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一、初唐1、王绩:长于五律,《野望》已是五律典型。
多吟咏隐居旷达之趣,寄寓激愤之情。
2、初唐四杰:(1)文学观:反齐梁的宫廷文学,提倡刚健有骨气的诗风,文章要有一定的经世教化的作用。
(2)创作成就:A诗歌:都是中下层文人,他们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B:对诗歌体式的成熟和完备做了贡献如七言歌行《长安古意》体式非常大;五律王勃C:开拓了新的诗风,以清新的诗风为文坛带来新鲜的风气。
D:骈文赋3、陈子昂:(1)文学成就:以汉魏的的五言古诗为主,诗的内容比较充实,有为而作,风格质朴刚健。
诗文理论代表新作:《与东方左使扎序》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郎练,有金石声。
以深刻的内容质朴刚健的风格破除六朝余袭,他的五古开启了李白等人的五古。
4、宫廷文人:(1)上官仪: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空洞。
(2)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作品多歌功颂德,宫苑游宴,风格典丽精工。
(3)沈宋:多奉和之作,他们的创作使五七律得以完型。
二、盛唐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出现原因:开元社会安定,具备隐居的经济基础;以隐求士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佛道的思想流行提供了思想基础。
2、孟浩然:布衣诗人,一度隐居鹿门山,曾作九龄门客。
山水田园特点:冲谈自然,语淡味醇;多白描,曲尽其妙;也有一些很浑阔。
3、王维:多才多艺,诗画乐精通。
前期抒报国心,后期以隐居修禅为主。
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情画意的高度统一(2)音乐美,山营造意境(3)常以动衬静(4)既有陶潜的平淡自然,又有灵运的精工秀丽。
4、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以高岑为代表,境界开阔,雄奇悲壮。
边塞诗其实就是战争文学。
王昌龄:七绝圣手。
5、高适: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意气豪迈;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雄悲壮。
6、岑参:奇景,奇异的雪景;奇俗;写法奇,喜用夸张,借助于想象来表现奇特;诗歌新奇俏丽,语奇体俊。
高岑同处:悲壮,感激不平,善七言古诗。
高:赋;岑:比兴,形式更巧妙,景色令人耳目一新注重形式,配合内容表达。
7:李白(1)艺术特点:个性鲜明,抒情色彩强烈;大胆夸张生动比喻;丰富想象神话传说展现其理想;语言自然真率;各体兼备,七绝五古成就最高。
(2)思想内容:讴歌思想,抒发抱负,张扬个性与自我;怀才不遇,蔑视权贵;关心国家,抨击时政;描绘百姓生活;友情亲情;赞美山川景物。
8、杜甫(1)思想内容:反映人民苦难,揭露社会弊端;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描绘山水题画咏物;表现亲情友情(2)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表现在:感情深沉,内容博大;意境沉融深厚;一波三折,音情顿挫;语言凝练苍劲,句式坳折变化。
(3)艺术成就:既有大气磅礴的概括力,又有细致入入微的描写;善融叙事抒情于一体;形式多创新(律诗做很多改造,首次使用联章迭咏,作了很多拗体七律)9、李杜比较:(1)李神话幻想,浪漫主义手法,从大处着笔,大开大合,情绪跳跃变化大;(2)杜具体,从现实出发,表现对世事关注,忧国忧民,章法有序紧密。
(3)风格:李李诗飘逸,杜诗沉郁顿挫。
(4)杜甫对后代的影响比李白深广。
中晚唐诗派竟繁,但几乎所有派别都是对杜甫某一方面的发展挥。
10、李贺的艺术特色:虚幻荒诞、幽峭冷艳是其最显著地特色。
在以缤纷的意象暗示人物心理,注意官能感受和内心主观的描写和浓彩敷色方面对温李影响颇巨。
三、中唐1、元结:主张美刺教化,反对近体倡古体,多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矛盾,民生疾苦。
散文“危苦激切,悲忧酸伤”多用反语、夸张、比喻讽刺。
2、顾况:强调美刺教化,重视文学抒情审美。
著《华阳集》3、刘长卿:诗体悟精细,字句研练,反映中唐诗歌已逐渐向纤细、工巧、委婉转变。
4、韦应物:仿陶渊明白描,刻画精细逼真,自然,出于陶而溶于二谢,故直而不朴,华而不琦。
通过清淡幽美的出水意象,传达作者恬淡自适和寂寞幽独的意绪,风格澄淡精致、清朗冲和,优柔不迫,从容舒缓。
5、大历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
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吉中孚、韩雄、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同,耿讳、夏侯审十人。
钱起:体格清新,理致清淡;卢纶:诗风稍为雄壮;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6、新乐府:指贞元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1)原因:政治背景,内外矛盾尖锐;文学传统;元白推动(2)理论主张:切实社会内容;发挥教化讽兴的社会功用;内容与形式统一;语言通俗化。
缺憾:美感不够。
元白诗派:中唐诗坛以元白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派诗人追求写实、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7、白居易:前期兼济天下,后期独善其身。
讽刺诗:主题集中,人物事件高度典型化;叙事议论结合,对比深化主题;寓言托物的手法;语言通俗。
其诗歌主张: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诗歌应该根于生活,反映生活;强调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社会功能;强调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与通俗化。
8、长恨歌:(1)揭露安史之乱的政治根源,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2)第一部分写实,政治悲剧;第二部分渲染,爱情悲剧。
