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篇一: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细则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细则一、对服务窗口考核的主要内容(一)窗口出勤(基础分25分)1、窗口工作人员请病事假,单位派人顶岗不扣分;没有派人顶岗的,事假每人每天扣2分,病假每人每天扣1分。
2、工作人员擅自脱离岗位,发现一次扣2分。
3、工作人员旷工,每人每天扣5分。
4、迟到早退,每人每次扣1分。
(二)窗口办件(基础分40分)1、应作收件处理而未作收件处理的,每件次扣2分。
2、已作收件处理并需要补件,而未向服务对象详细说明的,每件次扣2分。
3、已作退件处理,未向服务对象充分说明理由的,每件次扣2分。
4、否定报备件的,不履行否定报备制度的扣3分。
5、超过承诺时限的办结的,写书面说明,且每超一天每件扣3分。
6、办理结果出现差错的,每件扣1分。
7、工作人员造成资料遗失的,每起扣2分。
8、造成服务对象在单位和窗口之间两头跑的,每发现一次扣3分。
9、月办件少于2件的扣3分,评议率低于90%的扣2分,评议率差的每发现1次扣1分。
(三)收费管理(基础分15分)1、擅自在窗口收取现金的,每次扣2分。
2、在服务窗口办件却在原单位收费的,每次扣3分。
3、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的,每次扣5分。
4、违反收费有关规定,增设收费项目或“搭车”收费的,每次扣5分。
(四)档案管理和卫生保洁(基础分10分)1、该归档的没有归档,发现一件次扣1分。
2、档案资料摆放无序,发现一次扣2分。
3、窗口要保持办公桌面、微机表面、办事台面、窗口地面整洁明亮,违反规定,每次每件扣1分。
4、下班前要按顺序关闭微机、打印机电源,盖好防尘罩,摆放好桌椅、纸篓等物品,违反规定每次每件扣1分。
(五)民主评议(基础分10分)1、窗口互评:采取好中差三档互评,好的比例超过60%不扣分,好的比例达 31— 59%扣2分,好的比例低于30%扣4分。
2、服务对象评议:满意率每减少1%扣1分。
满意率以当月办件总量为基数。
3、群众办件评议卡不足办件总量的30%扣4分,满30%而不足50%扣2分,达50% 不扣分。
(六)加分1、受到服务对象书面感谢和表扬的,每次加2分。
2、受到新闻媒体宣传表扬的,每次另加分:“中心”简报表彰每次加1分,县级加 3分,市级加5分,省级加10分,国家级加20分。
二、窗口服务工作的评定与奖惩(一)对服务窗口的月度考核得分采取百分倒扣(加)制取得。
其考核评定设红、黄循环旗,实施动态管理。
当月考评得分为90分以上且为前4名的,为“红旗窗口”;连续两个月得分低于60分以下的为“黄旗窗口”;连续两次被评为“黄旗窗口”的窗口单位应立即进行整顿。
月度考评结果按得分高低在简报上公布,并报县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机关。
(二)服务窗口年度评定总分为85分以上的为优秀窗口,70—84分的为合格窗口。
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窗口,(三)年度考评结果以“中心”简报送发有关单位。
三、对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一)思想品德(基础分30分,扣完为止,下同)1、违反县行政服务中心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的,每次扣5分。
2、不参加县行政服务中心组织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党团组织生活、各种会议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的,每次扣2分。
3、由于服务态度问题而引起投诉的,每次扣5分。
4、与服务对象争吵的,每次扣5分;不听劝阻且情节严重的,每次加扣3分。
5、服务过程中出现“吃、拿、卡、要”行为的,每次扣10分,并通报批评。
6、办件后不及时登记或输入微机的,每件次扣3分。
7、办件涉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不积极主动协调,而要服务对象来回奔波的,每件扣5分。
(二)业务技能(基础分40分)1、不能主动、及时、准确解答服务对象咨询的,每次扣2分。
2、在本职范围内,因执行政策、协调处理出现偏差,影响办事效率和服务效果的,每次扣2分。
3、对答复件认定不当,每件扣3分。
4、办理服务项目出现差错,每件次扣3分;5、受理办件因窗口工作人员失职等原因导致超过办理承诺时限,每超一天扣3 分。
6、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个人和窗口单位的有关材料,超过规定时间的,每超一天扣2分。
(三)劳动纪律(基础分30分)1、旷工,每天扣5分,并通报到单位。
2、没有请假或外出未登记,擅自脱离工作岗位的,发现一次扣5分,并通报单位。
3、在上班时间内玩电脑游戏的,发现一次扣5分,并通报单位。
当月连续两次打游戏,定为不称职。
4、迟到、早退者,每次扣1分。
5、上下班代为签到的,每次双方各扣2分。
6、工作时间内,出现上岗不佩证、着装不规范(如穿短裤、拖鞋上班等)、行为不文明(如睡觉、吃东西、举止不雅观等)、在大厅内嬉闹、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等,每次扣1分。
空调开放期间,工作人员禁止在大厅内吸烟。
发现工作人员在大厅内吸烟的,按违反行政服务中心管理规定一次扣5分。
7、窗口工作人员互评:实行好中差三档互评,好的比例达60%不扣分,31— 59%扣2 分,30%以下扣4分。
8、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准请假。
如确需请假必须按行政服务中心的请假规定和程序办理。
即:一天以内由本人写请假条报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批准,一天以上由本人写请假条,经单位分管以上领导同意签字后报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批准,同时窗口单位必须安排其他人员顶岗,以确保单位窗口业务的正常开展,否则不予批准。
请假者分别予以扣分:(1)事假有人顶岗不扣分,无人顶岗每天扣2分。
病假有人顶岗不扣分,无人顶岗每天扣1分。
(2)回单位参加有关活动每月累计超2日以上者(每次请假在2小时以上的视为半日),每超一日扣2分,有人顶岗不扣分。
(3)当月个人累计事假超3日以上者,每超一日加扣1分。
(四)加分1、受到服务对象书面感谢和表扬的,每次加2分。
2、受到新闻媒体宣传表扬的,每次另行加分:县级加3分、市级加5分、省级加10 分、国家级加20分。
3、以书面形式积极向“中心”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并被采纳的,每次加5 分。
4、向“中心”和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报刊投稿报道“中心”的工作动态、先进人物事迹等并被采纳的,每篇另行加分:“中心”加1分、县级加2分、市级加5 分、省级加10分、国家级加20分。
