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电子教案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电子教案


2020/8/3
14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 《政治经济学原理》1817年版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仅决定贸易方向, 也构成“巨大贸易利益”的来源 强调劳动生产率差异的重要性(单一要素),各国 之间只要相对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一致,就存在贸易 动机
12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 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标志,比较成本理 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2020/8/3
13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只有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双方才能获得利益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述贸易互利性原理,为各国扩 大对外开放,实施自由贸易提供理论依据
2020/8/3
19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新贸易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将垄断竞争模型推广到开放条件下而 提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 济特征相似的国际之间的贸易,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规 模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 禀赋上的差异
2020/8/3
Hale Waihona Puke 3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
回忆: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微观:个体经济单位。采用个量分析方法,讨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宏观:整个国民经济活动。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讨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 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2020/8/3
5
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以新古典学派的一般均衡分析为基础,完全竞争市场
2020/8/3
16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H-O要素禀赋理论)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别,导致各国生产要素 价格的差异 使得具有相同要素构成比例的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 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国际贸易就由此得以发生 各国生产较大比例地使用本国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 口较大比例地使用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国际金融理论 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国际传递机制 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 货币层面 结合汇率问题展开讨论
2020/8/3
7
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 说明贸易的起因与利益,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制定依 据 内容包括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
国际经济学
课程参考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 李坤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 保罗·克鲁格曼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大经济论坛、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关注经济新闻
2020/8/3
2
总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80%
闭卷考试 不划范围不点题
平时:20%
考勤 课堂参与/作业
2020/8/3
10
二 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特征二
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 存在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与人为阻碍 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
2020/8/3
11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新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
2020/8/3
2020/8/3
18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新贸易理论 1977年,狄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联名发表了一篇名为 《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的论文,建立了一个规 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选择的模型
发现:即使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但如果存在规模 经济,则两国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从而产生后天的绝 对优势
国际经济学
2020/8/3
国际金融(宏 观)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资本的国际流 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等
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外汇和外汇市 场、国际收支
金融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 收支调整理论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
9
二 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特征一
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 各国经济条件和市场运行机制存在差别 各国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目标存在差异和冲突 囚徒困境,一国来看是最佳的选择,在世界范围内看来 并非最佳
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
范围内的最优分配,分析经济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及其产生的 效应,以及约束这种流动的国内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福利 所产生的影响
2020/8/3
6
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分为两个层次
国际贸易理论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 实物层面 不考虑货币因素,不考虑国家间的汇率问题
2020/8/3
15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H-O要素禀赋理论) 1919年赫克歇尔在其《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文中初步提出两国之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具备两 个前提条件:一是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二是不同产 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
俄林1933年在其出版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 中则对比较利益形成的原因这一理论重新作出了清晰而 全面的解释,并系统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金融理论 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 各国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内容包括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政策以 及国际货币制度
2020/8/3
8
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 (微观)
贸易理论—贸易基础、结构、利益 分配
贸易政策—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利益分配、贸易保护政策
2020/8/3
17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新贸易理论出现的渊源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贸易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国际 贸易现象 贸易发生在比较相似的发达国家间,差异大的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比重下降 产业内贸易成为主流 ▪ 如焦油和汽油 只有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才能解释 不完全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