(3)艺术成就:构思独特精细,浓重的抒情氛围(层层铺叙,环境烘托,人物行动);语言声调和谐,反复顶针手法。
9、元稹:主张美刺见事(1)讽刺诗批判朝廷腐败,总结安史之乱根源(2)语言朴实质朴(3)艳情诗10、古文运动:贞元,元和年间,要求用一种散文单句,不拘声律的散文为倡导儒道服务主张:文以明道;要求文章发挥社会功能和抒情功能;作者道德修养对文学修养有重要作用;主张文体革新,倡导古文。
11、韩愈:(1)散文:论说文,集中体现文以明道;杂文,揭露讽刺为主,表现自己不满情绪;记叙文,善选典型事件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抒情文,感情强烈,艺术感染力强。
(2)艺术成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众体兼长;用笔雄奇恣肆,气势浩大奔放;注重文体和语言的创新12、李商隐:以深情绵邈、意境朦胧为特点;结构跳跃曲折;意境迷离;擅长用典。
贡献:对心灵世界前所未有的表现;非逻辑的意向组合的全新表现手法;对无题、咏史、咏物诗的诗歌贡献。
13、杜牧:借题发挥,针砭时弊,表现政治观点;立意新颖(赤壁赋、题乌江亭)四、晚唐五代1、温庭筠:花间词派的鼻祖,多表现相思爱情,开了词为艳科的先河。
艺术成就:善用景物烘托情思;通过人物行动表现人物心理;字句多修饰,多浓艳之词,刻画工细。
2、韦庄:清新疏朗,少了些粉脂味。
2、花间词:赵崇祚《花间集》,多艳情,花间词因之得名。
这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共有十八位作者,多数花间词是用于宴会娱宾谴兴。
温词,风格浓艳;韦词,风格疏淡清丽。
3、李煜:前期多谢宫廷生活,男女情爱,玉楼春。
后期李煜为阶下囚,多亡国之思,故国之恋。
艺术成就:白描手法;抒情真切动人;用具体事务变现抽象情感四、宋初文学1、背景:政治,冗官兵弱,文人当政,享乐之风盛行;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理学兴盛,三教合流。
文人参政意识比较强,创作中喜欢谈论政事。
2、晏殊:太平时期宰相,词比较狭窄,多表现歌舞升平。
特点:委婉、雅洁、圆润。
3、晏几道:感情更为深挚4、欧阳修:多用小令多描写爱情,不同于其诗文的庄重严肃,词非常缠绵柔媚。
5、柳永词:第一个大力创作长调慢词,扩展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善于吸收民间词的营养,语不避俗,雅俗结合,写法上以白描见长,写景表情上淋漓尽致;柳词抒情更为真挚;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柳词吸收赋法用词,善用铺叙渲染的手法。
6、苏词:以诗为词,打破诗词界限,以写诗的方法写词。
艺术风格:(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男性化的豪情之词(2)表现对人生的思考(3)苏词既向内心世界开拓,也朝外在世界开拓。
贡献: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豪放派;对词的韵律改造,不再强调词对音乐的依附;提高了词的品格和地位。
打破诗词分疆,打破词体单一风格,提高词的品格地位。
7、秦观词:成就:善于营造凄迷感伤的意境,韵味含蓄无穷;精于练字善用比喻;用词比较细巧、柔细。
被称为“词人之词”,“婉约之宗”。
8、周邦彦:背诵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字子美,号清真居。
周词特点:婚后淳雅,有沉郁顿挫之致;善于铺陈,以赋法入词,精于结构安排;善于工笔写景咏物,写人物情态,曲尽其妙;善用典故,格律精工。
总括为:富艳精工。
9、李清照:(1)易安体:李清照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化,多写闺情,流露出她对爱情生化的向往和相思别离的痛苦。
后期词多悲叹身世,优势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艺术特点:(1)善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情境结合起来(2)善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别是一家: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
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取代,在文体中占有独立地位。
10、辛弃疾:(1)思想内容:恢复中原的爱国热情;痛恨投降者;批判社会黑暗;农村词,表现闲适情境隐逸的情思;情词。
(2)艺术成就:善用出奇的想象,个性的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辛词善于熔铸经史,以文为词;辛词善用典;辛词风格多样。
(3)爱国词: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恢复失地恢复中原;对偏安一隅,不思复国的投降派的谴责。
(4)农村词、闲情词:表现农村劳动生活、自然景色;诗酒自娱自赏的闲适词;缠绵温柔的情词。
11、辛派词人:陈亮,刘过,内容为爱国,风格慷慨激昂,雄壮豪放,散文化议论化,不太注重音律和造式。
12、姜夔:(1)内容感时伤时之作,羁旅之思;咏物词。
(2)艺术成就:清空,清刚语言清静清冷;对事物青劲瘦硬,生新;音韵和谐优美13、吴文英:章法绵密曲折,善借想象联想构造境界;善雕琢,善用代词典故;意境朦胧。
14苏辛词的异同异(1)在自我形象上苏词的自我形象体现着旷达的情怀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辛词主要塑造性格丰富,情怀复杂的悲剧英雄形象。
(2)在意境上:苏词意境表现出清空的审美意境;辛词意境表现出万马奔腾、山呼海啸的战斗生活的渴求,故而气韵比苏更加激昂、飞腾。
(3)在艺术风格上,苏词豪放旷达阳刚,辛词刚柔相济(4)苏词有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体现出其坦陈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有更多的悲剧意味同:二人人品、词品境界都非常高,对当时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使豪放派得以确立五、北宋诗文1、宋初三体:(1)白体:学白居易,浅切平易,代表人李昉、徐铉等;(2)晚唐体:学贾岛、姚和,意境清幽;(3)西昆体:效法李商隐,以骈文为主,主题狭窄,文风萎靡,内容空洞,多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