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按区域进行装饰, 注重各区域的功能特点。
如:活动室、卧室、楼梯、走廊、院落等
活动室中又有不同的区域划分
三、技能应用
环境创设常用技能:画、剪、拼、贴、编 织、接插、镶嵌、搓、缠绕、包、揉、卷 等。
造型上:应以儿童的审美特点出发,表现 出稚拙、简洁、浑圆、乖巧、概括等特点。
色彩上:多选择明度高的纯色,配色宜单 纯明快。
四、过程提示
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演示:包括观察或教师示范 幼儿操作和教师巡回指导:美术活动的主 要用时环节 欣赏:体验成就,相互评价 结束:留有余地,激起继续延伸的兴趣
例: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活动目标:1.能选择与实物相吻合的色彩, 均匀地涂色;
2.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对 色彩喜好的倾向;
建议:在幼儿活动区角投放各种操作材料, 使幼儿平时也能自由的操作与练习。
(三)教师清楚地讲解演示制作的基本技 巧
(四)制作过程中耐心的帮助与支持。
(五)正确处理幼儿的作品
建议:作为教玩具使用;作为艺术品装点 环境;作为礼物送给家人或客人;设立专 门的手工作品展览角。拆毁幼儿作品(如 泥塑材料需要重复使用的)需征得幼儿同 意,并最好由孩子本人完成整理工作
3)同样注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二、按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划分 所开展的绘画活动。
彩色水笔画 蜡笔画 油画棒画 彩色铅笔画 水彩画 水粉画
折纸画:将折好的折纸作品(形象),粘 贴在另一张纸上,再添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组成画。
棉签画:用棉签站颜色来作画
点指画:用手指蘸颜色来作画
蜡染画:先用蜡笔或油画棒画出形象,再 用水彩或水粉涂上底色所画的画。
活动延伸: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更美的对称 图形,在绘画角自由作画。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一、手工活动的内容
(一)泥工活动 无主题自由塑造(玩泥巴);有主题的泥 工学习与表达 玩泥工初期需要反复多次地自由玩泥巴, 这样才能熟悉泥工材料的塑造特点。
1.泥工活动的工具材料
材料:橡皮泥;多彩泥;自治面泥;陶泥。
(三)其他手工活动
拼图玩具、毛线十字绣、面具制作、卵石 彩绘、木偶制作、纸盒装饰、风筝、风铃、 麦秆编结……
二、手工活动的指导
手工活动注重对材料性质的体验,对制作 技巧及程序的学习,追求较为完整的作品 形式。
(一)准备精美有趣的范例,引起幼儿操 作学习的动机
(二)提供练习的环境与时间,使幼儿充 分体验工具材料的性能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与实物相吻合的色彩,均匀地涂 色;
2.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对色彩 喜好的倾向;
3.体验色彩构成的画面感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 经验准备即幼儿完成此项内容所需要具备 的经验,包括认知、操作、心理、情感、 经历等多方面。
物质准备即完成此次美术活动所需要的各 种物质材料,包括教师使用的材料和幼儿 使用的材料。(最好能够比较详细,这样 便于准备而不会遗漏)
工具:泥工刀、竹签、小木棍、擦手的湿 布以及辅助小材料如牙签、线绳、纽扣、 瓶盖、羽毛、小梳子等
2.泥工的基本技能
团圆;搓长;压扁,粘结;捏泥;抻拉; 分泥……
(二)纸工活动
纸工活动是以不同性质的纸为材料进行的 游戏造型活动,涉及撕、减、折、粘、卷、 拼、贴等多项技巧。
1.纸工活动的工具材料 用纸:皱纹纸、宣纸、彩色卡纸、复印纸、 瓦楞纸、包装纸、专门手工纸、废旧画纸、 挂历、报纸…… 工具:剪刀、胶水、颜料…… 2.纸工活动技巧 (1)折纸(2)剪纸(3)撕纸(4)粘纸 (5)染纸
2.儿童需求生成的内容。
这种内容幼儿常常有很强的热情和完成任 务的冲动,教师需要着重考虑如何给提供 相应的支持和解决技能上的问题,教师应 与幼儿一起来共同探索、一起思考和尝试。
二、制定目标
目标层次: 《纲要》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目标 各年龄班美术教学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学学期目标 一次美术活动的具体目标
作用:
1)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如何表现形体 2)学会根据主题合理安排各种形象,正确 表形象间的相互关系。
3)提高幼儿绘画的目的性、计划性,锻炼 其构图、布局的能力。
(2)情节画活动的指导
1)认真观察是基础。观察事物及相互之间 的空间关系。
2)绘画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情节画的构图、 布局特点。例如:与幼儿讨论画面布局、 讨论色彩的搭配等。
内容上:多选择幼儿熟悉的,关注的,感 兴趣的东西,多采用幼儿自己的作品。
构图上:简洁明了,主题突出。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 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 一般设计环节
美术活动的一般环节:选择内容、制定目 标、活动准备、过程提示、效果分析及反 思。
一、选择内容
1.教师的选择: 注重科学性、合理性; 内容有趣,贴近幼儿生活; 在技巧上应符合本班孩子平均发展水平; 内容的投放时间与季节、时事相契合; 考虑不同内容之间知识和技能的连贯及由 易到难。
活动延伸:
1.欣赏成人色彩构图作品
2.尝试其他主题的色彩构成,或换 用其他材质,如废旧画报、挂历等做无主 题色彩构成。
五.效果分析与反思
1.对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 2.对美术活动效果的评价
美术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好玩的对印画(中班) 活动目标:了解对称的特点,并利用这一 特点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水粉颜料、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对称的动物或植物的图片, 引导幼儿发现对称的特点
二、出示对印画的作品,启发幼儿展开讨 论,怎样才能让画面达到对称的效果?
