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孙宏(疑为魏晋孙楚之父)在《渝州梅雨》一诗中这样描写重庆: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这首《渝州梅雨》罗列出了巴城的几个重要景象,先点出梅杏的色彩,然后是看见南岸的海棠溪流入长江,形成滩涂,接着是听到江声,抬头看见山气,“映入夏日寒”也说明了即便在夏天,因为山雾水汽大,显得寒冷。
然后诗人看见渔网,想到打鱼人,也引出乌樯和城墙上的风竿。
最后还是无奈的认为明天又到了端午节,觅长丝以合欢。
在关于渝州的诗歌中,很多都是过路客留下,入川可翻秦岭,出蜀江流而下,清代的川人何明礼怀着才情,从“朝天门”码头登船,写下了《重庆府》: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去,要使前贤畏后贤。
其中城郭依循造化,舟楫挨着崖边,“巴字书”和“巨然画”点出了蜿蜒的嘉陵江和“淡墨轻岚”的山色。
烟火人家,但是此地并未出过什么大的“贤良”,可是江涛拍岸,浪击三千,显出了川人的志气。
末句更是说明了出川的志气,李白、苏轼……哦,重庆——我曾是过客(2012-03-07 12:12:00)转载▼分类:旅游视野标签:重庆巴渝过客雾气杂谈哦,重庆——我曾是过客缪朴在《传统的本质》一文中说:“中国传统建筑给人的首要感受是那种一重又一重的分隔。
这种分隔通常是由墙、房屋、大面积的水面、远山等造成的。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王国维的“隔”之说)很多朋友去重庆,都说很喜欢那个城市,觉得有层次。
可是,我一直觉得重庆太“重重”,缺少阳光,大山延绵,甚至路随山转,让人分不清南北,不知“乡关何方?”清代方象瑛经过重庆府时,写下“皆石山,城市庐舍依坡□为高下,三面距水,陆路达佛图关。
东鱼复,西僰道,北汉中,南夜郎,形胜要地也。
石高水疾。
漏二鼓,始抵岸。
”可见渝中半岛因“石高水疾”他们的小舟很难登岸,在那种传统交通工具之下,也让这个巴子国很难演绎成大都会。
重庆与长江的关系,也不如下游那样平接,站在山城之中,山雾茫茫,水色浑浊,群楼密而压抑。
这总让我感觉,与阳光、水和家乡隔得太远,加上语言上重庆人基本是使用方言,更让人难以启齿。
前天晚上,整理大学五年的照片,发现并没有拍很多重庆,那里没有阳光、蓝天和碧水,几乎能让所有的照片“黯然失色”,让拍摄的心情都显得灰蒙蒙的。
到了夏天,阳光来了,闷热也来了。
毕业后逃离重庆,惊异的发现家乡的天竟然那么蓝,有一种生平第一次发现蓝天的感觉,就是我的重庆印象。
唐人孙宏(疑为魏晋孙楚之父)在《渝州梅雨》一诗中这样描写重庆: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这首《渝州梅雨》罗列出了巴城的几个重要景象,先点出梅杏的色彩,然后是看见南岸的海棠溪流入长江,形成滩涂,接着是听到江声,抬头看见山气,“映入夏日寒”也说明了即便在夏天,因为山雾水汽大,显得寒冷。
然后诗人看见渔网,想到打鱼人,也引出乌樯和城墙上的风竿。
最后还是无奈的认为明天又到了端午节,觅长丝以合欢。
在关于渝州的诗歌中,很多都是过路客留下,入川可翻秦岭,出蜀江流而下,清代的川人何明礼怀着才情,从“朝天门”码头登船,写下了《重庆府》: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去,要使前贤畏后贤。
其中城郭依循造化,舟楫挨着崖边,“巴字书”和“巨然画”点出了蜿蜒的嘉陵江和“淡墨轻岚”的山色。
烟火人家,但是此地并未出过什么大的“贤良”,可是江涛拍岸,浪击三千,显出了川人的志气。
末句更是说明了出川的志气,李白、苏轼……只是,这让我想起了经过巫山的时候,早上醒来,远处灯火一城,水汽,冷雾,船上进来一个婆婆,这一切显得有点诡异。
很快,船开了,我心安理得:哦,我只是过客!公元818年,46岁的白居易被贬忠州,由剑阁到渝州,当地并无文人相亲,他独自一人上了南山,写下了《独游涂山寺》: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
诗中野径无伴,可见山上人少,路也荒僻,也正是因为没有引路人,他一个上山下山,便自己熟悉了道路,这一点,也只有敲打山径的马蹄知道香山居士来过此地。
直到宋室南迁,在重庆的恭王赵淳,被禅让为南宋第三个皇帝,49岁即位,父亲封为太上皇,才有“重庆”之名。
而到了民国,抗战物资撤避西南,才使得重庆市区人口从几十万突破了百万,人和人造物彻底改变了城市。
中野孤山的《游蜀杂俎》最后写到重庆说:“春秋两季,从四面山岳、两面河流升腾的蒸汽遇冷形成浓雾,氤氲弥漫。
重庆的居民似乎缺乏快活之气,但他们性情温和,不像湖南和湖北人那样剽悍。
他们崇尚传统,不好纳新。
此乃普遍之习俗。
”可以清末民初的重庆民风还很淳朴,这种淳朴延续到今天被称为“直(爽)!”2012-3-7,筑思于汉口重庆古诗词赏析一、《早发白帝城》李白·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译文: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
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写作背景: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青莲居士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赏析:“流”字,体出现诗人遇赦之后,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彩云间”三字描写的是曙光初灿的时刻,显示出是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并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
“还”,归来的意思。
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本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境从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渐次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三、《八阵图》杜甫·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八阵图》旨在赞颂诸葛亮辉煌的一生,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十个字,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极端崇敬心情。
后两句惋惜诸葛亮不能阻止刘备对东吴用兵,导致鼎足之势失衡,遗恨千古。
全诗跌宕有致,感情深沉。
四、《登高》杜甫·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刮得很急,天显得格外的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双鬓长满了白发,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
赏析: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到。
异乡飘泊、多病缠身。
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五、《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本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六、《入峡次巴东》白居易·唐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提要:诗人白居易赴忠州任途中。
这两句是说,奉朝廷之命,到忠州上任,奔波万里过了三峡;全家人今后的生活,都寄托在这只船上。
沉郁之情稍解,心境已见开朗,语意显得轻松、自然。
七、《竹枝词》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晴:与情字谐音。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时光。
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
如今回到故乡,于王质一样,恍若是隔世的陌生人一样。
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有各种树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赏析: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九、《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
十、《重庆》赵熙·清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
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