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渝府发〔2012〕84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
三年振兴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人民
政府
2012年8月15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庆市迅速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3―2015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提升配套能力为重点,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软硬兼具的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已成为重庆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奠定了跨越式发
展的基础。

1.创建了垂直整合和全微笑曲线的发展模式。

惠普、宏碁、华硕、东芝、富士通等五大品牌,广达、富士康、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六大代工企业分别布局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500余家零部件企业聚集璧山、铜梁、永川、江津等区县,引进了惠普、华硕、佳杰、贝宝结算中心和惠普、宏碁研发中心等,形成了“品牌+代工+配套”的“5+6+500”产业体系和“研发+制造+结算”的发展模式。

2.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及软件业务收入2017.0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达45.8%。

其中,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1511.28亿元,年均增长率46.9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8个百分点。

软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05.8亿元,年均增长率44.67%。

3.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增长。

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5.8%,比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万元/人?年,比2005年增长114%。

4.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2011年企业R&D研发投入强度为1.2%,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

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0%,通信和数字医疗等相关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5.产业能耗水平有所下降。

企业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加强,2011年制造业万元产值耗煤0.0138吨,比2005年下降了近20%。

6.物流大通道建成。

“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开通,“渝深”和“渝沪”五定班列常态开行,重庆成为内陆首个中欧“安智贸”试点港口,实现多国海关“一卡通”。

国际航空货运实现从无到有,国际出口货量增幅、货运航空公司数量、
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国际货运航班频率在中西部位列第一。

表1 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尚待优化。

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笔记本电脑行业一枝独秀,产值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产业抗风险、抗市场波动能力不强。

表2 2011年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各行业比重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