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目标导航]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重点、难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俄国退出战争(1)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声明退出战争,向交战各国提出和平谈判建议。
(2)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苏维埃俄国忍痛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战争。
2.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1918年3月至7月,德国孤注一掷,发动了五次攻势,结果遭到巨大损失,战争的主动权再次转移到协约国手中。
(2)协约国成立了联军统一指挥部,法国的福煦元帅被任命为联军总司令,并于1918年8月全线出击,把战争推进到德国纵深地区;其他战场的同盟国军队也逐渐丧失斗志。
(3)1918年9月,保加利亚政府宣布投降;10月,奥斯曼帝国宣布投降,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并于11月3日正式投降。
(4)1918年11月3日,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夺取了政权。
(5)1911年11月11日德国资产阶级政府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思维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德国国内矛盾,引发德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导致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了新政府,新政府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结束的标志是1918年11月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二、大战的影响1.经济方面:大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政治方面(1)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壮大了美、日。
(2)战争并未消除帝国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法德矛盾尖锐,美日矛盾加剧,这些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播下了火种。
(3)战争中俄国爆发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3.军事方面:大战对新式武器和军事理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思想方面:人类对大战反思,战后兴起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史论要旨]1.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浩劫,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3.战后各国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这是人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思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提升。
知识图示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史料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帝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
”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和平、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史料解读]该段史料表明陈独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而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问题思考]结合史料回答,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是一种怎样的认识,你是否赞同?原因何在?答案认识:陈独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属于自卫战争,是正义之举。
不完全赞同。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史论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主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史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时代的结束。
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三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
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史料解读](1)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说明一战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欧洲的世界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3)说明通过对一战的反思,战后各国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思潮,这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答案造成了人员的巨大伤亡和物力的极大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史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3)史料三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什么思潮?有何意义?答案思潮: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及厌战情绪。
意义: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史论总结]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实力削弱。
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和日本崛起,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受冲击。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引发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1)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命提供了条件。
(3)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4)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民众和平、反战运动兴起;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观念影响社会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学习思考]1.提示《布列斯特和约》不是丧权辱国的和约,而是列宁在不利的国际条件下开展灵活斗争的体现,其主要目的是为巩固新生政权创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2.提示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加速了协约国集团的胜利进程。
3.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来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战是因为:一方面反映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胜利取决于强大的实力。
协约国在物质和人力等资源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美国参战则增加了这一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使用,战争已具有陆海空一体化的规模,对战后各国的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我测评]解答(1)一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2)一战的影响:①经济方面: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②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欧洲的影响日益扩大;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国、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国元气大伤;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并且建立了维护人类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③科技方面: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战争中动用发明不久的飞机、坦克等,很快受到各国的重视,并在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大战中汽车的机动性,也被人们所重视,汽车逐步取代了马车,汽车工业获得发展;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④思想观念方面:大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材料阅读与思考]解答苏俄的和平计划严厉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宰割弱小民族而进行的战争,建议交战各国立即开始和谈并主张签订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是一个真正的、平等的和平计划。
美国和平计划的真实意图在于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在战后继续维护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并进而夺取战败国更多的殖民地,是一个打着和平幌子的不折不扣的假和平计划。
1.“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
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
”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C.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D.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答案 C解析A、D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直接解读,不是“根本上反映”。
B观点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
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2.1918年3月,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在战场上的失败B.俄国兵员和物资供应不足C.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答案 C解析俄国退出一战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之前的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主张继续进行战争。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巩固政权,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有(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苏俄的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都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使协约国的阵营发生了变化,同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从总体上看,苏俄退出战争并没有削弱协约国的实力。
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
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
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
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
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为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