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nSAR干涉测量解析

InSAR干涉测量解析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真实孔径雷达向侧方发射由实际天线决定波束宽 度的脉冲电磁波,然后接收从目标返回的后向散射波。
目标的位置在距离向是反射脉冲返回先后排列记 录成像;在方位向则通过平台的前进,按平台行进的 时序成像。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InSAR
合成孔径雷达是在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高分辨率雷达。它在距离向上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来获取 高分辨率;在方位向采用合成孔径技术,不仅可以利用较短的 天线来获取高分辨率影像,而且克服了航高对方位向分辨率的 影响,极大地扩展了测试雷达的应用领域。
InSAR干涉测量
xxx
一、InSAR概述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一、InSAR概述
一、InSAR概述
InSAR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利用雷达成像传感器获取被测对象 具有相干性的复数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配准、干涉图滤波、相位 解缠、基线估计、相位高程转换等处理环节,由干涉相位反演地形 信息或者形变信息的理论和技术。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InSAR生成DEM——SRTM
SRTM系统获取的雷达影 像的数据量约9.8万亿字节,经 过两年多的数据处理,制成了 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 SRTM产品2003年开始公开发 布,经历多修订,目前最新的 版本为V4.1版本。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干涉图计算:根据匹配模型,对辅影像的复数值(包括振幅和相位)进行 重采样,并逐点把主影像的复数值和辅影像的复共轭相乘,计算出干涉相 位,该相位值为相位差的主值,并在[-π,π)区间内。
干涉图滤波:包括干涉图生成前的预滤波和干涉图滤波两部分。预滤波是 针对主辅影像进行的,干涉图滤波是针对干涉图进行的。它们的共同目的 是对干涉图进行去噪处理,以减小相位解缠的难度。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高分三号卫星
不同于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光学卫星,高分三号是一颗合 成孔径雷达卫星,它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克服风雨云雾、黑 夜的不利影响,对地面和海洋实施全天时、全天候成像。按照设 计,高分三号运行在太阳同步极地轨道,其精良的载荷设备可以 实现卫星影像分辨率和成像幅宽的良好平衡,可对疑似区域先进 行大范围普查,再进行小范围详查,将在未来的海上搜救中发挥 重要作用。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InSAR高程反演
h H Rcos 90
在三角形A1 A2 P中 R2 R2 B2 2RB cos cos R2 B2 (R R)2
2RB
arccos( R B R2 )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三、InSAR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随着InSA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 扩大。如今,InSAR技术已在地形测绘、城市目标显示和城市 形态分析、海洋表面状态检测、极地状况检测、农业和资源调 查、地表变形检测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InSAR生成DEM——SRTM
SRTM(ShuttleRadarTopographyMission)即航天飞机雷达地形 测绘使命。航天地形测绘是指以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 机等航天器为工作平台,对地球表面所进行的遥感测量。以往的航 天测绘由于其精度有限,一般只能制作中、小比例尺地图。SRTM则 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以及德国 与意大利航天机构共同合作完成联合测量,由美国发射的“奋进”号 航天飞机上搭载SRTM系统完成。本次测图任务从2000年2月11日开 始至22日结束,共进行了11天总计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 获取北纬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总面积超过1.19亿平方公里的雷达影 像数据,覆盖地球80%以上的陆地表面。
一、InSAR概述
InSAR的特点
1.全天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发射电磁波) 2.全天候(波长短、穿透能力强) 3.高精度 4.自动化、快速 5.大区域获取DEM能力
一、InSAR概述
InSAR的发展方向
1.组网、编队InSAR 2.高分辨率、大幅宽 3.多极化InSAR 4.双\多(天线)基线InSAR 5.多波段InSAR 6.阵列SAR 7.小型化、轻型化 8.InSAR图像超分辨率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高分三号卫星
高分专项工程是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该系统将统筹建设基 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善地面 资源,并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 的对地观测能力,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 测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等组成,于201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 启动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局作为该专项的牵头组织单位,在发改 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余家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 共同负责该专项工程的组织和管理。
