出版的《陕西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商洛卷商州文物古城村遗址:汉代,位于商州孝义代街村七组(原古城村)……三面临江”地点、地名与”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载:“汉,上洛:《通鉴》注上洛:“元鼎四年置。

居洛水上,因以得名。

”的上洛城特点、时间都相似。

况且《史记》《正义》说明是在王陵古城的北边三十一里处就是上洛城。

哪西北边六十余里是商州城;东边三、四十里是今丹凤的古商洛县。

还有一种说法:上洛古城不在这四座城之中
2005年版《商洛市志》云:“上洛郡—近泰二年(266年)设置,治所在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

”与《商州市志》所说治所不一。

哪孝义戴街古城遗址是洛水之上的另一城吗?
(续:探三、上洛,是商州孝义戴街古城遗址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