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 思考题答案

发展心理学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的界定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现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言的发展3.发展心理学中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所研究的年龄特征应该包括哪些问题?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包括:(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4.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被认为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将普莱尔视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理由?从写作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就是以儿童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出现的。

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儿童心理》内容最为系统全面从影响上来看,《儿童心理》影响深远,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5.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6.霍尔提出了复演说,认为应该把个体心理发展看做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

7.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8.洛克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而提出了(白板)说第二章理论1.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机体与环境的平衡2.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

前运算思维阶段:表象或形象思维萌芽,频繁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超越具体实物或具体经验,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演思维。

3.运算的含义、运算的特征,前运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转)、整体性(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一个整体)前运算阶段:1、早期的信号功能(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2)语言符号2、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

(皮亚杰的三山试验)3、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4、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儿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4.皮亚杰理论中几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守恒、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三山实验)等,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移或概括。

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双生子爬梯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

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

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

成熟势力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

其中更着重于成熟,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

5.维果斯基怎样从文化-历史发展的观点说明个体的心理发展的?维果茨基理论中两种机能的含义?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低级心理机能主要包括感知、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冲动性、直观动作思维等(1.不随意的、被动的,是由客体引发的。

2.就反应水平而言,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

3.就其实现的结构而言,是直接的、非中介的。

4.就起源而言,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的。

5.随生物自身结构,或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高级心理机能指有目的、随意的和逻辑记忆、抽象思维、计划和预见性。

(1.主动的、随意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

2.他们的反映水平是概况的、抽象的。

3.中介性的,借助于符号或词 4.起源来自于社会 5.在交往或人际互动过程中实现的)个体心理的发展实质是个体的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6.什么是“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对理解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有何启发?启发:教学应当指向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儿童只需通过与指导者的密切合作便能实现目标。

有了充分、持续的指导和锻炼,学生能够组织并掌握完成目标技能所需的动作序列。

随着指导的继续,重点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教师的讲解、提示和演示逐步减少,直到该学生能够单独展示该项技能。

一旦实现目标,就能成为发展新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

7.试比较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观点的异同?相同:都强调活动;思维与语言关系;关于智力;都以儿童为中心;都把动作或活动作为儿童发展的出发点不同: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维果斯基“从外到内”与皮亚杰“从内到外”;认知起源上的分野:皮亚杰“自发动作”与维果斯基“中介动作”8.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的阶段?(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①口唇期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

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

弗洛伊德又将这口唇期分为两期:第一时期是0~6个月;第二时期是6~12个月。

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快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

约在6个月的时候,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特别是母亲作为一个分离而又必要的人,当母亲离开的时候,他就产生焦虑不安。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

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②肛门期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例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③性器期约在3~6岁,儿童进入性器期。

弗洛伊德说:“儿童由3岁起,其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

所不同的是:(1)因生殖器未成熟,以致没有稳固的组织性;(2)倒错现象的存在;(3)整个冲动较为薄弱。

这里,弗洛伊德所说的3岁后的所谓“性生活”又指的什么呢?主要是指出现男孩的恋母情结转换期,女孩也产生恋父情结。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的异性的一方。

④潜伏期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或恋父情节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

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性器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⑤生殖期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来到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生殖期。

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同时,到了生殖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9.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要点为现实性和可能性)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二、个体出生以后,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在身心两方面的的影响之大小有所不同:在身体方面遗传的影响大与环境,而在心理的发展方面则恰恰相反。

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到个体趋于成熟的阶段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是环境。

三、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个体心理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个体心理的发展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二分法: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和论:遗传环境共同影响;成熟论;辨证观: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决定作用(现实性))第三章研究方法1.举例说明横断研究的思路及其优缺点。

量和比较,以探讨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优点:(1)同时研究较大样本,被试更具代表性(2)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资料,省时省力。

(3)由于研究时间短,因而结果不会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的横断设计)缺点:(1)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即被试不同质),因而难以反映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

(2)横断研究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心理发展的因果关系。

(3)取样程序相对复杂。

(性别、家庭背景、年龄等都要匹配)2.举例说明纵向研究的思路及其优缺点。

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称为追踪研究。

优点:(1)被试是同质的(始终对同一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更为可靠。

(2)对同一组被试的长期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因而能够系统地、详尽地考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前一阶段发展与后一阶段发展的关系及各阶段的影响因素。

缺点:(1)被试的流失不可控,也不能避免时代变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测量时间不同)。

(2)纵向研究一般需要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和确切性。

(3)纵向研究在人力、物力和时间花费很高3.聚合交叉设计吸取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哪些优点?还存在什么问题?阶段被试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又可以从纵向研究角度研究被试的心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克服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它们各自的长处。

2.该设计采用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第四章新生儿1.新生儿的一般特征:(1)由寄居生活过渡到至独立生活;(2)个体心理开始发生的时期(3)具有巨大的潜能2.条件反射的建立是新生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新生儿条件反射建立的特点?第五章婴儿1.重要概念:知觉偏爱、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深度知觉、视崖实验p146、依恋p174、情绪的社会参照激,从而获得婴儿知觉发展的相关信息。

通常用的指标就是注视时间。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刺激慢慢地熟悉,从而减少反应的现象,即习惯化。

所谓去习惯化是指当刺激发生变化的时候,引起婴儿的反应增加或反应的改变,即去习惯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