5、节假日加班的,每日加1分。
四、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等次的评定与奖惩(一)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月度考核得分采取百分倒扣(加)制取得。
其考核评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
每月考评得分在90分以上且为前10 名的为“优秀”;70—90分为“称职”;60—69分为“基本称职”;60分以下为“不称职”。
对月度考核为“不称职”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连续两次考核为“不称职”的人员实行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考核为“不称职”的人员将退回所在单位,并报县人事局督促其单位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待岗一年。
(二)实行通报制度。
对当月所有考勤中的打游戏、旷工、脱岗情况在中心简报(增刊)上公布,向所在单位领导通报,接受领导和群众监督。
篇二: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规范化管理办法关于肇庆市县级行政(便民)服务机构规范化运作指导意见(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肇府办?2012?48号)精神以及(肇府?2012?29号)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各县(市、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运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包含县级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建设规范、服务运作规范、日常管理规范、监督检查等方面规范化内容。
第二章办公场所建设规范第三条县级服务中心要求设置在中心城区、位置显眼、交通便捷的临街建筑。
便民中心设置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位置显眼、交通便捷的临街建筑或一楼办公场所。
场地面积按照深入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满足全面履行政务服务职能的需求确定,县级中心一般不少于2500㎡。
便民中心一般不少于300㎡。
第四条服务大厅实行“开放式办公”、“柜台式服务”,服务大厅应设置独立窗口和综合窗口,悬挂规格统一的标识牌,公告窗口部门和主要审批服务项目等有关内容。
服务大厅还应设置商务便民服务台、填写台,配备休息座椅、饮水机、评价器、投诉(意见)箱等设施,有条件的应配置LED显示屏和触摸屏。
第五条按照规范收费和便民原则,应引入银行机构设窗进行统一收费。
第三章服务运作规范第六条按照“应进必进”原则,除已设立完善的对外办事大厅的部门外,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必须进驻服务中心设立窗口;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行政审批事项外,其余所有涉民涉企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全部进入服务中心办理。
第七条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多形式多渠道将服务事项名称、审批流程、资料清单、办理依据、承诺时限、办理结果和收费标准等全面公开。
要把公开透明的原则贯穿于审批服务的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八条派驻服务中心办事窗口的部门(单位),按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要求,必须把保留的、非涉密的、涉民涉企的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归并到新设立的行政审批股(科);行政审批股(科)之外的股科室不允许再单独行使审批职责。
行政审批股(科)要统一集中到服务中心窗口或部门自有窗口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审批和送达;单位内部一律不允许再接办审批业务。
第九条各进驻单位要通过签订、刻制审批专用章等形式授予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充分的审批权限。
凡一般性的审批办证、收费、服务项目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窗口工作人员可一次受理,直接办结,不需要再请示单位领导同意。
对暂不具备授权办理条件且不涉及其他部门的审批办理事项,实行一次受理,承诺办结。
第十条 AB岗位责任制。
窗口单位应明确规定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明确;同时要设置AB岗,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由B岗责任人顶岗,确保窗口不出现空岗。
第十一条首问负责制。
接待服务对象诉求的第一人为首问责任人。
首问责任人对属于本窗口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按规定立即接办;对不属于本窗口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指引服务对象到相关业务窗口办理。
第十二条一次性告知制。
窗口工作人员应对服务对象在窗口递交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
属于受理范围、符合准入条件并合乎规范要求的,应一次性受理;对资料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需提交的全部资料及规格、式样和相关要求。
第十三条办事时限承诺制。
窗口单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期限,审批事项的办结时限要比法定时限提速50%以上,提速承诺提速承诺要在窗口公布并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四条否定事项报备制。
窗口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中,认为服务对象诉求事项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而不能办理的,应进行登记备案并按业务管理权限逐级请示报告,在确定不能办理后以书面形式如实向服务对象说明理由和依据。
第十五条并联审批制。
对在同一审批阶段互为前置条件的审批事项,或一个窗口单位不能单独办理的审批事项,特别是重大、紧急项目,实行并联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