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祝金华 PB15050984 实验题目:R 、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 、L 、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 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1. 在图1所示的R 、L 、C 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U i 的频率 f 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 而变。
取电阻R 上的电压U O 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 i 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 O 之值,然后以f 为横坐标,以U O 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2. 在f =fo =
LC
21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
此时X L
=Xc ,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
在输入电压U 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 i 同相位。
从理论上讲,此时 U i =U R =U O ,U L =U c =QU i ,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 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Q =
o
C
U U 测定,U c 为谐振时电容器C 上的电压(电感上的电压无法测量,故不考虑Q=
o
L
U U 测定) 。
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 =f2-f1,再根据Q U m ax 02
U max
0U 0
102
L
C
R
o
i
图 1
=
1
2f f f O
-求出Q 值。
式中f o 为谐振频率,f 2和f 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
大值的2/1 (=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
Q 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L=30mH
fo =LC
π21=1/(2×π6
31001.01030--⨯⨯⨯)=9188.81Hz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 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改变频率f,电感L ,电容C 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 的数值不会影响谐振频率值。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判断:电容与电感的电压相等时,电路此时发生谐振;U i 与U 0相位相同时此时发生谐振;U i 与U 0大小相等时电路发生谐振。
测量:理论计算,f=1/(2π√LC ); 仪表测量此时电流频率。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3V 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 L 和U C ,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
输入电压过大,L 、C 器件两端的电压远高于信号源电压;应该选用最大量程 。
4. 要提高R 、L 、C 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减小R,增大L ,同时等比例缩小C 。
5. 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 L 与U C 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U L ,U C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在谐振点L,C 的阻抗相等,二者阻抗方向相反。
实验设备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频率计,谐振电路实验电路板 实验内容
1. 利用HE-15实验箱上的“R 、L 、C 串联谐振电路”,按图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
选C 1=0.01μF 。
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 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
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 i =3V ,并
图 3
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
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 C与U 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3. 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300Hz或500KHz,依次各取8 个测量点,逐点测出
②U i=3v, C=0.01μF, R=200Ω, f o=8.9kHz , f2-f1=9.856-8.089=1.767kHz , Q=8.9/1.767=5.036
数据处理
1.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三条幅频特性曲线,即:
U O=U(f)
U c=U(f)
2. 计算出通频带与Q
值
根据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频率的记录,可得f 0=8.9kHz
③
f 2-f 1=9.856-8.089=1.767kHz , Q=8.9/1.767=5.036
②Q=U C /U 0=5.042/0.577=8.739
实验总结和误差分析
对两种不同的测Q 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第一种方法测量出的Q 值偏大,由公式Q=
1
2f f f O
-计算时,由于实验仪器精度并不是
非常小,存在一定的仪器误差和读数误差,f 0课确定范围较大,且由图像读数f 1,f 2也不是非常精确,不确定度较大。
第二种方法测量Q 值时,由于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电阻电压保持最大值,无法精确确定f 0,导致U 0、U C 可选范围增大,Q 值可取值增多。
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
不相等,电感并不是理想电感,存在电阻,导线存在电阻,消耗电压。
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①在f =fo =
LC
π21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为谐振频率时,X L
=Xc ,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等于电阻阻值。
②在输入电压U 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 i 同相位。
③电阻电压也达到最大值。
④电感和电容的电压也达到最大,且是反相位。
心得体会及其它
1. 第一次做电工实验,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存在疑问,应该主动预先预习,了解相关知识。
2. 电压的测量问题中,应该考虑向电路接入毫伏表对电路的影响,注意各个表笔接地端是否产生短路?
3.
对于实验安全,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听从老师的安排,不随意行动。
4.信号发射器关于频率的调节,应该先粗调,后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