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供热企业调度系统的几点体会
作者:韩建明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7期
摘要:随着供热行业设备自动化的实现,供热企业调度体系的调整必将随之进行。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唐山市热力总公司调度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做法,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构建;调度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唐山热力总公司成立于1978年,肩负唐山市城区的供热任务。
伴随着“新唐山”的城市发展步伐,现供热规模已达3000万平方米,热源以四大电厂为主,各热源热网之间联网运行。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的供热调度体系原为四个供热公司调度室分别调度热源及热力站参数,由总公司调度室向各供热公司调度室统一下达调度指令并实施监督的模式。
随着近年多热源环网供热体系的逐步完善,原调度系统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2010年智能热网监控系统建成,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融入到了供热调度系统中,形成了由总公司中心调度室调度热源、监控热力站,各供热公司调度室调度热力站的新的两级调度模式。
该模式经过验证,更加适应多热源环网的调度管理,并充分发挥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作用,管理层次鲜明,调度效率显著提高。
在明显改善整体供热效果的前提下,能源消耗指标显著下降。
仅电厂热量一项,第一个供热季热量单耗指标较上一个供热季下降3.56%。
第二个供热季对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进行了完善,热量单耗指标在上一个供热季基础上又下降5.24%。
本人有幸参与了现有调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全过程,针对该类项目的实施有以下几点感触:
1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设备的硬件配置应有超前意识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引进了供热自控设备,但限于当时技术局限,远程监控的配套成本太高,未进行大规模配套开发,而只是实行了自控系统本地控制。
2010年规划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时发现,由于当时的自控设备配置标准高、兼容性好,仍可以继续在现有系统中应用,使得项目的启动资金大幅减少。
因此在智能热网监控系统开发规划中,软硬件系统均具备较强的通用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是非常重要的。
2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持续改进,需要供热技术专业和自控和软件技术专业紧密结合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是供热系统调度指挥的核心,是调度人员的眼睛和工具。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持续改进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供热生产的需求,即生产需求是系统功能所要达到的目标。
要建立成熟、完善的智能热网监控系统,需要供热技术专业和自控及软件专业人员的紧密结合。
供热技术人员要将调度工作流程、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关注参数、主要设备情况等让自控及软
件专业人员掌握,并提出设想的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架构,与自控及软件专业人员沟通,需实现某些功能,达到某些目的。
以求系统简洁、精练、够用、实用,避免系统的冗肿和不切实际。
3 持续改进应从细节着手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持续改进立足于各级调度人员的广泛参与和反复交流,以便及时发现现有系统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工作人员的智慧在体系中得以体现,又会促进人员自身参与的积极性,让两者实现良性互动,会取得额外收获和最佳的效果。
一个新的供热调度系统建立之初,需要对智能热网监控系统与调度体制的协调与磨合,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持续改进。
改进的“持续”,要重视从细节着手,通过细节的完善,促成软件和系统功能的成熟。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新调度体系运行后,随着调度人员使用的日渐熟练,使用量的频繁增加,也曾出现过问题,例如为统一热力站参数上传格式,便于对供热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统计,设计了热力站参数上传程序,但在数据召唤频繁时出现软件崩溃问题,于是对软件编程进行修改,修改后,软件崩溃问题被解决,但是改进的软件对网速提出了更高要求,又需要由光纤取代网线解决网速问题,网速问题解决后,系统效率大幅提高,热力站参数上传程序运行流畅、稳定、数据上传及时。
这个改进过程,由小的“细节”——参数不规范引发,以另一个“细节”——改进网线结束,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最终达到了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
4 调度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使用,使人为的调度管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设备,这将使调度系统中的调度人员逐步减少,同时也对调度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调度人员不但要具备供热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并熟练操作,这就需要调度人员跨学科的掌握多种知识,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供热系统工艺流程中各关键生产过程出现的情况有准确的判断。
当某一事件突发后,调度人员能迅速根据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给出的数据提示,判断出事件的可能原因、影响范围、时间以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理论来自学习,经验来自实践和交流,培养调度人员最合理的方式,是由不同知识构成和工作经历的人员共同工作,互相取长补短,在实际工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 结束语
本人的体会或能对广大同行有益,在此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同行共同探讨与交流,共同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