B 2R 2RB
B
A1
R
R
A2
R'
P h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InSAR处理流程
SLC主影像
SLC辅影像
去平地效应
图像粗匹配 预滤波
图像精匹配 干涉图
质量图计算 干涉图滤波 残差点统计
相位解缠 基线估计 DEM重建、正射影像制作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复影像匹配:对于SAR单视复影像,需要进行影像匹配,是同一地面点在 两幅SAR影像中的像点对应起来。
InSAR在海洋遥感中的应用
1、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SAR通过对海面的二维测量,可以获得海面电磁波散射特性的
几何分布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可以获得海浪、海流、海冰以 及海洋内波的分布。Seasat的SAR图像首次最广泛地揭示了许多海 洋现象,包括边界流、尺度范围在10-400Km的涡旋、温度峰面、 浅海深度测量、与风暴相关的大气模式、雨团等。海表面波浪的观 测是一个主要学科焦点,但后来很快发现在影像形成过程中,波的 运动是非线性的。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并充分利用SIR-B的因低轨 而不受线性影响的影像,最终消除了其非线性特性。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InSAR在海洋遥感中的应用
2、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SAR资料可用来监测海洋油污染。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是二维
影像,影像的亮度即反映了海表微波散射信号的特性。由于微波的 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的特点,人们通常就用微波来监测油污。 现在用来评估油污的SAR资料主要来自加拿大的RADARSAT-1和欧 空局的ENVISAT。2002年11月19日,一艘装载近7万吨的已失事的 油轮——Prestige在西班牙西北海岸100Km处失事沉没,11月17日 由ENVISAT搭载的ASAR资料得到其油污扩散情况。由于风的作用, 油污已扩散到周围。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InSAR、D-InSAR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地面形变研究方法,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 面发挥了愈来愈明显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诸多实例。Biegert等(1997) 应用不同卫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Belridge和Lost山油田重复测量的合 成孔径雷达数据对该区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70天内沉降量 达到6厘米,此结果与该区每年30厘米的地面沉降速率相吻合。Marco van der (2001)对该油田地面沉降的研究也证明了InSAR技术用于地面沉 降的可行性。李德仁等(2000)利用欧空局ERS-1和ERS-2相隔1天的 重复轨道SAR数据,经过差分处理对天津市地面沉降进行研究,得到反 映地面沉降大小及分布的干涉条纹图。此图与1995~1997年重复水准测 量求得的地面沉降等值线图比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Thank you InSAR干涉测量
2014.11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雷达遥感干涉测量分为雷达干涉测量和差分干涉测量两 种。雷达干涉测量主要应用于光学遥感图像难以获得的地区进 行地形测量,以建立DEM;而差分干涉测量可用于获得厘米 级的高精度三维形变,可用于DEM修测与精化、地壳变形、 地面沉降、滑坡、火山变形和冰川移动等较大面积的测量,再 用GPS高精度差分方法取得若干监测点的变形值作为控制, 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InSAR在海洋遥感中的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也对海岸带及陆地环境监测。2005年3月,美国 NASA的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实施了一项研究,用 SAR资料来评估南加州的沿岸污染情况。该研究描述了南加州三大 污染来源:暴雨径流、废水排放及天然碳氢化合物渗漏。研究人员 也表示,由于风、海浪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SAR监测效果,因此, 对海洋的长期、实时地油污监测非常重要。
二、InSAR基本原理及过程
去平地效应:平地效应指平地相位在干涉条纹中所表现出来的随距离和方位的 变化而成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相位解缠:干涉图中的干涉相位为相位差的主值,为了获取地面高程信息,必 须解相位模糊,求出相位差的真值。相位解缠被认为是干涉处理的又一难点, 其方法很多。
基线估计:在InSAR中,天线的基线长度和基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必不可少 的重要参数。基线估计对最后高程的影响很大,通常由于基线估计的不精确性 会在最后生成的DEM中产生明显的“斜坡”效应。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星历 参数进行估计,或者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SAR图像的构像模型,解算 轨道参数来估计基线。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