五、展示自己的对印画作品,教师评价, 同伴互评。
活动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
情感:以情感体验为主,如喜欢、愿意、 大胆、感受…的乐趣等 认知:知道、了解、学会…… 技能:能……
例:大班美术欣赏《大岛碗的春天》 活动目标:
1.感受画面情景带来的美感; 2.了解油画中点彩绘画的方法; 3.知道这幅作品及作者。
例: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2)物体画活动的指导
1)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设计 幼儿感兴趣的导入方式。如:故事、实物 体验、游戏、儿歌、猜谜等……
2)认真观察,把握物体基本特征。
小班观察出大致轮廓和颜色,对物体有整 体基本印象。
中班还要观察出基本组成部分及基本形状、 大小、颜色、结构、位置等。
大班独立细致地观察出物体的动态形状颜 色结构姿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表现。
水墨画:用毛笔蘸水墨或颜色,将形象画 在吸水性较强的宣纸上
按物体的轮廓描画涂色:将自然物品(树 叶、贝壳)或生活用品(钥匙、瓶盖等) 物品的轮廓描画下来,再涂上艳丽的色彩
印章画:将自然物品、生活物品、橡皮、 肥皂、土豆、胡萝卜等蘸上颜色,再盖印 在纸上
喷洒印画:在白纸上铺盖不同形状和形象 的纸片或一些自然物品,用小棒拨动蘸有 颜色的毛牙刷。
4.请幼儿说出自己平涂的颜色名称。这种 颜色在幼儿园什么地方看得到?为什么喜 欢这种颜色?(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和 喜欢的缘由,并检核平涂色彩与实物要相 对吻合)
5.请幼儿谈谈看到这幅五颜六色的图他们 有什么样的感受,想到了什么?
6.根据画面色彩给人的感觉给这幅画起名 字。
7.教师将画装裱起来,作为教室装饰。
1.物体画(是绘画的起点)
(1)物体画的含义及作用
物体画:是指教师帮助幼儿在充分了解、 体会某一物体的形象、色彩、结构、性质 等的基础上,以绘画方式对该物体进行表 达、表现的活动。如:画苹果、房子、汽 车、小动物、小朋友……
作用:掌握描绘某一事物的基本方法,发 展幼儿观察力,能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2.装饰画的指导
1)观察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美的花纹和图 案。如:蝴蝶、贝壳、树叶、毛巾、手绢、 茶杯、花瓶、画布……
2)掌握简单的装饰画技巧 点-线-几何图形-自然界的花鸟虫鱼以及传 统的民族花纹。
掌握花纹的排列方式:单独式、连续式、 对称式、放射式。学习定位、找中点。
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基本色——调配色
3)通过示范讲解物体的方法,让幼儿掌握 表现物体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幼儿明确所 要表现物体的外形特征。主要讲解作画次 序、用笔方向、位置及涂色的轻重等。
2.情节画活动
(1)情节画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意义与作用。
情节画:是在物体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教师让幼儿以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 配合,表达一定情节的绘画活动形式。例 如:“美丽的家园”“我爱幼儿园”“动 物园”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 内容与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 术欣赏。这三种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经常 会在同一主题下交叉进行,是幼儿美术学 习与体验的三种重要形式。此外,幼儿园 环境创设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幼儿 园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一、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划分 所开展的绘画活动
(三)装饰画(图案画)
1.装饰画的含义及作用
装饰画:是指幼儿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 不同的纸型上对称地、和谐地、有规则地 进行美化、装饰地一种绘画形式。其特点 是花纹优美、色彩鲜明、构图对称均衡。
作用:有助于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准确性、 灵活性,发展幼儿创造性的美化生活的能 力,以及认真、细致、有耐心、有条理的 良好习惯和心理品质。
(一)命题画(又称主题画)
由教师确定集体绘画的主题与要求,幼儿 按照绘画的主题与要求作画。
命题画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重要形式,其 作用在于:学习绘画基本造型、设色(选 色、涂色、配色)。
如何命题?
结合现实命题,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熟 悉、有经验并有兴趣的,给幼儿留下深刻 印象并利于创造的题材。
如:妈妈辛苦了;小兔乖乖;我的布娃娃; 我的家;我爱幼儿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