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 原子核半径的微观含义是什么?它与宏观半径有何区别?2. 半径为O 189核半径的1/3的稳定核是什么核?3. 若将原子核看作是一个均匀的球,试计算氢(1H )核的近似密度.4. 计算下列各核的半径:A He 1074742,g ,.23892U 设r0=1.451510-⨯米.。
5. 宏观质量单位与微观质量单位有何不同? 同位素,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同中子素之间有何区别? 对下列 每一种核素至少举出一种同量异位素和一种同位素: U Cu N 2386314,,.6. 对下列每一种核素至少举出一种同位素和一种同中子异位素:Sn Pb O 12020816,,.7. 若将α粒子加速到其速度等于光速度的95%,则α粒子质量为多少u? 合多少千克?氢原子静止质量为M (He 4) =4.002603u .8. 若电子的速度为2.5810⨯米/秒,那么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电子伏特?9. 计算下列核素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 U Ni Fe O C H 238585616122,,,,,. 10. 从Ca 4020中移出一个中子需要多少能量? 从中移出一个质子的能量又是多少?其中钙40,钙39的原子静止质量分别为: M (Ca 40) =39.96258u , M (Ca 39) =38.97069u ,M (K 39) =38.9163710u.11. 计算从O O 1716和 中移出一个中子需要的能量. 有关原子静止质量为: M (O 16)=15.994915u ,M ( O 15) =15.003072u ,M ( O 17) =16.999133u .12. 计算从和O 16F 17 中移出一个质子需要的能量. 有关原子质量为: M (N 15)=15.000108u , M (F 17) =17.0022096u , M (O 16) =16.999133u.13. 计算下列过程中的反应能和阈能:;422309023492He Th U +→;1262228623492C Rn U +→ O Po U 1682188423492+→14.K 40核的自旋角度动量|1P | =25η,郎德因子为g 1=-0.3241,计算K 40的核自旋方向相对Z 轴方向有几种可能的取向? 其最大分量是多少η? K 40的磁矩为多少核磁子N μ? 1P 与的相互取向如何?15.为什么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来?第二章 放射性衰变的一般规律1.发生Po 21884α衰变后子体核为Pb 21482和α粒子的动能.2.已知K 41的原子量为40.9784u ,-β粒子的最大能量为βE =1.20Mev , γ射线的能量γE =1.29 Mev , 计算Ar 41的原子量.3.已知Ne 22的原子量为21.99982u , +β粒子的最大能量为0.54 Mev , γ射线的能量γE =0.27Mev , 试计算Na 22原子的质量.4.Cu 64能以-β,+β,EC 三种形式衰变,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如下: Cu 64:63.929759u , Ni 64:63.9296u , Zn 63:63.929145u. 试求: (1) +β, -β粒子的最大能量. (2) 在电子俘获中中微子的能量.5.放射性核衰变的规律是什么? 衰变常数λ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半衰期和平均寿命?6.计算经过多少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可以减少到原来的50%,3%,1%,0.1%,0.01%?7.已知U N P 2381432,,的半衰期分别为14.26天,5730年,4.468⨯109年, 分别求出它们的衰变常数.8.实验测得0.1毫克的Pu 239的衰变率为1.38⨯107次核衰变,已知Pu 239原子静止质量M (Pu 239) =239.0521577u , 求Pu 239的半衰期.9.一个放射源在t=0 时的计数率为8000cps ,10分钟后的计数率为1000cps.其半衰期为多少? 衰变常数为多少? 1分钟后的计数率是多少?10.已知Ra 226的半衰期为1.6310⨯年,其原子静止质量为226.025u ,求1克Ra 226( 不包括子体 )每秒钟发射的α粒子数.11.放射性活度精确为1Ci 的Co 60(T=5.26年),P 32 (T=14.26天)的质量各为多少克?12.人体内含18%的C 和0.2%的K. 已知天然条件下C C 1214和的原子数之比为1.2:1012, 14C 的半衰期为5370年, 40K 的天然丰度为0.0118%, 半衰期为1.26910⨯年. 试求体重为75千克的人体内部放射性活度.13.衰变常数为λ的放射性核素,每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是多少? 不发生衰变的几率是多少? 每个核在0~t 时间内发生衰变和不发生衰变的几率又是多少?14.已知Ra 224的半衰期为3.66天, 问在第一天内和前十天内分别裂变了多少分额? 若开始时有1毫克的Ra 224, 问第一天和前十天中分别衰变掉多少个原子? 15.已知Po 210的半衰期为138.4天,问1毫克的Po 210其放射性活度为多少贝可勒尔? 合多少居里?16.已知Rn 222的半衰期为3.824天, 问1居里的Rn 222的质量是多少千克?17.什么是放射性原子核的多分支衰变? 原子核多分支衰变是满足什么样的衰变规律? 写出其表达式.18.什么是原子核的递次衰变?对于递次衰变序列A C B →→,若A , B 核的衰变常数分别为B A λλ,,它们在任一时刻t 原子核数目为)(),(t N t N B A ,试求出子体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9.