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袁书琪(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

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的过程中。

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

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

**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1 引 言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

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

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

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

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

2.1 生态旅游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

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

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

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

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

当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

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

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

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发,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的游客不但有享受优质生态的权利,而且也有接受环境教育、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义务。

生态效益还包括保持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社区文化,为当地创造绿色经济及其就业机会。

2.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2.2.1 环境容量较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环境容量足以支持比较全面的生态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游客要体验到优质环境,要开展人与环境和谐的活动,一些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是不足以满足这些旅游需求的。

所以生态旅游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单体,而是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是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如一座山林、一片湿地等。

2.2.2 环境质量较好 并非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滨等都是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与一般自然旅游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环境质量较好。

一些林木分泌不利于人类健康的物质,一些谷地、林地小气候恶劣,一些洞穴、湖泊、湿地有毒气,一些自然生态系统有致病的生物和微生物。

所以,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所有的生物群落都适宜开发生态旅游。

应当指出,某些典型的生态环境退化地,也可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反面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如某些水土流失地等。

2.2.3 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较好 如前文所述,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不宜过多地人为加工。

人为加工多了,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削弱旅游资源的生态功能。

如果某处生物群落可进入性极差,如果某处生态环境较好但区位环境偏僻,如果某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如果某地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如果某处生态系统是其他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保障(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则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至少现在目前还不能成为生态旅游资源。

3 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3.1 从空间分布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分类3.1.1 山岳生态旅游资源 由于人口和聚落稀少,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由于山体的高度和隔离作用,山岳可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组成部分的植物、动物也比较多。

山岳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保留有不少与自然环境和谐之处,也是生态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山岳生态旅游资源呈垂直分布,而具有多样性。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山岳生态旅游空间十分广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多样。

许多山区与林区重叠。

我国山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1)。

1)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1999.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南缘旅游区总体规划[R].福州.2)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系.2002.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福州.3.1.2 滨海生态旅游资源 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海陆交界地带。

由于海陆之间空气和水的往复运动,使海洋巨大的环境净化作用延伸到沿海陆上,虽然存在较密集的人口和聚落的干扰,而滨海地带仍具有较高的生态质量。

规模不大的海湾、海岛、半岛,海滩、岩岸,滨海林地、田野湿地以及近岸水域等都是滨海生态旅游资源。

滨海地带水中、陆上、空中多种多样的生物,大多数是生态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由于有海水作为生态旅游的活动载体,由于人类天生的亲水习性,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季风典型的大国,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前景看好2)。

3.1.3 河湖生态旅游资源 环境质量较高的河湖水域构成河湖生态旅游资源,其特点与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类似。

我国河川、湖泊众多,河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较多,应提高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3.1.4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湿地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在我国是近年的事,例如东北地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经评价,其价值不亚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湿地破坏严重,必须树立湿地生态保护意识。

种类繁多的湿地生物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3.1.5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构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是高原和平原上规模较大的草地。

高山草甸和湿地草地归属山区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草原人烟稀少,可进入性强,生物可见性强,生态旅游开发价值较高。

但草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我国草原面积虽大,但已有不少地区受到破坏。

草原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比较有限,且季节性较强。

3.1.6 荒漠中绿洲生态旅游资源 荒漠并非毫无生机,平原和高原上的荒漠中也有绿洲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荒漠面积较大,其中的绿洲生态旅游开发利用还很少。

荒漠环境十分脆弱。

3.1.7 冰雪地带生态旅游资源除了山区、滨海、河湖、湿地、草原等地的冰雪覆盖地带之外,苔原、冰原地带的冰雪覆盖空间中也存在冰雪生态旅游资源。

110 生态学杂志 第23卷 第2期 苔原、冰原地带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远景开发价值。

这种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脆弱,特别易受污染。

3.2 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分类3.2.1 生态观光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质量,而且具有较高的景观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多种感官吸引力。

优质生态环境中的构景地貌、构景水体、构景生物群落、构景天象气象、突变遗迹及人为生态恢复景观等,均属生态观光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对可进入性要求不高,如封山育林也可,远望景观也可。

有不少景观不美的生态旅游资源不宜开发观光旅游,少数可在生态环境许可的前提下作一些景观更新。

野生或放养动物和珍稀植物,是这类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

3.2.2 生态运动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对景观审美要求不高,注重生态质量和运动适宜空间,主要开发运动旅游产品。

例如在天然氧吧中开展有氧运动,在优质生态环境或生物群落中开展多种体育运动和竞赛。

这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可进入性、空间容量、适宜运动多样性、适游期等。

3.2.3 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注重生态质量、环境容量、环境多样性,对运动场地、景观审美要求不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