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乡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府办函【XX】34号文件精神,准确摸清我乡农村住房现状,查找农村住房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工作。
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
全乡农村集体土地上所有合法农村住房(房屋迁建后未按规定拆除的旧房屋不在实施范围)。
二、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各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鉴定工作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安全鉴定、登记建档及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
乡建环所要切实履行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工作的指导责任,积极指导各村开展鉴定工作。
三、加强领导
为确保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乡上成立了农村住房安全鉴定领导小组: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唐丹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指导各村开展农村住房鉴定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相关资料。
各村要及
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实施鉴定工作,并按照工作部署及时上报鉴定结果。
四、鉴定内容
(一)对房屋主体的鉴定。
各村要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村函〔XX〕69号)要求,对房屋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危险性进行认真鉴定。
1.结构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的房屋认定为A级。
2.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房屋认定为B级。
3.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的房屋认定为C级。
4.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的房屋认定为D级。
(二)对厨房、厕所、猪圈等房屋功能设施进行鉴定。
在对农村住房主体进行鉴定的同时,各村要入户对房屋的厨房、厕所、猪圈等设施是否需要进行改造进行鉴定(认定为D级危房可不再对厨房、厕所、猪圈等房屋功能设施进行鉴定)。
五、鉴定结果管理
各村要根据房屋鉴定报告所确定的房屋等级及厨、厕、圈是否需要改造,对鉴定后的农村住房实行“五色”管理。
(一)房屋为安全住房(鉴定结果为AB级的房屋)且不需改厨改厕改圈纳入绿色管理。
(二)房屋为安全住房(鉴定结果为AB级的房屋)但需改厨改厕改圈纳入蓝色管理。
(三)房屋鉴定为C级危房但不需改厨改厕改圈纳入黄色管理。
(四)房屋鉴定为C级危房且需改厨改厕改圈纳入橙色管理。
(五)房屋鉴定为D级危房需进行拆除重建的纳入红色管理。
六、实施时间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10日至4月15日)。
各村制订鉴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鉴定工作任务,搞好宣传发动,确保鉴定工作有序开展。
(二)组织鉴定阶段(4月16日至5月7日)。
(三)数据上报阶段(5月8日至5月12日)。
(四)乡政府数据汇总上报5月13日。
乡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乡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并上报。
七、职责分工
(一)各村作为农村住房安全鉴定的主体,要及时组织工作力量,按要求做好辖区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及数据上报工作。
(二)乡建设所负责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工作的统筹协调及业务指导,及时统计汇总全乡上报数据。
(三)联系村干部负责对该村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农村住房鉴定工作。
各村务必高度重视此次农村住房鉴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制,根据工作实际组建本辖区内农村住房鉴定工作小组(每组4人以上),逐组对每一户农村住房进行鉴定核实,对本辖区内排查出来的农村住房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做到一户一档,逐一建立工作台账。
(二)严格执行鉴定标准和相关工作要求。
各村要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村函〔XX〕69号)等相关要求对农村住房安全进行鉴定,原则上各村XX年3月上报县脱贫办的XX
年脱贫户农村危房改造需求和“五改三建”需求不宜再作变动。
(三)规范报送农村住房安全鉴定相关资料。
各村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填写《农村房屋安全鉴定报告》(见附件1),每户必须建立完整的鉴定档案。
(四)规范报送农村住房安全鉴定资料。
各村要于4月8-12日前将鉴定结果报县农村住房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