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前言“词”是一种诗歌,由近体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句子长短不齐,依照固定的歌词而写成,可以配乐歌唱,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
所谓“词”就是歌词的意思,实际上它就是古代的一种流行歌曲的歌词。
词在唐朝产生,在宋朝最兴盛。
词在中国的兴起,与唐宋社会经济的发达和诗歌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兴盛,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生和成长提供了温床。
在唐末五代时,尽管社会动荡,词依旧得到统治阶层的喜好,因此得以继续发展。
词兴于唐,经五代而至宋,因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造成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遂使宋朝成为中国史上的黄金时代。
词在宋代普遍流行,上至宫廷,下至乡村,它不但是君王贵族的娱乐品、文士诗人的艺术品、民间的乐府歌谣,而且也是伶工伎女的谋生工具。
词在北宋能如此繁盛,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是受到君王的提倡。
宋代的君主贵族爱好当时这种最流行的新体,竞驱风尚;或能妙解音律,自制新篇;或是提倡奖励,提拔词人,自然是上下从风,作者日众,助长了宋词普遍发展的盛况。
此外,词的产生,本与音乐发生密切的联系。
它是一种合乐可歌的曲辞。
柳永、周邦彦、苏轼等人的词,大部分都是合乎音律的。
由于宋词的音乐实用功能大,所以助长其在民间的迅速流行。
有所谓,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的词在民间歌唱的普遍。
由于这种情形,一般人民也就得到作词的教育与训练。
在宋人笔记里,时常记载着某某歌女所作的词,都是由这种环境训练出来的。
由此可见,宋词的兴盛并不是偶然的。
词到了宋代已成行一种相当流行的文体。
宋代不仅达官贵人,风流才子,士大夫喜欢写词,就是娼妓之作,也颇有一些。
宋代词人约有二百几十家左右,词作的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北宋初年的词作,多写儿女之情,在都市里流行,不脱晚唐花间词的窠臼。
而一向被认为较佳的,如晏殊的“采桑子”,也不过是一种疏风淡月的境界,在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至于一些色情作品,只是达官贵人灵魂的渣滓的浮现。
真正改变词风,把词从达官贵人的手中解放出来的,要算是柳永和苏轼两位词人了。
在这份课业里,我将针对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来加以整理。
同时,我也将会比较柳永与苏轼对词坛变革的贡献并总结评价二人对词坛变革的贡献。
2.0苏轼的生平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眉四川)人,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
他是个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有一个知书识礼的母亲,少年时代,父亲远游四方,他受到母亲程氏的良好教育,亲自教他读书,并勉励他以气节自重。
其父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
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苏轼曾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任地方官。
他在任时勤于政事,尽己所能为治下百姓谋福利,颇有政声。
由于新旧党争的牵累,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其政治才干。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和人生,是他的创作更深刻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苏轼的词现存340多首,他的词突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3.0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苏轼在诗、散文、词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在北宋,是成就最高的作家。
苏轼的作品议论时政,关心人民疾苦,如《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荔枝叹》《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苏轼还关心民族矛盾,注视国家前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祭常山回小猎》《阳关曲》。
苏轼的诗、词、文,常常追求哲理的探索,如《前赤壁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题西林壁》《送沈逵赴广南》。
苏轼的作品重视风俗人情和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尽可能多方面的客观世界的媒介,来反映丰富的主观情志,如《答秦太虚书》《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尊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得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
苏词众多的题材中,以抒情词、咏物词和田园词的成就最高。
就抒情词而言,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之外,苏轼大胆开拓,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
他用词表现自我,用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爱国、怀古以至广泛的人伦之情。
如《沁园春》(孤馆灯青)抒写“致君尧舜”“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密州出猎的盛况,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其中又有一首词人四奶奶爱妻王弗的悼亡作。
即“十年里生死两茫茫……”,借用梦境抒胸臆诉悲苦,情真意挚,沉痛断肠。
咏物词多达30余首,且艺术精湛,不但重形似描写,而且重神似描写,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寄托。
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的田园词是对宋词题材的一个突破。
他在徐州所做的组词《浣溪沙》五首,描写了农村风光、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和乡风民俗,宛如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
这样的内容,在以前的词中是不可能见到的。
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以娱乐为主,转变为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从而具有了与诗相同的功能与作用。
在词风上,苏轼也有所成就。
从晚唐温庭筠、韦庄等人所开创之“花间词”,到南唐后主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词”,再到“富贵词人”晏殊、“婉约词人”欧阳修等人的词的风格嬗变过程中,苏轼不仅对这种“花间词”和“士大夫词”均有所继承,对于柳永的“慢词”风格有所沿袭,并且还对于豪放词有肇创之功,对于婉约词有所开拓,并直接影响到后来辛弃疾之豪放词风、姜夔之“清雅”词风等。
首先是苏轼本人对于“豪放词”的开创。
据《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言:“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高度评价了苏轼对于艳丽风格嬗变和豪放风格肇创的意义。
诸如在传诵千古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中秋•凭高眺远》之中,苏轼纵横恣肆,奔放洒脱,又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其词格调雄健顿挫、激昂排宕,乃至于后世盛誉他“横放杰出,自是曲中缚不住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缈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南宋苏派词人刘辰翁亦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这些议论都高度地评价了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和历史意义。
其次是对于婉约词的继承和开拓。
苏轼的词包罗万象,体裁风格多元,在婉约词方面也具有较高的造诣,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婉约词的艺术内涵和境界。
比如他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中的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该词被王国维赞为历代咏物词的最工,又如在《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全首: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对于极其平淡的景象,词人却能够极其细腻地表达他的婉转深情和伤怀情绪,极尽婉转缠绵之思而不细碎,赋予词以极其感人动情的艺术魅力,并且给人以《雎鸠》“哀而不伤”的艺术享受,难怪张炎在其著名词评著作《词源》中盛赞苏词“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
”其他词作中,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被王士桢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被贺裳评为:“不在‘晓风残月’之下。
”以上均说明了苏轼不仅局限于“花间词”的继承,还能够脱其窠臼,不作无病呻吟之语,又能感人肺腑之深的新的艺术境界。
在语言和音律上,苏轼也有创新。
苏词的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不似柳词的俚俗,更没有花间词的脂粉气,而以清雄韶秀见长。
在词调上,他引进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
如《沁园春》、《永遇乐》、《水调歌头》、《贺新郎》等。
苏轼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
李清照说他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并非毫无根据。
由于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这使得苏轼的词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因而更能表现出他的艺术个性。
总之,词发展到苏轼,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功能大大加强了,它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至此,诗与词之间的那道鸿沟便基本上填平了。
4.0柳永与苏轼对词坛变革的贡献之异同5.0总结通过这次的课业,我清楚的知道柳永处于宋词发展史中的第二个阶段,为此阶段的主要代表词人,属婉约派的代表。
苏轼则处于宋词发展史中的第三个阶段,为此阶段的主要代表词人,属豪放派的代表。
他们俩都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他是个全才。
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
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接受他的影响的。
很明显,如果没有柳永的出现,词的创作还很难摆脱小令的影响。
苏轼——一个流芳百世的伟人,一代名家大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才艺方面,苏轼可谓是全才了,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他的书法作品更是为更多文人所赞颂。
他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
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词作上。
苏轼之词的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词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在完成课业后,我对柳永和苏轼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而且我也渐渐地爱上了中国文学史,真是受益无穷啊!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认识柳永和苏轼是不够的,我必须在往后的日子阅读更多有关中国文学史的书籍,认识更多词人及他们的著作。
这样不但能提高我的知识水平,更能提高我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实用文档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