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摘要: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影响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有原料药材、炮制方法、生产工艺以及中药制剂的包装、贮藏、保管等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因素有效成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66-02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因此,在生产中需特别注重影响有效成分的因素,尽可能地使有效成分进入制剂。
影响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药材的影响
原料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广州地道药材石牌广藿香,其挥发油中的抗菌成分广藿香酮含量较高,但海南产广藿香重广藿香酮甚微;槐米(花蕾)重芦丁含量高达23.5%,而槐花中仅含13%,《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槐米中的芦丁含量不得少于20%;第四季度采收的丹参质量较好,丹参酮a及丹参酮i的含量比其他季节采收的高出2-3倍。
《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丹参中丹参酮a含量不得少于0.20%;益母草中水苏碱的含量与其生长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实验证明水苏碱在幼苗期和花期含量最高,所以《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益母草鲜品应在幼苗期至初夏花期前采割;干品应在夏季茎
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是采割。
其中水苏碱含量不得少于1.0%。
以上种种,说明中药制剂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而且这种质量是一致的,不会因生产批次的不同而波动。
2 炮制方法的影响
严格地说,中药制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进行制备的。
所谓中药饮片即药材的加工品或炮制品。
原料药材经加工炮制后,其中的化学成分、性味、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制剂的品质。
为了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所用药材应严格按处方规定,遵照炮制规范进行加工炮制,饮片还需进行质量检验,合格者方可投料使用。
元胡中止痛成分主要为叔胺型生物碱,醋制后生物碱可转变成水溶性较大的醋酸盐,使水煎液中生物碱的溶出率明显提高,从而增强元胡的镇痛作用。
故元胡止痛片、十香止痛丸等中成药中的元胡均以醋制品入药。
又如肉豆蔻,为涩肠止泻药,含有大量油脂和部分毒素,可引起胃肠痉挛。
因此制剂中的肉豆蔻须经面煨炮制以除去油脂及其毒素,保证用药安全。
特别是对含有毒性成分的原料药如乌头、附子等,必须经炮制后控制其毒性生物碱的限量,方可投料生产。
所以《中国药典》现行版对某些常用饮片和毒性药材的炮制品制定了相应的内在质控标准。
例如,制川乌和制草乌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及其毒性成分乌头碱进行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
3 生产工艺的影响
制剂工艺是否合理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
设计合理的制剂工艺,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保证制剂质量。
例如煎煮时加水量的多少,煎煮时间的长短,浓缩时的温度、压力,醇沉浓度等都会对有效成分的含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有时工艺对质量的影响不易察觉。
但稍一疏忽,即可造成质量差异。
在生产含桂皮酸液体制剂时,为除去不溶物采用不同德分离工艺,致使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色泽、稳定性等均产生一定差异。
在生产含桂皮酸液体制剂时,为除去不溶物采用不同的分离工艺,致使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色泽、稳定性等均产生一定差异。
4 中药制剂的包装、贮藏、保管的影响
中药制剂的包装应能保证药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并便于医疗使用。
盛装药品的各种容器(包括塞子等)均应无毒、洁净,与内容药品不发生化学反应,且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检验。
中药制剂的贮藏应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条件,避免高温、氧化、受潮、光照等不良因素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中药制剂一般要求在密闭(封)、阴凉干燥(温度在20℃以下,相对湿度65%-75%)条件下贮藏,注射剂、滴眼剂、滴丸剂还需避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