什么叫做放射性平衡? 天然放射系有几种平衡的情况? 它们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第三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 4兆电子伏的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为2.5厘米 ( ρ空气=1.29⨯103-克/立方厘米),假定射程与密度成反比,试求4兆电子伏的α粒子在水中和铅中的射程(ρ铅=11.3克/立方厘米)?2. 一束准直的能量为2.04Mev 的伽玛光子束穿过薄铅片,在20°方向上测量反冲电子,试求该方向发射的康普顿反冲电子的能量是多少?3. 铯Cs 137放射源放出的γ光子能量为0.661Mev ,Co 60伽玛源放出的1.17Mev 和1.33Mev ,试求这些光子同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时产生的反射光子(180=θ°)的能量和反冲电子的能量.4. 什么是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试论述它们的微观作用机理. 各种反应的特点和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有何次级效应?5. 对于康普顿散射,试导出γE ′=)cos 1(12θγγ-+c m E E e , )cos 1()cos 1(22θθγγ-+-=E c m E E e e ,2)1(2θφγtg c m E ctg e += 三个公式.6. 什么是反应截面? 什么是吸收系数? 它们的量纲分别是多少? 使用什么单位?它们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7. 已知入射γ光子的波长为0.2埃, 试计算在康普顿效应中,当散射光子对入射光子前进方向各取30°,90°时,散射光子对入射光子波长的改变多少? 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能量各为多少?8. 能量为1Mev 的γ光子,由于康普顿散射波长增加了25%,试求反冲电子的能量.9. 若某物质对入射γ射线的吸收系数为11.0-=cm μ ,试求入射γ射线从I 0减弱到1/2I 0时所需的厚度.10. 若铝和铅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18.5,44.0--==cm cm pb Al μμ,问多厚的铝与6cm 的铅对γ射线强度的减弱相当?11. 某一能量的γ射线在铅中的线性吸收系数为5.8cm -1, 则它的质量吸收系数和原子的总反应截面是多少? (Pb=11.3gcm -3 ,A=207.21u , Z=82)12. .Tl 204源放出的β射线的最大能量为0.77Mev ,密度为1.4克/立方厘米的薄膜对该β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为mg cm m /03.02=μ,若要使该β射线在穿过薄膜后强度减少为原来的2/3,求薄膜的厚度为多少毫米?13. 15兆电子伏的γ射线在铅中的总吸收截面为20靶恩,若要使该γ射线强度分别降低1/e和1/100,问需要的铅片厚度各是多少?14. 试说明能量分辨率的物理意义.闪烁探测器测得的γ射线仪器谱和理论谱有何不同?15. 闪烁探测器的光学偶合剂为什么不能用水? 光学偶合剂和光导的作用是什么?16. 使用闪烁探测器和使用Ge ( Li )探测器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什么?17. 在用闪烁探测器测量计数或进行能谱分析时,其闪烁测量系统的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应如何选取?第四章 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误差1. 设t=0时放射性核的总数为 N 0,在0-t 时间内衰变掉的原子核数为n , 每一个核在0-t 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为p=1-t eλ-,不发生衰变的几率为q=t e λ-,试导出二项式分布规律。
2. 当所研究的核衰变满足什么条件时核衰变满足正态分布及高斯分布? 写出高斯分布表达式,写出这种分布的期望值,方差和标准误差。
3. 若某测量时间内的真平均计数为100个计数, 求出现计数的测量值为104的几率,并求出测量值落入90-110范围内的几率。
4. 对一个放射性样品进行6次重复性测量, 每次测量的时间相等,测得的计数为2199,2272,2304,2338,2252,2237.求其平均值及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5. 若根据测量求得本底计数率是500±20cpm ,样品计数率是750±25cpm , 求样品的净计数率, 标准误差和相对标准误差。
Cpm 表示每分钟计数。
6. 测某一放射性样品的放射性强度,,样品测8分钟,求的平均计数率为25cpm ,本低测4分钟,求得平均计数率为18cpm ,求样品的净计数率及其标准误差和相对标准误差。
7. 某一样品测了七次,每次测5分钟,计数率为:209,217,248,235,224,201,233,求平均计数率及其标准误差、相对标准误差。
8. 对样品测量6次,每次测计数为205,217,248,235,226,237。
求平均值及平均值的置信概率为0.683和0.900的置信区间。
9. 为进行放射性测量,先粗测样品和本底,测得的计数率分别为100cpm 和250cpm ,若要求净计数率的相对标准误差0m δ≤1%,问所需要的最短的总测量时间是多少?样品和本底的测量时间分别为多少?10.设y=f (x 1,x 2,…,x n ), y 是独立随机变量x 1,x 2,…,x n 的函数,自变量x i 的标准误差分别为xn x x σσ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